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这些年

2018-09-15 02:12李丹莹
党建 2018年9期
关键词:打麦场生产队麦子

李丹莹

40年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改革席卷农村大地,受益的农民逐渐尝到甜头。在我们家,这一国策的泽惠便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开始慢慢显现。

白馍·粮囤·打麦场

我爱人是一名70后,出生于鲁西南平原一个普通的村庄。他常说:“我家祖上都是农民。春种夏收秋获冬藏,家里人对各类农活都得心应手。”

我爱人童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上白馍。据他回忆,在老家院子东北角,10多年来一直堆放着一个粮囤。我婆婆的人生追求就是粮食满囤,不挨饿受穷。

打麦场曾是中国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前,鲁西南地区的农民在麦子快成熟时,需要收拾好自家的打麦场,然后把不同地块的麦子收割、搬运、集中到打麦场,轮流翻晒、打压、扬场。每年麦收时节,我们都回老家帮忙。在打麦场角落的树荫下休息时,我婆婆总爱念叨一句话:“当年一个生产队,也没咱家现在一季粮食多。”公公表示赞同:“生产队一季也就万把斤麦子,咱家承包的30多亩地产量近2万斤了。”对于“大包干”前的窘况,婆婆告诉我们:“当年生产队过年分粮食,咱家只分10来斤。”10斤与2万斤相比,翻倍的不只是数字,还有农民溢于言表的自豪与信心。

黄牛·铁牛·大联合

改革开放不仅给农民带来了自豪感、成就感,也带来了生产工具的大变革。

自唐朝以来,曲辕犁一直都是中国农村的主要耕具之一。早年,农村家家户户都养一两头牛作为畜力。在那个年代,牛不仅仅用于耕作,更像一位不可替代的家庭成员。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农业机械走进千家万户。上世纪90年代,我们家也用上了拖拉机、播种机等,“铁牛”渐渐取代了黄牛,公公还是村里第一个用上18马力“电打火”(一种电力启动的拖拉机)的。进入新世纪,“康拜因”(即联合收割机)占领了老家廣袤的农田,它节省人力物力,干活快捷高效,受到农民的欢迎。在村里,公公是“科学种田模范”,新机器、新品种,他都愿意尝试。对于农业技术的革新,他总是拥有超乎寻常的热情;对于改革开放,他真心支持、坚决拥护。

农民·学生·城里人

农村这片土地滋养着中国农民,也见证了他们的生存环境的变化。我想,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最能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更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我公公是当时村里少有的高中生,他本可以参加高考,却因为种种原因错失了机会。公公把希望寄托在儿子们身上。

知识改变命运。我爱人兄弟三个,两个是博士学历,在方圆十里八乡都很少见,这也是公公婆婆最引以为傲的事。看到儿子们有出息,他们十分欣慰,但公公仍然告诫他们:“你们的今天不仅仅是靠自己奋斗得来的,还要感谢党的政策好,要不你们哪有上学的机会。”也许公公是在用自己的人生体悟,为儿子们诠释命运的另一层含义。

改革开放40年,成就了我们家的好日子。公婆一家是普通平凡的家庭,但正是中华大地上千千万万普通平凡的劳动者汇聚起磅礴力量,才足以让改革的“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人社局社保中心)

(责任编辑:武淳)

猜你喜欢
打麦场生产队麦子
一头老黄牛的尊严
古代冰上运动会
童年的打麦场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塬上千阳(外一篇)
趴在麦子上的鳄鱼一家
一株麦子的抒情诗
打麦场
消逝的打麦场
麦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