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我国砚史源远流长,我国最早的砚,是从距今约八千年至五千年间所出现的石制研磨器演变而来,经历汉、晋、唐、宋、元以及明清再到现在,歙砚于汉驰名于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当时盛传“龙尾歙砚天下冠”之后跟随朝代更替繁荣衰败风格经历了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回归简单。
歙砚,始于汉代,驰于隋唐,兴盛于宋、衰于蒙元、复兴明清、繁荣建国,到如今已经具有千年传统的技艺审美。歙砚始于汉代,两汉时期,经济为繁荣,石雕艺术日益精湛、书法、绘画艺术底蕴深厚,这为歙砚的产生提出了有利环境。根据考古发掘这个时期歙砚多为三足石砚、盖石圆砚。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发现随着的发展以及各种艺术的进步,砚的装饰性需求日益提升。这于是就在追求实用的同时开始带有浑朴的装饰,逐步迈入了艺术的殿堂。“端溪末行,婺石称首”歙砚驰誉隋唐,隋唐时代国力强盛,诗、书、画艺术迈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砚台的发展也就成为了必然。自从唐开元年间,自从歙州猎户叶氏逐兽携归成砚,被官员成贡圣上,由此歙砚始闻天下,发展到南唐不但雕工讲究,而且人们对纹理品目的认识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帝王亲自设置砚务官督采歙石,可以说是史无前例。这是歙砚最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国砚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澄心堂纸、李廷硅墨、龙尾石砚,三者为天下之冠。”可见龙尾歙砚当时地位。“仙芝改其流,使由别道行”兴盛于宋,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工艺水平飞速进步,这些都必然影响到砚台工艺的变化。此时的歙砚雕饰线条光洁明快,整体大方浑厚。所刻人物多为单线阴刻,也有刻线和半浮雕结合的。同时,出现了突出石上星眼纹色并对其加以巧作的技艺。景佑年间后,两次大规模后的发掘,发掘出老坑、水舷坑、水蕨坑、眉子坑等名坑,到第三次开采大规模开采时,也就是我们现在宋歙砚的品评通常指该段时间的砚台,也是宋代最后一次开采。
“沿流拾残圭断壁”盛极必衰元代歙砚的形式基本上延续了宋代歙砚,但是略显粗犷和拙朴。由于元代是大漠马背上粗犷雄浑的民族,于是那个时期歙砚构图、布局刚劲豪放,处处体现元代统治者那种英武、粗犷的精神。至元年,县官为了迎合达官贵人,“发数都之夫力”去挖掘歙石,结果不仅事故不断而且砚山亏空,供不应求导致以次充好,使歙砚声誉大减。直到清乾隆年间才又开采,停采达500年。出现这样局面的原因主要是“自元兵乱后,琢者日拙”,战争使得采制业遭受重创。“砚工自琢之,以售于人”复兴明清,当经历元代衰败后,明清两代是歙砚成为一种工艺品的重要历史阶段,它的制作受徽州的“砖雕、木雕、石雕”影响,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从制砚工艺上来看,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雕刻构图都达到了沉稳精炼的程度。已由朴素的实用品演变为精美的艺术品,进而成为文人雅士的收藏品。再到今天今天,在歙砚艺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风格的基础上,从根雕、木雕、书法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出现了百花齐放、空前繁荣的局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蜚声国外,歙砚已多次被作为“国宝”赠送给外国元首。远销国外的歙砚精品使得国际鉴赏家们争相购买收藏。歙砚美名冠天下。所谓的繁荣建国之后。
砚品种有五、一曰眉子石,有七种、二曰外山罗纹,十三种、三曰里山罗纹,一种、四曰金星,三种、五曰驴坑,一种——《一统志》,歙砚材质按照石材纹理可以分为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五大类精致分下来有一百多个品。当同一个砚台同时拥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纹理,为上品,收藏价值会翻倍,在当今相当珍贵。“星紫金,如鹅眼钱”金星作为所有材质中地位最高的材质存在者,呈金黄色,点状分布,状如繁星。金星有大小,分聚散,形态多样,开采砚石上有金色点状排列石纹。小如尘沙,大者如谷粒;有如斜风细雨、有如星罗密布。人们根据金星的变化,大致命名几种,有金晕金星、雨点金星、云雾金星等等。常分布于水舷坑、水蕨坑、碧里坑、金星坑。“金星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数十年后、光泽如初”
“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所谓金晕,金晕主要是突出在砚石表面,以面状、线状或片状的组合,其色有金黄 、浅黄 、土黄等 ,或自然形成各种象形图案 ,或相互叠加形成各种纹饰 ,其形团团奕奕,给人以一种独特的朦胧美 。如若加上其他纹理如“金星金晕”“玉带金晕”更珍贵。“眉子如甲痕、或如蚕大眉子”又称眉纹。眉纹呈黑色长条状,石质坚细温润,既发墨,又雅静,深受历代文人雅士推崇。曾有“眉子如甲痕,或如蚕大”的记载。眉纹细小繁密的,常被人们形象地称作牛毛纹。主要品种有虎皮眉纹、雁对眉纹、角浪眉纹等。主要分布在眉子坑、水舷坑、水蕨坑、叶九山坑等。“眉子色青或紫、短者簇者如卧蚕、犀纹长者阔者如彪纹、松纹”所谓罗纹,罗纹的纹理如丝绸般旖旎,晶莹、素雅。罗纹或形如春水皱起,或形如罗裙绮丽。宋米芾《砚史》记载:“今人以细罗纹无星为上”罗纹的品名有水波罗纹、细雨罗纹、金星罗纹、刷丝罗纹等。罗纹一般分布在水舷坑、水蕨坑、碧里坑、罗纹坑、罗纹里山等。“青鱼子纹、鳅背纹、茶末绿”所谓鱼子纹,鱼子纹砚石中有细小的黑点,分布均匀密聚。其形式如鱼卵状,卵同称子。由于鱼子石的石色不同,具体分为青鱼子纹、鳅背纹、茶末绿、鳝鱼黄、石眼等。以上为歙砚五大纹理。
首先选料:块度、粒度,硬度适中。按照规格形状工艺要求进行取料,剥板,石料凿平锯成一定形状用水砂磨成砚坯;其二制坯:砚坯分为定型坯、自然形坯两大类定型坯是生产的规格型坯,如正方形、不规则形等。自然形坯则是就砚石之自然形状加以修整,锯磨成坯;三为设计,制作砚台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关键工序,根据它的形态,考虑题材、立意、构图、造型以及雕刻的刀法。不同的石品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歙砚石本身具备了自然的美,取其美之特点;四为雕刻,分凿刻和雕刻两步。定稿以后开始凿坯,多采用古器物之纹,如夔纹、云雷纹,间有云纹、几何纹缠枝花纹和各种变异纹饰。也有砚背刻一些人物或动物、风景,刀法使用浮雕。五为配盒,分制盒和油漆,利用红木、樟木、红椿或木胎漆制成砚台盒。不管用什么木料制盒,都要“就体裁衣”每一件成品要经过打底、作坯调色、粗磨、复漆、复磨直至抛光打蜡等多种工序。
本文浅显概括歙砚由来、发展历史、制作工艺等一系列探索,龙尾砚成天下冠,隋唐当时的繁荣,元朝中间的衰败,再到现在传统文化复兴,故如今歙砚不仅仅是徽州的文化代表,它更代表徽州走向中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走向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