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桥
初作亮相
家乡的地豆皮
“好吃的来喽,都来尝尝我的手艺吧!”妈妈吆喝着我们大家。我们一个个可都是小馋鬼,一溜烟都向厨房跑去。
到了厨房,我们都拿起筷子抢食大鱼大肉,没有一个人把筷子伸向那个黑糊糊伴着一些鸡蛋的碗。我因为夹菜慢,争不到好的了,才注意到这个卖相不好的食物。我夹了一块到嘴里,觉得很有嚼劲,再加上鸡蛋的浓郁香味,简直是太棒的一道菜了。我细细地品尝着,不禁咂吧起嘴来。
他们看见我这一举动,都抢起了这道菜,我还没从这个味道中缓出神来,菜就被他们三下五除二地吃光了。我说:“你们都是土匪呀?”他们却笑我吃得慢。我问妈妈:“妈,这是什么菜呀?你从哪儿买的呀?”妈妈说:“这个菜你还是第一次吃呢!你哥以前在家的时候吃过,这个菜叫地豆皮,是我从草里捡出来的。”我说:“太好了,那我们吃完饭再去捡一点吧!反正我们家今天人手多。”妈妈说:“傻丫头,地豆皮只有下过暴雨,再有几天阴天才会有呢!等下一次吧!”我贪吃的欲望就这样破灭了。虽然一时吃不到了,但是我还要缠着妈妈,问她一些问题。妈妈忙得不可开交,不愿搭理我,但最后还是经不住我软磨硬缠,答应了我。(应集中笔墨写地豆皮。不要把无关紧要的内容牵扯太多。)
妈妈开始跟我说了,那几个好吃鬼也像长了顺风耳似的,闻声赶来了,毫不客气地搬着板凳占了个有利的位置,我们就坐在一起听了。妈妈说,在她小的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一到下雨天,她们姊妹几个就会提着小草篓去大坝子上捡地豆皮,为自家的餐桌上添上一道菜。她们会比赛谁捡得多,有时还会把我小舅带去呢!但是他很调皮,我姨她们都在干自己的事,他就自己乱跑,一个不小心掉进了大水塘里。小舅呼喊救命,幸亏周围人多才及时把他捞了出来。她们也就不再捡了,把小舅带回了家。姥姥看见了,还说她们没把小舅看好,然后给小舅换上了一套干净衣服。(這个故事,只与作文的情节有关联,而与作文的主题没有联系。建议删去。)姥姥把地豆皮洗干净,给他们做了地豆皮全席,烧了个汤,炒了个鸡蛋!妈妈说当时吃起来可真是好吃呀!至今那个味道都让她难以忘怀……
听了妈妈说的,更强化了我想吃地豆皮的愿望了。我在脑海中想出了大量的吃法,好好吃呀!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我在心里计划着,等下一次阴雨连绵时,我一定会多捡一点,留着慢慢享用,因为那个味道简直是太绝了,让人只吃一口就念念不忘了。它吊着人们的味蕾。妈妈说过,地豆皮炒鸡蛋是最好吃的,我觉得也是,给你们推荐个做法吧!做地豆皮时一定要洗净,鸡蛋打入碗中加盐和黄酒打匀。黄酒可以去除腥味,炒锅里倒入油,鸡蛋放进去翻炒。这时,先把鸡蛋出锅。再在炒锅里倒一点油,把地豆皮放进去,加少量的盐继续翻炒片刻,这时再倒入鸡蛋,撒上葱花,一道美味佳肴就大功告成了,保你吃了一口还想吃第二口。(应抓住关键动词,用简洁的语言说出炒地豆皮的过程。)
我想大多数人不知道地豆皮是什么吧!其实地豆皮是我们蚌埠一带的方言,学名是“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是踏青的美味之一,还与荠菜齐名呢!
◆失误分析
1.内容繁杂,头绪太多。一是人物多。“我们一个个可都是小馋鬼”,“我们”指哪些人?小作者不仅没有说明白,还在后面的行文中断了线。人物多也导致了故事头绪多,既让人感觉结构松散,又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二是故事枝杈过多,减弱了作文对主旨的凸显。作文应该从采集、观赏、加工制作、品味及感悟地豆皮这一主线写起,直达作文的主题。
2.语言啰唆,繁冗。描写叙述如同流水账,不分主次。
升格展示
家乡的地豆皮
◎马 菊
又是夏季,又是连绵的阴雨。
我望着窗外,心想,原野里又该长出许许多多又大又肥的地皮菜了吧?
地皮菜在我们家乡还有两个名字:地豆皮和地溜皮。小时候我第一次吃到它后就爱上了它。
那是一个午后,妈妈很晚才回家,回来就直奔厨房做饭。“好吃的来喽,来尝尝我的手艺吧!”没多久,妈妈就吆喝起来。饥肠辘辘的我拔腿就冲进厨房。“咦——这一盘是什么菜啊?”我心里嘀咕着。木耳似的叶片呈橄榄绿色,配上金黄色的鸡蛋和嫩绿粉白的葱花,好看极了;一缕缕淡淡的清香弥散在空气中,让人不由得垂涎三尺;伸出筷子,夹一块放入口中,顿觉满口清香,咬起来脆生生的,很有嚼劲,再加上鸡蛋的浓郁香味,这道菜简直棒极了。我一口又一口,不停地咂着嘴巴。
吃到见了盘底,我还意犹未尽,问:“妈,这是什么菜呀?从哪儿买的呀?还有吗?”妈妈说:“这个菜你还是第一次吃呢!这叫地豆皮,是我从野地里采回来的。”我说:“太好了,那我们再去采一点吧!”妈妈说:“傻丫头,只有下过暴雨,再过几个阴天才会有呢!哪能说采就采得到呢!还是等下一次吧!”
说起地豆皮,妈妈很是感慨地回忆起过去。地豆皮是农家的菜。在妈妈小时候,草地上、沟埂上、池塘边到处都是地豆皮,她和伙伴们一采就是一大筐。拿回家后,吃不了,就把它晾干,收起来等过年时烧肉吃……妈妈的几句话让我的口水横流。于是我天天盼下雨,下雨后我又盼着连阴几天,好采些地豆皮回来做菜吃。
终于等到一个合适的天气。我和妈妈一同走到淮河的堤坝上,走着走着,猛然间我发现嫩嫩的小草下,藏着一片地豆皮。你看,它们一簇簇地拥在一起,重重叠叠地卷曲着圆润的边儿。那水灵灵的样子,我不禁伸手去摸,滑溜溜的,真让人喜爱。我轻轻地把它们托起来,放到篮子里。妈妈也发现了一大片,小心翼翼地捡拾着。不觉已是傍晚,西方燃起了晚霞,把我和妈妈,以及竹篮里的地豆皮全染上了一层漂亮的玫瑰色。
回到家里,妈妈把地豆皮放入清水盆里,淘去泥沙,漂去碎草,清洗干净。晚上,凉拌葱花地豆皮、地豆皮炒鸡蛋、地豆皮红烧肉、地豆皮煨粉丝汤……拌、炒、烧、煨,妈妈做了一个地豆皮全席。再配上一块块薄薄的地豆皮锅贴饼,美味极了。
饭后,我问妈妈:“为什么不多捡一点儿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地豆皮这东西,最娇贵。土地贫瘠它不长,土地肥沃它也不长。唉!现在越来越少了……”
我不再说话,似乎从妈妈的叹息中悟到了什么……
(安徽五河县临北中学)
◆升格点评
1.删繁就简。作文在内容选取与线索选取上进行了取舍,对于与主题关联不大的内容,大胆进行删节,如删去了“那几个好吃鬼”“小舅掉进水塘”的情节;调整了叙事线索,删去枝杈,保留主线索,使得叙事流畅,文脉贯通。
2.强干弱枝。一是增强了作文主体部分的内容,对地豆皮作了适当的描写,就做地豆皮、品味地豆皮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并延伸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升华了作文主旨。二是在叙事中做到了详略得当。对突出作文主题的内容详写,对与作文主题较远的内容略写,使得主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