建立紫砂艺术行业平台势在必行

2018-09-17 07:38常月红
江苏陶瓷 2018年4期
关键词:艺术大师宜兴紫砂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紫砂艺术行业已经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前景,紫砂壶作为紫砂艺术的展示形式,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手工、半手工及完全工业化的作品并存于世,对紫砂艺术这门古老的艺术产生了空前的挑战。

任何现存于世的艺术,都是历经挑战的,适者生存在艺术界也是一条金规则,吸纳新元素还是抱守传承,融合新创造还是排斥改变?这些都影响着这门技艺的生命力周期。创新意识在紫砂艺术大师个体创作上表现突出,很多传世紫砂壶佳作无一不是创新的产物,对经典传世之作的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艺术品在民间大面积传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模仿品成了普通大众的艺术享受。

模仿易、创新难,在模仿和创新之间需要某一种平衡。模仿品充斥市场,势必对创新造成打击,创新不彰,等到一定时候则会到仿无可仿的地步,整个行业每况愈下,形成恶性循环,给行业发展造成毁灭性打击。创新慢、模仿快,手工慢、自动化流水线快,土窑慢、电窑快,最后让真正的艺术大师屈死在创新成长的路上,加之行业内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难以形成保护创新的高墙。

目前从国家层面,在行业组织模式上紫砂壶艺术一般被纳入工艺美术或陶瓷行业协会,从行业规模来看,对比工艺美术大类或陶瓷大类,紫砂壶艺术无论从业人数还是产业规模占比较小,但也有其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需要紫砂艺术行业本身建立属于自己的行业平台,和工艺美术、陶瓷等有统一,但也要有独立,有统有分。

宜兴紫砂壶技艺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它特殊的地理标示,行业平台应紧紧围绕宜兴这个地标做文章,紫砂艺术和自然矿产资源密切相关,脱离了地理讲紫砂艺术没有基础,从矿砂到作品,工艺研究是不可缺少的学术研究过程,也必须有相当的学术实力做背景才有说服力。制作紫砂壶作为千年传承的技艺,师徒相传的模式一直是主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3D做模技术等的技术出现和使用,市场对紫砂壶制作人才的需求也上升,宜兴当地或者工艺美术类院校也开始搭建紫砂壶技艺的现代教育模式,让师徒相传的模式和现代教育模式并行融合,互相取长补短,展开互动交流,要想将这一现代教育模式进一步推广,必须具备让各类观点百家争鸣的园地。

以一本学术期刊为核心进行行业平台建设是比较恰当的,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社团组织在民政部门备案批准难度是相当大的,目前又是国家清理各类社团的非常时期,为此耗费精力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江苏陶瓷》作为全国性的学术期刊,本身具备全国性这个属性,作为面向国内、国际发行的科技期刊,利用《江苏陶瓷》进行国际型的学术交流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江苏陶瓷》以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为依托,具备强大的科研学术背景。位处宜兴丁蜀镇,建立紫砂艺术行业平台具备其它机构没有的区位和地理正宗性。从期刊历年登载和发表的文章,累积了大量的紫砂艺术行业的研究论文,是其它学术期刊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杂志社本身的班子,从顾问到编委,来自各个方面,本身就是凝结了行业内的精英,给杂志投稿的作者群体更为庞大,既有艺术大师又有学术行尊,有创新探讨也有行业前瞻,有先师缅怀也有教学心得,几乎涉及了这个行业的方方面面。以《江苏陶瓷》为核心,联合艺术大师、各地行业协会、相关高校、学术精英、市场先锋、制造大户等所有紫砂艺术从业者,建立紫砂艺术行业平台,既势在必行,也是一个最有可能实现的路径。关于这个平台如何运作,可以在下一篇专栏中做分析。

猜你喜欢
艺术大师宜兴紫砂壶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水墨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和艺术大师画秋天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下期主题 和艺术大师画春天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