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云 王宇奇 李玥
摘要:教学模式定义了一种独特的教学环境,是提高人才质量的最核心要素。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建立的能力阶模型,遵循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逐级整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内容开放、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实现知识、技能的反复迭代,最终实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模式;能力阶;递进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6004203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集中凸显了人才资源是创新的关键要素,这就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期望,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目标和新任务。而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教学模式设计更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过程中,其意义就更加重大。然而,当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由于招生规模大,专业细分以及办学条件的差异化,使得大多数高等院校都采用比较传统和粗放的教学模式,近些年虽然也推行了慕课、O2O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教学理念落后,在实施过程中,要么将一般的教学方法在高等教育领域简单地延伸,要么就照搬当下流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试验品,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基于学生能力形成阶段提出了递进混合的教学模式,按照能力培养的各个阶段的目標要求,该模式可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做动态调整,对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
教学模式是沟通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关于教学模式的内涵至今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概括起来包括方法论、策略论、程序论、结构论和计划论五大界说[1]。从方法论视角理解,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它指导着方法的方向和选择;从策略论视角看,它是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订的一种计划;从程序论视角,教学模式是目标导向的一步一步的程序集合;从结构论视角,教学模式包含的要素之间具有特定的关系;计划论则强调了教学模式是指导教学活动的计划方案。综上所述,教学模式的内涵如下:其一教学模式处于战略执行层面,是在战略目标方针指导下的行动方案;其二教学模式是一套系统的方案,是指导教学活动的蓝图;其三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流程等多个核心要素,且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教学模式的要素构成如图1所示。
二、递进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1IT项目管理课程能力阶模型
优秀的教学模式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方法组合而成的[2],作为教学方法研究的逻辑起点就是课程,课程是一个系统性概念,是由学科(一个完整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课程组群(几门教育功能相类似的科目)分解下来的,是指为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组织起来的系列教学内容[3],由于教学目标和内容都是按照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进行设计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分专业进行,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综合的。贯穿其中的“知识体系”“教学资源”“组织模式”是教学模式设计的主要逻辑。课程也意味着是时间、空间以及思想意识的“行进过程”,是一个基于“过程的”综合体。因此,递进混合教学模式与课程逻辑能够有机融合。
哈尔滨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分解之后,将IT项目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划分为三个级次,其中,一阶能力是指能够全面掌握静态知识,二阶能力是指能够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和工具解决初步的应用问题,三阶能力是指面对内外环境变化,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相应的方法、工具解决信息化工作中复杂问题的能力[4]。IT项目管理的能力阶模型如图2所示[5]。
2递进混合教学模式构建
递进混合教学模式是在将课程培养目标分解后,针对所分解的教学单元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组合,按需逐级融合O2O(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F2F(面对面教学)、启发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 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使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适度延展而形成独特的课堂架构。它突破了以往较狭义的线上线下的混合,递进混合教学模式是可以整合多阶段、多来源的教学资源,使各种教学方法高度协同,使教学内容反复巩固,使学生能力逐级螺旋式提升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和主体间性理论,围绕学生高阶能力形成的机理与路径,借助泛雅SPOC教学平台,针对 “IT项目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衔接、师生角色变换、教学全过程动态反馈为原则,设计递进式的混合教学模式,形成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资源、多种教学方式、分阶段的递进混合。递进混合教学模式框架如图3所示。(1)递进混合教学模式设计的思想。递进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流程。首先,基于能力形成的规律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在分解过程中可以打破以往以“管理要素”为核心的知识模块划分方式,如:IT项目管理课程,其课程目标是培养IT项目全过程的项目经理,要求IT项目经理要有全局意识,要掌握项目管理的九个知识领域和五个管理过程,教材上的知识模块大多是按照九个知识领域来划分,本教学模式按照学生“掌握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形成项目管理操作硬技能”和“形成控制与决策”等软技能划分的阶段;然后选择能够达成阶段性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
(2)递进混合各阶段教学方法选取。根据能力培养的目标,在第一阶段选择了“微课+在线测验+F2F”教学方式进行融合,形成线上传递学生主动接收信息,线下教师辅助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在第二阶段,采用“线上微视频+公开视频资料+引导案例+F2F”的教学方法组合,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第一阶段的知识,学生也可以回头观看微视频和网上自测验,形成两个阶段的教学活动的迭代循环;第三阶段,采用“案例教学+小组竞赛+师生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三次混合教学的关系。在每一个阶段,都不受课堂的时间、空间以及教材内容的局限,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按照阶段能力培养和教学方式的需要,整合包括教材、各类考试试题、各种网络公开资料以及教师自身对本门课程内容的研究成果,将这些资源集成到教学方法上,同时,每一个阶段都会与前一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反复迭代,形成由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共同支撑的教学模式。
3递进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该教学模式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体验[6],突破教材的知识内容局限,重新组织了课程逻辑,将知识的接收、建构、内化等各个环节反复迭代,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学习的互动式的学习环境,不仅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同时在思想、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塑造方便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一种认知弹性,又给知识内化提供了一种较为自由的时空环境。其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该教学模式是一种“柔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教学模式的时空和思维的束缚,使得师生之间可以根据学生理解知识的水平,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差异化的能力。
(2)该模式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的时效性。该模式改变了单向知识传授的方式,强调师生思维的互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形成生生、师生的思维碰撞,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
(3)该教学模式形成了有效的闭环优化过程,反复强化理解、应用和内化的思维逻辑。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隐藏了教学逻辑,缺乏知识的关联性,该模式在每一阶段都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递进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保障
任何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都需要多重保证,递进混合教學模式的实施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学校提供的保障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的模板,为实现递进混合教学模式,首先,学校要提供基础设施,诸如引入线上的教学平台系统,以便开展线上资源建设和教学活动;其次,学校要在教学管理方面给予支持,由于递进混合需要阶段性考核,因此在考试方式改革方面要获得学校的支持;最后,在日常教学管理方面,学校要理解该教学模式的特点,给教师一定的灵活空间,同时还需要激励教师。
2教师方面
该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要对本门课程进行深入研究,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筛选恰当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具备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力,能够控制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最后,教师需要具备敬业精神,因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学生方面
首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在成绩考核方面给予鼓励,以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四、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针对管理类专业课的培养目标,给出了按照能力培养阶段的递进混合教学模式,在IT项目管理课程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遇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例如:怎样获得学校的支持,如何激发教师采用该教学模式的积极性,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问题,这些都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桂芳.MOOCs背景下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美]Bruce Joyce, Marsha Well, Emily Calhoun.教学模式(第七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3]邵士权.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4]李长云,綦良群.基于能力阶的“IT项目管理”考试改革方案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4):68—69.
[5]李长云,田世海.基于能力阶的IT项目管理“三个一”教学方法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5):39—41.
[6]钟启泉.教学方法:概念的诠释[J].教育研究,2017(1):9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