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组织部、省委政研室联合调研组
要把像索洛湾村这样的发展亮“点”变成亮“面”,典型示范带动,力争实现村村有集体经济,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
黄陵县共有5镇1个街道办,105个行政村9个社区375个村民小组。全县67个村组有集体经济收入,总收入1200多万元。
黄陵县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有5种类型:工矿依托型,依托煤炭企业发展,兴办停车场、运输队、服务业等,主要有双龙镇的索洛湾村和双街村;城镇依托型,依托城中村、城郊村的区位优势,利用集体土地的便利,进行房地产开发,主要有桥山街道的北坡底村等;土地依托型,借助村集体机动地对外承包收取费用,主要有田庄镇梁峁村等;产业依托型,依托集体资产发展传统农业、旅游业,主要有桥山街道刘家川村等;政策依托型,借助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赔付获得收入,主要有阿党镇梁河村、河堤新村等。
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已完成清产核资工作的村组有12个。
总体规模可观。目前,12个村组界定成员数4257人,清理出资源性资产2.1万亩、经营性资产1283万元、非经营性资产1.2亿元。2017年底,“明星村”索洛湾村集体资产接近亿元,集体经济收入累计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9万元,村支部书记柯小海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九大代表等20多项荣誉称号。
组织形式多样。各村组结合自身优势和当地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比如,索洛湾村2003年采用“农民变社员、资源变资产”的股份制模式,依托黄陵矿业二号煤矿,大力发展汽车服务业;2013年采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成立实业发展公司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了现代化公司化运营。梁峁村采用“党支部+企业+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采摘园,全村162人全部加入合作社,2644亩土地及其他资源、资产折价量化为1.2亿元,其中集体股占30%、个人股占70%,资源全部得到盘活利用。双街村集中流转200亩耕地,与天津天士力集团公司合作发展丹参中药材种植产业,采用“土地基础股(流转费用)+收益分红”的方式进行分配。
政策支持有力。黄陵县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分为资产经营、资源开发、产业带动、服务创收、合作共赢五种形式,分门别类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制定《产业扶贫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贫困户利益联结流程》《扶贫产业化经济组织合作社股权证》,对贫困村规范使用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等深层次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对村集体、合作社、县乡政府、农民等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进行了详细规定,对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收益等问题作了制度安排,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在制度化、法治化框架下健康发展。
盈利效应显现。各村组积极引进外资、开发资源,集体经济经营效益初步显现。2017年,12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实现净收益共324.7万元,实现分红的村有2个,合计分红金额226.3万元。索洛湾村分红资金154.2万元,参与分红人数257人,人均分红6000元;其中崖头庄组分红资金17.3万元,参与分红人数173人,人均分红1000元。双街村分红资金54.8万元,参与分红人数531人,人均分红1000元。
支部引领有效。从致富能手、专业大户中挖掘选用,从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中联系回引,从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中重点选拔,引导220名能人大户、专业人才进入村“两委会”班子,占班子总人数33.9%。各级党组织注重载体建设,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不断完善特色鲜明的“党支部+”引领发展模式。刘家川村采取“党支部+公司”成立旅游开发服务公司,梁河村探索出“支部引领、集体置业、群众分红”做法,索洛湾村在党支部带动下形成联系西峪村的“先进帮后进、强村带弱村”模式。目前,全县成立党支部领导下的集体合作化组织30多个,引进涉农企业3家、项目13个、资本2000多万元。
总体上看,多数村组集体经济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集体经济。
整体发展不够均衡。目前,全县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整体数量少、覆盖范围小。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收入的村组为67个,占全县村组数的17.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集体经济总收入1200多万元,收入构成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经营性收入,主要包括林业收入、各种租金、其他经营收入等,共计420万元,占总收入的35%;二是土地承包收入,共计10多万元,占总收入的0.8%;三是土地补偿收入,共计775万元,占总收入的64.2%。由此可见,集体经济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和集体土地征用提留,土地流转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较小。同时,全县各村组间发展也不均衡,城中村和优势村组集体经济发展较快,地域边远、资源较差村组集体经济发展明显滞后。
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在大棚内查看作物生长情况
资源性资产盘活不足。2017年全县资源性资产合计2.2万亩。未承办到户的土地1.2万亩,其中林地面积最大、达到6864亩,其次为“四荒地”、达到2170亩,耕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分别为1573、211和711亩。这些丰富的资源性资产,多数分布在山区、塬地,有的具备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的较好基础,但目前基本处于“沉睡”“僵化”状态,普遍存在“有资源、难开发”“无人接盘、难以盘活”的问题。同时,一些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能不完整,全县缺少统一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政策约束力不强,经营风险和社会风险保障机制建设滞后。
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从产业基础看,“小农经济”仍居于主导地位,70%以上试点村的主导产业是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现代农业培育不够,加工业、制造业发展落后,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经营主体看,全县设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只有7个,仅为全县行政村的6.7%,主要是工矿依托型和城镇依托型,多是一村一庄、单打独斗,资本、技术与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深度融合不足,缺乏集体资源承载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多数苹果专业村和川道土地多的村组,很难找到集体经济发展载体。
集体经济组织盈利能力偏弱。许多已经运营的农村集体经营企业实力弱小、经营分散,企业经营收入很少甚至没有,增收渠道狭窄、带动能力不足。12个试点村中,实现净收益的仅有5个村、占比为41.7%,共实现净收益324.7万元、村均27万元,其余7个村无净收益。这其中“明星村”索洛湾村就实现净收益240万元、占比达74%,资产规模是其他村的近10倍。除了索洛湾村,双龙镇双街村能实现72万元净收益,其余3个村净收益分别仅为5.65万元、3.5万元、3.5万元。
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村级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动性不强,畏手畏脚、不敢放手干,一些村干部存在“小富即安”想法,集体资产管理的目标仅限于“守住家业”。有的村级党组织促发展思路不活,大多依靠政府投入发展,在引入社会资本方面措施不多,对现代经营管理把握不够,发展产业门路狭窄。有的组织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农经机构缺人缺编、职能发挥不足,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没有长远规划。有的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发展集体经济本领不强,村“两委会”班子中严重缺乏经营管理、财务核算、现代农业等专业人才。
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必须牢牢抓住、抓紧抓好。黄陵县已经出现了像索洛湾村这样的发展亮点,要切实把这些亮“点”变成亮“面”,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力争实现村村有集体经济、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
深化改革,盘活资源。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已试点的12个村基础上,宜村则村、宜组则组,全面扩大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范围,重点核实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产,尽快摸清各个村组的家底。同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宅基地、农民房屋、小型水利工程等“多权同确”,把集体资产所有权确权到各级集体成员和集体组织。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规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民产权自由入市交易,与国有产权同地同价,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耕地、林地等的流转补偿奖励机制。进一步用活集体资产,鼓励村集体充分挖掘、整合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各类集体资产,通过挖掘涉农项目、发展特色产业,多元化拓宽壮大村集体经济渠道,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建立组织,规范管理。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办法》,修订《陕西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推进全省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黄陵县已建立的7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依法依规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其他集体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村组,要按照“制定组织章程、民主选举理事会监事会、机构法人登记”等程序,加快建立规范化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把现有的农村扶贫合作、资金互助组织等,吸纳到集体经济组织中,联合起来脱贫攻坚、发展产业。鼓励和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联合,组建有限责任公司等经济实体,不断拓展经营范围、提高开放程度。加快建设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充实县镇农经机构力量,不断健全经营管理体系。
加大扶持,及时“输血”。要加大涉农资金整合,针对城中村、城郊村、山区村、贫困村等分类施策,引导财政、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支农惠农资金注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给予财政项目重点支持,明确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为实施主体,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落实完善财税减免、土地优先安排等优惠政策,推行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用电用水优惠价格制度。创新拓展农村金融产品市场,推动农村土地等产权成为可交易流动的金融资产,综合运用利息补贴、风险补偿基金、政策性担保和信用评级授信等方式,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等问题。
广纳人才,增强后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人才支持是实现“造血”功能的重要一环。要通过政策倾斜,创造良好环境,不断吸引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现代经济管理人才和技术性人才加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源头增强村级集体自身“造血”能力。我省是农业部确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进省份。要用好这个机遇,加快培养立足农村、发展农村的现代农民,探索运用专业招聘、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壮大专业化队伍,加大农村教育和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力度,鼓励致富能手、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回乡兴办领办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不断提升科学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建强支部,夯实基础。推广“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不断拓展“党支部+”的体制优势。对跨村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比如位于双龙镇川道的部分行政村,可探索建立联村党委,切实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不拘一格把年龄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选派省、市、县各级部门优秀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发挥好村党支部的监督作用,严格实行资金代管、定期报账、票据管理等明细规定,完善村务村财公开、民主监督程序,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监督机制。注重总结提炼经验,发挥索洛湾村等典型示范作用,扩大“先进帮后进、强村带弱村”模式的覆盖面,不断提升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