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 汪洋
通讯员 赵平
8月16日,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年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来自农药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及农药生产企业代表和媒体代表等总计3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以“传承、创新、超越”为主题,围绕绿色新农药创制、抗性杂草治理等前沿问题进行讨论,结合当前农药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农业结构调整,梳理行业发展趋势,展示国内外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详细解读国家政策,共同探讨交流我国农药领域创新升级策略,对推进我国绿色农药行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炜在致辞中说:“农药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药的毒理、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农药分子设计、合成、加工、应用和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在不断创新,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华炜指出,化工科技工作者应时刻站在世界科技的前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和重大化工科技问题,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为我国化工科技事业创新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长令表示,新形势下,新《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环保督查全面执行、作物综合解决方案、药肥一体化、原药全面涨价等行业变化已成新常态,农药行业不仅面临更多挑战,同时也迎来了绿色发展、绿色植保的新机遇。绿色高效农业发展对农药新品种、新剂型、新技术的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科学至上,推动创新发展,创新已成为农药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会上,农药领域专家、学者结合当前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现状和国家相关政策,深度探讨并剖析了目前我国农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大家纷纷表示,我国农药行业发展将朝着生态、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绿色新型农药方向转变,并逐步实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在《基于生物源活性物质创制新农药》报告中指出,生物源化合物是农药活性前体化合物的宝库。新农药的创制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涉及化学、化工、生物、农学、植保、昆虫毒理、植物生理、毒性、环境和生态、计算机信息处理等专业。为了推进我国农药创制的步伐,必须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广泛合作和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所作的《农药绿色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从我国农药现状及进展、农药行业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我国农药绿色化战略研究及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他指出,当今国际新农药创制研究趋势具有新生物技术引领、生物信息技术应用、多学科发展推进三大特点,“绿色化、高效化、清洁化、安全化”是我国农药绿色化发展的关键,新型植物免疫调控高效低风险小分子农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将成为农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南开大学教授席真在作《基因农药技术》主题报告中介绍,由于防治对象的多样性、环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对象的多样性、环境生态的多样性,基于单一分子靶标结构开展新农药创制的研究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绿色农药所期待的高效性、高选择性与风险抵抗性的原则,农药发展周期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通量、大数据、系统性的智能设计开发阶段。
“随着社会对绿色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和监管部门担负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季颖总以《加强农药管理,保证农产品安全》报告为题,从权威的视角分析解读了《农药管理条例》最新修订的内容,为农药行业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打开思路,指明方向。
会上,为了表彰老一辈科学家对我国农药行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特设立“农药学科特殊贡献奖”。原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及院党委委员李宗成,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振元荣获第一届“农药学科特殊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