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空壳,破产业空虚
——长短结合,既长流水又水长流

2018-09-17 07:53徐旻禾
当代陕西 2018年17期
关键词:香菇集体经济集体

◎徐旻禾(本刊记者)

激活村集体经济,首先得解决项目难选、产品难销、资金难筹、领头人难找的问题

游客在佛坪农家乐推石磨 吴燕峰/摄

正是夏菇上市季节,一大早,岳坝镇栗子坝村村民唐大林就到村集体的袋料香菇大棚上工了。今天,他得先把刚采摘的香菇进行分类,“这种直径超过四公分、菇未开盘的是一等菇,一斤能卖7块多。”

现在,唐大林在家门口务工一个月就能挣2000多元,他还用1000元入了股,成了股东。等到年底村集体的香菇产业有了收益,收益的60%都会用来分红。说到这儿,唐大林想得更明白,“我们都把自己的活经管好了,那分红不就更多了嘛。”

一产受限、二产受制,佛坪不比总量比人均、不比增量比增速、不比规模比特色,找到了山区小县的产业发展路子:既要避免简单同质化项目,又要破除简易发展模式,用产业蓬勃发展支撑空壳村“破壳”。

“量体裁衣”,一年接着一年干

2017年9月,佛坪县全县44个村全部完成集体经济合作社组织登记并运行,财政为每个合作社注入30万元启动资金,并整合涉农资金项目扶持集体经济发展,要求各村以新组建的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体,谋划产业项目,开展经营活动。

发展集体经济,佛坪县各村从产业项目立项之初,就拒绝简单同质化。通过科学规划,形成了有发展前景、资源依托、适度规模的特色产业项目库。

在资金多、资源少的地区,整合集体积累资金,以入股、投资等方式,与其他经营主体合作共谋发展。

响应引汉济渭建设,进行移民搬迁后,大河坝镇三河口村有了钱,除了3300万元的移民安置资金不能动,集体账户上420万元余款,还有县上给每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投入的30万元都可以用于发展经营。村上有了钱,却没了地。

“钱该怎么用?事该怎么干?”佛坪县组织村干部和能人出去学习。

在山东、浙江、咸阳、西安、勉县等地学习后,三河口村先后建立了油牡丹、冬桃、袋料香菇三个产业园和两个光伏电站,依靠村上的各项产业收入、银行利息,村民每年能享受到2000多元的集体经济分红。

相邻的谭家河村,则发展了300亩的猕猴桃园、3000平方米的香菇大棚和500千瓦的光伏电站,保证村集体和村民日、年、长期都有收入,仅光伏一项,全村589人人均增收不低于500元,集体账上增加了近4万元,300亩猕猴桃到明年就能成气候,收入预计过百万元。

采摘香菇

村里的各项产业齐开花,带动了村民和贫困户在产业园务工的积极性,不再是以往“胖钱挣,瘦钱不挣”的心态,“去年我们合作社光发务工工资,20多人就发了7万多元。”村支书王树忠说。

在资金少、资源多的地区,则大力发展规模现代农业。

天麻是佛坪县的传统特产,“天麻之乡”石墩河镇人少地少,是全县最小的一个镇,人均耕地不到一亩。

2017年,陕药集团投资140万元,石墩河村20天拉了10万方土,硬是填平了一个大坑,造出来一块地。这块地由集体经营收益分配,按照纯利润20%再发展,80%分红的比例循环经营。目前已经种植1万平方米的天麻和1.3万平方米的黄精,今年预计收入20—30万元。

“只要有蜂种在,就有翻身的余地。”虽然已经过了采蜜期,岳坝镇大古坪村村主任宋建军定期还要去中蜂基地看看。今年雨水多,蜂蜜产量降低,但因为有了中蜂合作社,农户的风险大大降低,蜂种得以保存。虽然400箱中蜂只产蜜1000多斤,收购价却上升到了40—50元一斤,保证了村集体和农户的收入。

在生态环境好、集体“四荒”地多的地区,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在长角坝镇沙窝村,10户民宿、农家乐分布在通往熊猫谷景区的道路两旁,从清明到“十一”,每家店毛收入在40—50万元。村支书段昌斌心里也盘算好了,这10间民宿和农家乐已经吸引了一部分回头客,下一步村里预计投资72万元建造垂钓鱼塘等配套设施,以村集体的名义,发展乡村旅游。

而在同镇的龙草坪村,村支书李宁已经快人一步。村集体把村上的闲置房屋改成了农家宾馆,今年4月正式开张,一个月毛收入2.6万元,下一步李宁还打算把这个宾馆以合作的形式承包出去,一年净收入6万元。

佛坪县村级集体经济概况

佛坪县44个村均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44个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发展产业项目82个。目前,村集体经济积累30万元以上的村2个,20—29万元的村1个,10—19万元的村9个,1—9万元的村21个,1万元以下的村7个,其中最高的35万元。另外,4个村目前暂无集体积累,其集体经济项目年底才有收益。

资金难筹、产品难销,一招跟着一招解

“这次16只公林麝提取麝香330克,一克能卖到400—500元。”陈家坝镇孔家湾村林麝养殖户胡彩英介绍。

2016年在外地建厂,2017年回到孔家湾村发展。“4万块钱一对,当时买了70只,发展到现在有107只。”加入村上的永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胡彩英不但吸纳贫困户务工,还带动了24户养殖果子狸720只,按照利润四六分成,去年一户就能分红3200元。

发挥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的带动作用,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佛坪县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招数之一。而引进技术型人才,则确保了村集体经济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岳坝镇的栗子坝村和岳坝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都是香菇生产的优生区,再加上香菇占地少、产出快、效益高、劳动强度低,正好适合村里发展。

栗子坝村拥有万多亩的板栗资源,修林管护中他们把板栗林废料用作袋料香菇的营养基,从发展椴木香菇改为袋料香菇,一方面更加环保,另一方面则把菌棒的成本从每袋4元降低到每袋3.5元,仅这一项,20万袋香菇就节约成本10万元。

这个思路多亏了在栗子坝村和岳坝村两村来回跑的技术员周德荣。去年10月,岳坝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25万袋的袋料香菇基地随之筹建,村支书担任法人。领头人问题解决了,技术问题怎么办?“村里从河南新乡雇了一名技术员,每月6000元,从配方、制袋开始教。跟我们一起吃住,避免了产业发展的风险,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更教会了我们技术,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岳坝村村主任陈邦友说。

技术支持让岳坝村香菇产业不断壮大,从去年12月到现在,已经收入30多万元。“昨天一晚上就卖了2.6万元。”下一步,陈邦友还想改良发展模式,“毕竟我们集体的地方有限,我们集中制袋,并提供技术指导,让群众把菌袋领回去,统分结合经营,群众一袋最少赚一块钱,村集体还能进一步扩大生产。”

丰富的生态资源,让佛坪县各村镇都自带了发展旅游的“先天优势”。2011年,王家湾村的土坯房民宿一年毛收入就有40多万元,纯利润也有10多万元。

对于那些已经形成乡村旅游气候的村落,旅游产业带来的效应更为明显。西成客专过境的袁家庄街道王家湾村,去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先用了40万元入股已成气候的桂香园庄园,按照协议,集体每年可获得保底分红3万元或者收益的20%。

发展新思路,一环扣着一环管

“各村在交通区位、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以及农民素质等方面情况不一,因此,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产业选择上必须认真分析论证,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佛坪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卢华刚说。

“同时,监管至关重要。”在佛坪,这样的程序绝不是走过场。去年,大河坝镇五四村想利用荒坡荒地盘活资源,在水库附近搞民宿项目。项目通过了,可是投资额却被否定了,县上经过评审认为改造造价高于市场价,它成为全县44个项目中,第一个被否定的。

对每一个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都要按章办事,集体决策。

项目投入后,如何让各村的产业项目长短结合,保证短期获利、长期收益?

“我们村搞产业,除了给集体的30万元,加上县里给每户脱贫巩固户的6000元,还有2017年在册贫困户每户1万元的配股金,加起来投资就能达到71.2万元。”王家湾村村支书蒋峰所说的资金支持,是佛坪县为促进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的一项创新措施。

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起步阶段面临贷款难、竞争力弱等问题,佛坪县按照每户保险金额1万元标准,为全县2014年以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发展产业户购买了农业生产保险,每户62.5元的保费由县财政全额补贴,降低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风险。2017年共计理赔72起,为产业发展贫困户挽回损失11万元。

为了激发乡村经济内生活力,佛坪县还通过项目带动、创新集体经济发展形式等办法,开辟多元增收途径。

农户可以将已有发展的产业项目、农机设备作价,或以资金、土地、林地、闲置房屋流转入股合作社、产业园区、家庭农场,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目前,佛坪县已经抱团实施产业项目106个。

猜你喜欢
香菇集体经济集体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我为集体献一计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警犬集体过生日
香菇何首乌降血脂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小香菇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