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魁杨梅罗幔(网室)避雨栽培的研究与应用

2018-09-17 12:52:32黄茜斌杨桂玲刘高平王允镔梁克宏叶海萍赵淑敏赵慧宇戚行江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防虫网落果露地

黄茜斌,杨桂玲,刘高平,王允镔,梁克宏,叶海萍,赵淑敏,赵慧宇,戚行江

(1.台州市黄岩区果树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台州 318020;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

杨梅(Myricarubra)是我国亚热带特色水果之一,为杨梅科杨梅属植物,其果实甜酸适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1]。东魁杨梅原产于浙江黄岩,自1959年问世以来,就以独特的外观、浓郁纯正的风味赢得各界的青睐,成为当前我国最主要的杨梅栽培品种[2]。至2016年,全国杨梅种植面积达33.33万hm2,其中东魁杨梅占40%以上[3];浙江省杨梅种植面积8.63万hm2,其中东魁杨梅占50%以上[4]。

杨梅易受果蝇为害,东魁杨梅因成熟期较晚,受果蝇为害就更为严重,常年因杨梅果蝇导致的产量损失达30%~50%。杨梅果蝇幼虫因蛀食果肉,常规的喷药防治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王华弟等[5]和梁森苗等[6]研究表明,灯光诱杀、色板粘虫、性诱剂及毒饵诱杀等措施因果蝇成虫趋性不强,防效均不理想;化学防治无论是树冠喷药或地面喷药对杨梅果品的食用安全均存在极大的隐患。研究表明,杨梅采用避雨栽培技术对果蝇有一定的防效[7]。

东魁杨梅成熟期恰逢浙江的梅雨季节,雨水多,湿度大,采前落果严重,果实更易霉变腐烂,因此有“杨梅采摘逢梅雨,十有六七空欢喜”的说法。2000年以来近一半年份因杨梅采收期连续阴雨导致严重减产。研究表明,避雨栽培可避免成熟期果实被过量雨淋导致落果,目前,采用避雨栽培技术的农产品有葡萄、樱桃、杨梅等[8-10],杨梅避雨栽培技术不仅可以增产,还有利于提高坐果率,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2]。但杨梅在山坡上定穴种植,因地形地势复杂,构建避雨大棚投资巨大,所以杨梅避雨一直难以大面积推广。针对这一产业难题,本试验在罗幔栽培的基础上,采用棚顶覆盖避雨膜和防雨布两种避雨技术,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一举解决了一直困扰杨梅的雨水造成烂果问题和果蝇为害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杨梅罗幔(网室)避雨栽培技术

用8根6 m长热镀锌钢管以树干为中心构建拱形棚架,顶部以组合套管与钢管连接,钢管以树冠大小弯曲成一定弧度,棚架应高出树冠50 cm以上,四周离开杨梅枝叶20 cm以上,确保覆盖后防虫网帐不会与杨梅枝叶接触或挤压。防虫网规格为40目,网帐大小根据树冠确定,其中一面开长度1.5 m以上的拉链口。在杨梅采收前40 d,将防虫网帐覆盖在钢架上,单株全树覆盖或若干株连在一起覆盖,每根钢管上用两个卡环固定防虫网,底部四周用石块、泥土等压实,防止被大风掀起让果蝇成虫等害虫进入网帐。在杨梅采收前10 d覆盖避雨膜或防雨布,6 m直径的单株棚架可以采用6 m正方形避雨膜,避雨膜四角用绳子绑扎紧贴网帐,绳子另一端用木桩固定在地上。覆盖防虫网避雨膜后,疏果、疏梢、采收等农事操作按常规进行,进出网帐应及时关闭拉链,以免果蝇成虫乘虚而入。

1.2 调查地点与时间

选择树龄、树势与产量基本一致的罗幔杨梅、露地杨梅进行调查,调查地点为院桥镇占堂村、澄江街道临西村、新前街道高岙村、北洋镇渔岙村、平田乡里弄村和牛游塘村、屿头乡联益村、富山乡决要村东魁杨梅基地。调查时间为6月上旬至7月中旬。

1.3 调查项目与方法

1.3.1 不同时间覆盖防虫网对杨梅果蝇的防效

在杨梅采收前45、40、30、25、15 d分别覆盖防虫网,待杨梅成熟采收时每个处理和露地杨梅(对照)分别取60~80个果实,用保鲜袋进行单果包装,室内常温存放7 d后,杨梅果蝇全部化蛹后,检查单果虫量,计算防效(虫口减退率)。

1.3.2 罗幔杨梅不同采收时间段对果蝇的防效

在罗幔杨梅采收的第1天、第5天、第9天、第14天(末期),分别采取60~80个果实,用保鲜袋进行单果包装,室内常温存放7 d后检查单果虫量,统计有虫果率,计算防效。

1.3.3 罗幔栽培对杨梅幼果生长发育的影响

选择新前街道高岙村杨梅园,树势结果量一致的罗幔杨梅、露地杨梅,在防虫网覆盖之后的不同时间,按东南西北方位各采一个枝条上的全部幼果约100个,带回室内考察杨梅幼果的纵横径、单果重,分析防虫网覆盖之后对杨梅幼果生长的影响。

1.3.4 罗幔避雨栽培对杨梅成熟采收期的影响

选择若干个果园,分别针对露地杨梅、罗幔栽培、罗幔避雨栽培(覆盖薄膜、白色防雨布、彩色防雨布)等不同栽培方式,统计各处理东魁杨梅的开始采摘日期以及采收完成的日期,比较各种栽培模式对杨梅成熟采收期的影响。

1.3.5 罗幔栽培对杨梅采前落果的影响

在同一果园,选择树势及挂果量一致的杨梅树,统一疏果之后,在树冠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挂牌标记,清点处理前幼果数量。比较了赤霉酸40 μg·mL-1、防落素250 μg·mL-1、2,4-滴钠盐3.3 μg·mL-1、罗幔、罗幔避雨及露地栽培等处理,3次重复,待杨梅成熟采收时,调查标记枝条上的挂果量,计算保果效果。

1.3.6 罗幔栽培对杨梅微环境温湿度的影响

选择树势一致的罗幔杨梅树和露地杨梅树,将TPJ-20型温湿度记录仪(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分别固定在距离地面1.5 m处的主枝上,避免被阳光直接照射,每30 min记录1次,全程记录。

1.3.7 模拟风速测定

在空旷平地搭好棚架,覆盖防虫网,用工业鼓风机对防虫网吹风,同时用Kestrel1000型手持风速测定仪,检测防虫网外2 cm、网内迎风距离网2 cm和180 cm处的即时最大风速。了解防虫网对风力的衰减作用。

1.3.8 罗幔避雨栽培对杨梅果实腐烂病的控制

选择树势、挂果量、生长环境基本一致的露地杨梅、罗幔杨梅、罗幔+避雨膜、罗幔+白色防雨布等四种类型的杨梅树,在采收第3天(高峰初期)清点树上挂果和地面落果,所有果实按正常果、霉变果(青霉、绿霉、白腐病果)、非霉变落果(因雨水过多导致果实变软脱落)进行分类统计,比较不同栽培模式下果实发病腐烂情况。

1.3.9 罗幔栽培对杨梅储藏期的影响

选择同一果园同时采收成熟度一致的罗幔杨梅与露地杨梅的果实,在室温下保存1 d、2 d、3 d、4 d、5 d,分别调查好果数量,计算腐烂率,比较储藏性能。果面出现霉斑、果面肉柱分离软化的均视为坏果。

1.3.10 罗幔栽培对杨梅果实商品性的影响

选择树势一致的罗幔杨梅与露地杨梅,定枝挂牌标记,成熟后分两次采收标记的全部果实,分级统计优质果、商品果、次品果的数量,最后计算各级果品的比例。优质果:单果重≥24 g、果形圆正;商品果:20 g≤单果重<24 g、果形圆正;次品果:单果重<20 g,或果实腐烂、霉变。

1.3.11 罗幔杨梅与露地杨梅的品质比较

选择同时采收、成熟度、果形大小一致的罗幔杨梅和露地杨梅果实,分别考察果汁率、可溶性固形物、总酸、蔗糖、还原糖、硬度、VC等指标。委托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进行检测,主要检测设备是SL3 001 N电子天平、阿贝折射仪。

1.3.12 罗幔杨梅果品的食用安全状况

分析几年来黄岩区各罗幔杨梅合作社的农残定量分析结果,阐述罗幔杨梅果品的安全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间覆盖防虫网对杨梅果蝇的防效

各个处理对杨梅果蝇的防效见表1,结果表明,采前25 d、40 d和45 d覆盖防虫网对杨梅果蝇的防效在98.6%以上均很理想,单果最大虫量为1头;采前15 d覆盖防虫网对杨梅果蝇防效降低至86.0%,单果最大虫量也达到3头。由于防虫网覆盖之后依然需要进入网帐进行疏梢、疏果、采收等农事活动,拉链的开启难免让少量果蝇成虫进入网内,给处理之间带来一些误差,但不会影响试验的趋势和结果。

2.2 罗幔杨梅不同采收时间下对果蝇的防效

从表2调查结果可知,防虫网覆盖对杨梅果蝇的阻隔作用相当有效,直至采收第9天采完九成之后,罗幔杨梅的有虫果率仍然只有6.7%,单果最大虫量1头。采收完全结束之后,由于树上只留下零星的果实,随着采收的进行和拉链的开启,果蝇成虫的陆续进入,最后成熟的少量果实的果蝇为害也较严重。

表1 不同时间覆盖防虫网对杨梅果蝇的防效

表2 不同采收时期杨梅的果蝇为害情况

2016年进行的田间果蝇危害常规调查表明,裸地荸荠种杨梅采前8 d(6月2日院桥占堂村),果蝇为害率达到68.2%;裸地东魁杨梅采收第5天(7月3日平田里弄村),果实的果蝇为害率达到100%,可见果蝇为害之严重。

2.3 罗幔避雨栽培对杨梅幼果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详见表3,试验园5月17日覆盖防虫网,6月12日覆盖薄膜避雨,6月20日开始采收。从各个时间调查杨梅幼果的单果重、果实横径、纵径数据可以发现,罗幔杨梅幼果的生长发育一直领先于露地杨梅,到采收时罗幔杨梅平均单果重23.4 g,比露地杨梅平均21.6 g高出1.8 g;罗幔杨梅果实横径比露地杨梅长0.23 mm,纵径比露地杨梅长0.77 mm。罗幔杨梅的优质果比例明显上升。

表3 杨梅幼果的生长发育情况

2.4 罗幔避雨栽培对杨梅成熟采收期的影响

试验结果详见表4,因杨梅采前的气候条件影响,不同年份露地杨梅的采收期长短不一,如2011年梅雨季节的雨水影响较小,露地杨梅采摘期可保持8 d;2017年6月9日入梅,前期雨水过多,露地杨梅落果腐烂普遍严重,产量损失巨大,成熟期早的产区因雨水影响,成熟期迟的产区再加上果蝇的危害,露地杨梅采收期只有3~5 d。而同期罗幔杨梅的采收期可以保持12~16 d,增产效应十分明显,但“罗幔+彩色防雨布”的采收期只有4 d,主要原因是光照条件太差导致了果实转色困难,出现大量落果。根据田间杨梅成熟期调查可知:罗幔杨梅成熟期推迟2~3 d,“罗幔+薄膜避雨”的杨梅成熟期推迟1~2 d,“罗幔+白色防雨布”覆盖的杨梅成熟期推迟4~5 d,“罗幔+彩色防雨布”覆盖的杨梅成熟期推迟7 d。高山杨梅实施罗幔避雨栽培后成熟期越迟,销售价格越高,采收时间延长更有利于果品销售,同时也可以合理分配劳动力,减轻采收压力。

表4 浙江黄岩罗幔杨梅的采收时间

2.5 罗幔栽培对杨梅采前落果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5)表明,用2,4-滴钠盐、对氯苯氧乙酸钠、赤霉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保果,各种处理对预防杨梅采前落果均有一定的效果,但防效明显不如防虫网覆盖,统计学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分析认为,东魁杨梅定果之后再进行合理疏果的情况下,采收前生理落果现象较轻,但越接近成熟采收的杨梅果实越显娇嫩,风雨的侵蚀、果蝇的危害、病菌的感染均容易导致果实腐烂脱落,这些落果可以归纳为灾害性落果而非生理性落果。罗幔栽培及罗幔+避雨覆盖不仅隔离了果蝇等各种害虫的取食,减轻了大风对杨梅果实的影响,也减轻了雨水及病害的危害,从而减少了灾害性落果,所以预防采前落果的效果明显优于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2.6 罗幔栽培对温湿度的影响

实施罗幔栽培后,防虫网帐改变了杨梅微环境的温湿度。晴天起到遮光保湿作用(图1):当天网帐内温度在35 ℃以上的持续时间不超过 2 h,最高37.7 ℃,而网帐外35 ℃以上温度的持续时间长达4 h,最高温度达到41.6 ℃;网帐内湿度低于60%持续时间不到5 h,最低为53.8%,网帐外湿度在60%以下持续6.5 h,最低为35.5%。阴雨天网帐可起到避雨保温作用(图2),网帐内外的温湿度变化幅度较小,基本一致,甚至网帐内的湿度稍低于外面。在下雨时防虫网会形成一道水幕,大部分雨水沿水幕流到地面,没有直接淋在杨梅果实上,有一定的避雨作用。

表5 不同处理对东魁杨梅的采前防落果效果

注:2,4-滴钠盐、对氯苯氧乙酸钠、赤霉酸于采前30 d施用,浓度分别为3.3 μg·mL-1、250 μg·mL-1和40 μg·mL-1。同列数据后没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没有相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图1 晴天网帐内外温湿度的变化

图2 阴雨天网帐内外温湿度的变化

2.7 模拟风速测定结果

根据模拟风速实测结果(表6),防虫网帐外露地风速达13.2 m·s-1时,通过网帐阻隔后风速马上降到9.8 m·s-1,衰减了3.4 m·s-1,到达树冠内膛位置(帐内180 cm)时风速衰减到2.1 m·s-1。

由此可见,防虫网的抗风能力较强,在大风的影响下只有树冠外围的果实可能会受影响,树冠内部的果实根本不会受到丝毫影响。

表6 防虫网帐内外的模拟风速测定结果

2.8 罗幔避雨栽培对杨梅果实腐烂病的控制

根据田间调查结果(表7),2016年6月20—24日杨梅采收期黄岩连续高温,并且整个梅雨季出现降雨量较少的“空梅”现象,罗幔栽培、罗幔+覆膜避雨、罗幔+防雨布避雨及露地栽培杨梅各处理霉变果实均在1%左右,基本没有差异。露地杨梅的好果率只有67.9%,明显低于设施栽培的88.1%以上,主要是露地杨梅的非霉变落果率较多,达到31.0%。2017年浙江省入梅早、雨量大,对杨梅生产影响很大,我们在试验点屿头乡联益村杨梅园采收第3天调查时(7月4日)发现,露地杨梅果实近90%脱落,挂在树上的果实也全部没有商品价值,霉变果占24.8%,发软腐烂果占75.2%,基本颗粒无收。罗幔、罗幔+覆膜、罗幔+防雨布的霉变果率分别达到19.7%、13.8%、16.0%,可见以罗幔+覆膜避雨模式预防杨梅青绿霉病的效果相对较好。2017年对杨梅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雨水造成的非霉变落果,罗幔杨梅的落果率也达到45.2%,罗幔+覆膜避雨、罗幔+防雨布避雨的落果率分别为20.6%、22.7%,主要因为薄膜、防雨布都不是全株覆盖,四周尚有部分杨梅果实会被雨水淋到,所以落果数量较多;罗幔+覆膜避雨、罗幔+防雨布避雨、罗幔杨梅和露地杨梅的商品果率分别为65.6%、61.3%、35.1%和0,因此在雨水较多的年份,杨梅罗幔栽培与露地栽培的差异非常显著,同是罗幔杨梅是否采取避雨措施的效果差异也非常显著,其中覆膜避雨的效果相对优于防雨布避雨。

表7 不同栽培方式下杨梅果实腐烂及落果的情况

注:霉变果,指果面有明显青绿霉病、白腐病等霉变斑的果实。

2.9 罗幔栽培对杨梅储藏期的影响

从室内常温储藏试验调查结果可知(表8),储藏24 h后罗幔杨梅的腐烂率只有4.5%,露地杨梅腐烂率达到26.9%;储藏72 h后罗幔杨梅的果实有30.3%腐烂,而露地杨梅的果实有90.0%腐烂,可见罗幔杨梅的储藏性能明显优于露地杨梅,罗幔杨梅采后常温储藏期可延长1~2 d。

表8 罗幔杨梅果实在室内常温下储藏的腐烂情况

2.10 罗幔避雨栽培对杨梅果实商品性的影响

根据田间试验调查结果(表9)可知,第一年开始实施罗幔杨梅的2011年调查,罗幔杨梅的优质果率比露地杨梅高,罗幔杨梅处理区的次品果率仍达到19.0%和29.5%;随着罗幔技术的不断完善,至2016年罗幔杨梅的优质果率为66.0%,比露地杨梅优质果率提高了26.8百分点,而罗幔杨梅处理的次品果率减少到8.5百分点,实施罗幔栽培后杨梅果实的商品性大幅提高。

表9 罗幔杨梅与露地杨梅果实商品性比较

2.11 罗幔杨梅与露地杨梅的品质比较

根据试验结果(表10)分析,罗幔杨梅与露地杨梅的果实品质比较有三大优势:一是罗幔杨梅果实的果汁率高:罗幔杨梅果汁率比露地杨梅高2.1~6.4百分点,说明罗幔杨梅发育更好,果实更多汁。二是罗幔杨梅果实硬度高:罗幔杨梅果实硬度提高8.3%~9.4%,因此罗幔杨梅更耐挤压,储运性能更好。三是罗幔杨梅果实营养成分高、口感好:罗幔杨梅果实的VC含量提高了27.8%~35.2%,营养价值更高;罗幔杨梅果实的还原糖提高了3.9%~5.6%,总酸下降了10.9%~27.5%,说明罗幔杨梅的营养成分更易被人体吸收,口感更好。

表10 不同海拔罗幔杨梅与裸地杨梅的品质分析比较

2.12 罗幔杨梅果品的食用安全状况

为了检验各个基地的标准化技术实施成果,2011—2016年每年选择若干个罗幔杨梅样品进行农残定量分析,农残分析委托台州市椒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和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两家进行检测。5年来共检测罗幔杨梅样品25批次,农残合格率达到100%。农残(59个农残指标)检出率只有16%,由于网室栽培杨梅园停药时间达40 d以上,农残检出值远低于允许阈值。因此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罗幔杨梅,其果品安全性更好。

2.13 杨梅罗幔栽培的经济效益分析

2.13.1 杨梅罗幔栽培的生产成本

物化成本:黄岩区全面推广钢架网室,直径6 m的热镀锌拱形钢架成本为200元·株-1,同规格40目防虫网帐的成本为160元·顶-1。合计物化成本360元·株-1,可使用10年平均每年分摊成本为36元·株-1。人工成本:钢架搭建,防虫网帐覆盖、回收和清洗,田间疏果、疏梢、成熟采收等活动都要通过网帐的拉链进出,所有这些操作会增加人工约1.2工·株-1,折合人民币200元。以上物化成本与人工成本合计年均多投入236元·株-1。

2.13.2 杨梅网室栽培的经济效益

一般丰产树的产量为30 kg·株-1,按2016年的落果率计算(表5),露地杨梅落果率34.0%可采收19.8 kg·株-1,罗幔杨梅落果率为9.3%可采收27.9 kg·株-1。根据2016年露地杨梅收购价6元·kg-1计算产值为475.2元·株-1,罗幔杨梅最低收购价为9元·kg-1计算产值1 004.4元·株-1,实施网室栽培的新增收益为529.2元·株-1,减去投入的成本236元·株-1,净收益达到293.2元·株-1,收益率达124.2%。

2.13.3 杨梅网室栽培技术推广的社会效益

东魁杨梅罗幔栽培技术的推广可以大大减少杨梅园2~3次化学农药的使用,并彻底改变广大果农的用药观念,能全面提升杨梅园的安全用药水平;提高杨梅果实的内在品质和营养价值,保证了杨梅果品的食用安全,可刺激社会大众的消费意愿,从而推动整个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3 讨论

3.1 罗幔(网室)避雨栽培可以提高杨梅产量

通过7年来杨梅罗幔栽培和3年罗幔避雨栽培的试验、示范、推广和研究,利用“防虫网+避雨覆盖”技术可以基本控制杨梅果蝇、热带风暴对杨梅果实的危害,减轻连续阴雨以及青绿霉白腐等病原菌对杨梅果实的伤害、减轻高温对杨梅的影响、提高单果重、提高坐果率从而提高杨梅产量。

3.2 罗幔(网室)避雨栽培可以提高东魁杨梅果实品质

罗幔避雨栽培可提高杨梅果实商品性,提高优质果比例;罗幔栽培可提高杨梅果实内在品质:罗幔杨梅果实因没有果蝇为害,可以完全避免果蝇幼虫在杨梅果肉里寄生带来的异味,另外罗幔杨梅果实还原糖含量的提高证明其口感更好,VC的大幅提高证明其营养价值更高,还有罗幔杨梅果实果汁率的提高、硬度增加及常温储藏期的延长,都说明了罗幔杨梅果实品质明显高于露地杨梅。

3.3 杨梅罗幔栽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罗幔杨梅的优质丰产和消费者对高品质的认同产生的溢价,实施罗幔栽培可以获得124.2%的投资回报,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防虫网覆盖之后杨梅园停止用药,可以平均减少2~3次的农药使用,既提高了杨梅果品的食用安全,又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杨梅罗幔栽培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4 杨梅罗幔避雨栽培技术易学易懂易实施

杨梅罗幔避雨栽培是一项实用性强、适应性广、灵活性好、操作方便、简单易学又直观的实用新型技术,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适应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因此很容易被广大果农接受。当然杨梅罗幔避雨栽培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要选择通风透光的山岗或山腰,并配套合理疏果、疏梢技术、避雨覆盖等措施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

杨梅上使用防虫网防治杨梅果蝇从2010年首先提出,2011年开始试验示范,通过7年的示范推广,该技术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至2017年黄岩区现有罗幔杨梅6万余株,产量超过150万kg。尤其是2017年浙江省梅雨季节入梅早、雨量大,自6月9日至6月28日连续阴雨20 d,累计降雨量超过300 mm,致使临近采收的露地杨梅果实大量脱落、霉变,多数杨梅主产区产量损失七成以上。实施罗幔避雨栽培的杨梅在2017年表现出强大的“抗灾保产”作用,在黄岩许多杨梅种植大户的销售收入创出历史新高,远远超过杨梅采摘期天气晴好的2016年,真正实现杨梅抗灾夺丰收。目前浙江省内各杨梅主产区以及外省的部分杨梅产区也相继开始扶持推广杨梅“罗幔避雨栽培技术”,随着该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一定会推动浙江省乃至我国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防虫网落果露地
无花果落果是怎么回事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露地甜樱桃雹灾前后的管理措施
烟台果树(2021年2期)2021-07-21 07:18:30
桃子如何防范采摘前落果
河北果树(2020年4期)2020-11-26 06:05:32
防虫网作用大 种类多巧选择
农家参谋(2020年5期)2020-01-03 09:07:55
不同颜色防虫网下豇豆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中国热科院专家研发新型简易防虫网种植蔬菜基本可以不打农药啦
东明县露地花卉的分布与病虫害防治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24
豫西北春季露地豇豆品种比较试验
长江蔬菜(2016年10期)2016-12-01 03:05:32
高山露地番茄品种引进对比试验
长江蔬菜(2016年10期)2016-12-01 03: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