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终于要开始了。屋子里的灯光突然消失了,我们陷在黑暗中和寂静中,忽然,有划燃火柴的“嚓——”的声响,一簇橘黄色的火苗鲜润活泼地诞生了,它被一双老人的手护卫着,勃勃地靠近台中央神龛上的一支蜡烛,蜡烛亲切地接受了火光的热吻,欣然散发出柔和恬淡的光晕。在这片黎明般飞旋的烛光中,“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的鼓声突然如骤雨袭来,接着是一声开阔悠长的锣声,响起又落下,音乐如长河流水一般汹涌而来。那一瞬间,我犹如回到了远古的洪荒年代,看到了篝火、奔跑的野兽、茂密的丛林和苍凉的黄昏。随着音乐越来越走向细腻、典雅和舒缓,时光也迅速向前移动,我来到了汉朝的石桥,河对岸店铺林立、画坊遍布,空气中洋溢着好闻的墨香气,文人学士饮酒作赋。这是《八卦》曲,它以一种无法言传的魅力把我带入了遥不可及的旧时光中。我专注地看着已逾八旬的赵应仙老先生,他双目微合,手操大胡,烛光将他的白发和那缕花白的胡子染成金黄色,仿佛要将他燃烧。他的嘴唇不由自主地轻轻嚅动,仿佛在咀嚼着什么。他在咀嚼音乐还是已逝的青春?
——迟子建《听时光飞舞》
◆心湖涟漪
作者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通过联想和想象,描述自己独特的感受,将我们带入了一种美妙的意境中。作者将乐声比作骤雨、长河流水,将抽象变为形象,将无形变为有形,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冲击。这样的极力渲染,一方面突出了音乐的魅力,另一方面为下文表达文章的主题蓄势。
最喜欢夏日的夜晚,家人都坐在院子里的老榆树下,微凉的风从每一片叶子上滑落,爷爷的烟袋便点燃了满天的星光。通常是我们一群小孩子在叽叽喳喳一番后,爷爷已满足地吸了一袋烟,把烟袋锅在鞋底上轻轻地磕,然后再塞满烟丝。这个时候,我们就安静下来,知道爷爷要开始讲故事了。
暖暖的夜,亮亮的星,还有围绕着爷爷的我们,苍老的声音带着奇异的力量,回荡在院落里,回荡在我们心间。于是,那么多古老的故事,在我们心里生根。我们沉浸于其中,或惊讶,或迷茫,或惊恐,似乎每一种感受,都让我们眷恋,一如眷恋着那个温暖的身影。
…………
渐渐长大的我们,有时也会相约着跑去爷爷那里,听他讲故事。爷爷的故事也有重复的,可是我们依然听得那么投入,如旧的星光月色。我们倾听着的,其实是一种怀念,是一种流逝于时光深处的温暖。爷爷讲完,便会让我们也讲。于是,我们便讲着各自听到的新奇故事,在爷爷明灭不定的烟袋的闪烁中,他的神情就如我们当年一般专注。
——包利民《你是世间最暖的书》
◆心湖涟漪
在讲故事的时光轮回中,相似的场景,相似的神情,把亲情的温暖与精神的传承烙在每个读者的脑海中。爷爷不愧是世间最暖的书,催生了孩子们梦想的种子,为他们开启了一扇美好的生活之门。
天空是乌云的灰黑,但在树林中还能看到雨滴在树叶上聚大落下,在眼前闪出晶莹的亮光。衣服已经完全湿了,那就索性脱下来,挂在树枝上,单穿着一条短裤站在柏树或者松树下,去听雨滴落在各种树上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和奏响的音乐。雨滴打在掌状的银杏树叶上,如无数的指骨敲在鼓面上;打在细碎的柏叶上,就有如玻璃落在一块石子上的声响;而落在松针上,就有松针连续穿透水珠那样的“吱吱吱”的尖叫声。槐树霸占了柳树的天空,这时落下的雨滴,就会无情地击打出因为它们的侵占而被讨伐的喊杀声。而在槐树下矮人一头的柳树,猛烈的雨滴落在槐树上时,它躲在槐树下边,也躲过了正面的枪林弹雨。那些从槐树上得到缓冲、被反弹起来减缓了速度才又下落的雨,对于柳树来说,正是一场大小适中的淋浴。
原来在树林里飞来爬去的昆虫,也都各自躲到了自己的避风港,偶尔落单留在树林中的小蜜蜂,这时候委屈地落在某棵树的疤节上,等待着阳光的到来,其焦虑和不安,催促着它在一片水湿的木节上爬来爬去,抖动着飞不起来的翅膀。而那生来不惧雨水的螳螂,则在树林间的草地上接受着天然的淋浴,享受着愈加清新的空气和树林中早时似乎燥热到想要着火,而这时在顷刻间就变得神闲气定的树木气。
——阎连科《雨季到来的时候》
◆心湖涟漪
为了把雨的诗意世界呈现出来,作者写雨声,写小昆虫,写树木,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恰当的比喻手法、生动的拟人修辞、真挚的情感,共同谱出了一支雨的小夜曲,缓缓地流进读者的心田,让人顿生许多感悟。
在长城,我们是否听见了大青砖的呐喊?在鸣沙山,我们是否听懂了大荒漠的吟唱?在秦陵,我们是否听清了兵马俑的交谈?
一只新石器时代笨拙的陶罐是静默的,但我们可以倾听到猎人们的谈笑风生,因为在这些易碎的陶罐上附着了远古的录音。它不单是盛水的器皿,也不啻是珍稀的文物,古人留下陶罐的同時,也留下了其精神密码和文化芯片。
智慧的人类将原本不着痕迹、不显形影的灵魂注入音乐、文学、雕塑、绘画、建筑和自己日常所碰触过的一切事物。他们为自己的精神世界缔造了一个独立的艺术王国,与大自然分庭抗礼。
——王开林《倾听》
◆心湖涟漪
这里所谓的“倾听”,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声音通过耳膜的一次次振动,而是延伸至在心灵积极参与下的、能够勾连起人生体验的内心活动。所以,我们不但能够“倾听”到有声的音乐,也能“倾听”到无声的文学、雕塑、绘画、建筑或日常所触碰过的一切事物。尤其是后者的“倾听”,是一场能够充分调动起一个人的知识、阅历、修养、品味、境界的心灵盛宴。让我们学会“倾听”,用美妙和丰富涵养心灵。
我们幼年的顽皮,我们成长的艰辛,我们与生俱来的弱点,我们异于常人的禀赋……我们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我们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
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认识我们的人。我们何时长出第一颗牙,我们何时说出第一句话,我们何时跌倒了不再哭泣,我们何时骄傲地昂起了头颅……往事像长大不曾加洗的旧底片,虽然暗淡却清晰地存放在母亲的脑海中,期待着我们将它放大。
所有的母亲都那么乐意地向我们提起我们小时候的事情,她们的眼睛在那一瞬露水般的年轻。我们是她们制造的精品,她们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描绘、打磨我们的每一个成长过程。
我们厌烦了,我们觉得幼年的自己是一件半成品,更愿以光润明亮、色彩鲜艳、包装精美的成年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
于是我们不客气地对母亲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别说了,好不好?
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不再提起往事。
——毕淑敏《回家去问妈妈》
◆心湖涟漪
为什么怕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是不愿承认我们曾经弱小?是不愿承载亲人过多的恩泽?当我们慢慢长大时,母亲却在慢慢变老。所以,请学会倾听,用心感激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并珍惜有母亲相伴的时光,不要让亲人间因缺乏交流、了解,而形成彼此之间感情上的“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