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现状与出版对策研究

2018-09-16 05:52唐沁
高教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材改革对策

唐沁

摘 要: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出版作为教材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趋于成熟。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一些不利因素的出现,大学英语教材出版进入了瓶颈期。文章通过梳理大学英语教材的建设历程,结合目前在用教材的特点,对大学英语教材的出版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出版趋势;教材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2-0188-03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public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 has been increasingly mature through decades of years. However, it has run into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with reform in education. This essay will henc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toward the bottleneck in combin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at hand.

Keyword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 publication tendency; reform in teaching material; solution

大学英语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工具,也是整个教材出版体系中最受关注的部分之一,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数字教学理念的推广,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出全面改革的趋势,对教材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材体系建设与出版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和出版界共同探讨的课题。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建设历程

梳理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历程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高校针对教材的需求不尽相同,促进了各阶段教材的发展,截至目前大致可以分为四代教材建设阶段:

第一代教材建设时期从1961年至文革前。遵循1962年我国颁布第一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教学高等工业学校本科五年制各類专业适用》,第一代教材主要强调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夯实外语基础,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外文参考文献的能力。其中对后续教材有较大影响力的包括凌渭民主编的《高等工业学校英语》以及董亚芬主编的《英语》等教材。

第二代教材建设时期从文革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1980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四年制试用》出版适用,带动了第二代教材体系的建设。与上一代教材相比较,这一时期教材更加强调打造学生使用外语的实践能力,并开始注重培养听、说、写全方位的能力培养。这一时期的代表教材有上海交通大学主编的《英语》、大连海运学院主编的《基础英语》等。

第三代教材建设时期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1985年和1986年,国家教委针对工科类和理科类分别颁布了两套《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推进了第三代教材体系的建设。这两份教学大纲强调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但最重要的是确认实行分级教学,并开始举行国家考试。这一决定直接带动了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编撰与出版走向成熟。从这一时期开始,教材采取分级编撰、出版也更加精细化。这一阶段的代表教材有:杨惠中的《大学核心英语》、董亚芬任总主编的《大学英语》等。

第四代教材建设时期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至今,即于1999年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颁布前后开始。新《大纲》从全局的角度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综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2007年8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更加明确了这一要求。这一时期内,随着我国融入全球化程度越来越深,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加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涌现了大批新的、优秀的教材,出版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包括如《新视野大学英语》、《新时代交互英语》、《新编大学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等。

从以上简述四代教材的发展历程看,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与出版体系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逐步从无到有、从落后走向成熟,体现为从单一的注重培养阅读能力到听、说、读、写、译全方位能力的培养;从一本教材包打天下到教材的系列化、精细化,各类教材建设与出版自成一体;从纸质化到立体化打造出版体系等等,体现了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体系建设与出版的不断进步。

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及出版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对教材建设与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现在在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无论在编撰方法上、选材内容上还是出版形式上较以往都有很大进步,但基本上都是在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印发之前完成编写的,同时,虽然第四代教材已经走向多媒体化、立体化,教材载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整个教材资源并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可以说目前的教材体系建设与出版并未与教学要求同步。因此,分析高校在用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十分必要。

(一)教材编撰操之过急,体系建设不尽完善

在目前教材出版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各出版社往往预判教改方向,在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即完成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容易造成教材与教学大纲要求贴合度不够。这一现象又衍生出另一个问题,即当新的课堂教学要求适用后,出版社必将再次赶编、发行新版教材,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也影响了系统化教材体系的构建。此外,我国目前在用的部分教材存在只注重主要教材,如突出阅读教材,而对听、说教材重视不够的现象,往往阅读类的教材内容丰富而听说教材知识寥寥数页,显然不利于教材体系的合理化搭建。

(二)教材数量过于庞大,资源配置不够优化

目前高校在用的大学英语教材种类繁多,资源浪费现象明显。据了解,我国高校在用的英语教师、学生分册均在20册左右之多,如《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师用书20册、学生用书20册)、《大学英语》(教师用书20册、学生用书22册)等。按照在校大学生英语教学课时安排为两年、四个学期共72周、每周6个学时计算,学习20余本教材成为不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为了赶进度,教师往往选择性地挑选章节授课,或者粗略的过一遍各章节的内容,导致教材使用率低下。同时,即便学生课下自学也难以消化这么多的内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三)教材出版创新过度,编撰内容缺乏稳性

目前各高校突出教学创新,强调与时俱进,并且新教材的使用也被纳入学科评估的参评范围,所以高校很少较长时间的使用同一教材开展教学活动。针对这一情况,部分出版社频繁调整教材内容,以满足学校的创新需求。但凡事过犹不及,过分强调教材的更新,而忽视了高校对教学内容稳定性和连贯性的基本需求,使教师不能有计划地以教材为平台来践行教改内容,反而容易造成教学上的混沌状况。

(四)教材发行恶性竞争,商业气息过于浓重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编撰、出版和使用基本形成了市场化运作,形成了由国家制定教学大纲,出版社负责教材的编撰和发行,高校自主决定教材选用的体系。这种体制的优点是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教材,而出版社也更容易专心聚焦于教材的编写和发行工作,有利于提升整个教材建设与出版体系的质量。市场化必然带来激烈的竞争以及优胜劣汰的结果,这本是市场自身功能的体现。然而,目前教材出版出现了恶性竞争的情况,部分出版社为获得高校教材的使用权,宁愿采取利益输送的方法而不是专注于教材的创新。这种行为既不利于增加教材的“含金量”,更会增加教材最终使用者的负担,因為最终这些额外产生的费用都会落在学生的身上。

三、大学英语教材出版对策及建议

自上世纪末第四代教材推广使用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出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教材使用人口红利的出现。自上世纪末高校开始扩招,学生数量短时间内快速增长;二是因为英语重要性的上升。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越发明显,英语作为基础交流工具成为大学生应聘时的重要考察内容;三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改革要求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贴近需求,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然而,随着2009年以来我国高考报名人数持续下降、网络课堂和远程教育的升温以及市场相对饱和等不利因素的出现,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出版的脚步放缓并进入瓶颈期。作为各大出版社的必争之地,大学英语教材出版竞争十分激烈,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出版趋势,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扣紧时代趋势,开发数字教材

出版业是与高新技术紧密联系的行业,随着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的普及以及高校网络化平台的搭建,大学英语教材出版数字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出版社应该紧跟出版发展的步伐,打造符合时代需求的数字英语教材,力争在数字出版的大潮中占据主动。打造数字教材,出版社需综合考证包括电子教案、音视频文件、数码课件等资源,这对于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将十分具有吸引力。当然,数字化、立体化的教材编写不能一蹴而就,我国很多大学的数字教学还处于探索期,教材市场中多种类教材并存的情况仍将存续一段时间,但是只有先发制人,率先打造数字化精品,才能在未来的教材出版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二)紧跟教改步伐,出版实用教材

目前,英语教学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指导下,以教改目标为导向,由教学需求牵引,突出教材的实用性成为未来出版发展的趋势。英语教材实用性着重体现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包括语法知识、阅读理解、听力辨析等几方面,在选材上模拟真实的交际场景,并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吸收一线教师和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适当加入具有典型意义的经典名著与时代因素,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增添真实性及趣味性。同时,在配套教材的选择上,应摒弃现在重量不重质的现象,针对主教材的内容有选择性的出版配套教材,在教材数量上做减法也是实用性的体现之一。

(三)做好调研工作,调整出版规划

规划是对未来走向的预判与把握,出版规划的调研工作应该是每个出版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对象应该涵盖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及现有教材情况等几方面内容,从中找出现状的不足并分析未来教材的发展方向,从而制定有别的出版规划。例如针对有留学期望的学生,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添加一些英语国家当下热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话题。同样,出版社在选题策划时要充分论证各种类型受众的需求,根据调研的内容和结果来调整出版规划,这样才能使教材得到用户的长久喜爱。

(四)着力推动创新,提升编撰质量

不管外部环境怎样变化,教材的质量是决定市场的基本因素,而这一质量的保持和提升是由编撰水平提供的。面对激励的市场竞争,出版社必须着力推动创新,使教材涵盖新的形式和内容从而使其更具生命力。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编撰形式主要是由杂志社聘请编写组完成,因此,编写组水平的高低对教材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编写工作的创新上,一是应尽量把学术带头人和其他优秀的科研人员吸收进来,保证在教材内容上做到与时俱进;二是在编撰的过程中,出版社应跟踪老师及在校学生的需求,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三是在教材出版的前后两个阶段,出版社还可以聘请其他专业的专家对教材进行评估,从其他角度对教材质量的改进提出建议。

(五)加强横向合作,突出纵向宣传

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合作是加强自身实力、营造共赢局面的重要手段。教材出版作为涉及广泛的领域之一,不仅要接触高校、学生,还要接触营销机构、资本投资机构等等,如何运用市场的力量,以自我为中心调动多方面的资源来开展合作,是出版社面临的新课题。如,出版社和营销商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引入JIT(just in time)的理念,凭借信息共享平台,根据即时的市场销售情况提供教材数量,既可避免出现教材滞销的现象,也可避免教材断货。此外,出版社要充分运用媒体时代的特点,加强新版教材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加强网络宣传。目前,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人们学习、阅读和搜索资料的主要手段,通过网络平台让高校或学生对教材产生认同将成为最有效的方式。同时,在教材出版后,出版社要积极参加各项学术和评奖活动,扩大教材的影响。

四、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可以预见,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的编撰和出版将朝着数字化、实用化、细分化以及合作化等多方向发展,并加强系统性、综合性和趣味性的体系构建。第四代教材的推广已经使得大学英语教材的出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相信,通过吸收成功经验,通过出版社、高校以及营销商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建设与出版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卓.关于英语教材改革现状分析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4).

[2]朱音.试论数字出版向传统版权制度提出的新课题[J].中国版权,2012(7).

[3]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夏纪梅.现代外语教材的特征及其意义[J].外语界,2001(5).

[5]谈琳.信息技术对出版业的影响[J].出版参考,2011(12).

[6]孙玉超.体验学习理论引导下高校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与发展探究[J].高教学刊,2016(22):34-36.

[7]余永红.浅析边际效用下大学英语教材选题及编写设计[J].高教学刊,2017(22):130-132.

猜你喜欢
教材改革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浅谈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思考
电工学教材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桥梁工程》教学现状及教材改革方案
《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