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时间的一盏光

2018-09-15 13:13周俊根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灯会花灯

周俊根

花灯,又名灯笼。灯笼是一种传统民俗工艺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绢作为灯笼的外皮,用竹或木条制作骨架,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花灯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欣赏价值。现代社会多于春节、元宵等节日悬挂花灯,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每逢元宵佳节,古朴宁静的仙居古镇,家家户户都会点起一盏针刺无骨花灯,美得就像穿越了时光的隧道。仙居针刺无骨花灯源于唐朝,所以也称“唐灯”,整体玲珑剔透又典雅古朴。最让人称奇的是灯身无骨架,由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融绘画、刺绣、建筑艺术于一体,十二道工序,上百个工时。花灯造型复雜,寓意丰富,还凸显了古人的几何、力学等智慧。

北京宫灯,是一种纯手工、纯木制的独特工艺美术品,过去是皇家专用,后来因皇帝赏赐朝臣才传出宫外,流入民间。制作一盏北京宫灯,需要经过锼、雕、刻、镂、烫、画等上百道工序,平均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工,其烦琐复杂可见一斑。

秀山花灯是中国西南地区花灯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集宗教、民俗、歌舞、杂技、纸扎艺术于一体的民间文化现象和民间表演艺术,是中国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花灯艺术最具代表性,又称跳花灯、耍花灯、花灯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说唱艺术。

芷溪每年正月十一闹花灯,花灯少则十几座,多则几十座,甚至100多座。花灯大多由99个小花灯组成,有的106盏。每盏灯内装琉璃杯,点的是纯清的花生油或茶油,无烟明亮,浑身晶莹剔透、熠熠生辉。宝盖顶上有一红线系在一根弓形竹竿上,供擎灯人握住。每座花灯添油后重达15公斤。由于是“纸包火”,故擎灯人擎灯时总是小心翼翼的。他们都经过严格的训练,至少得“步伐稳”“灯不晃”才行。要是站在高处远远看去,那花灯首尾相接,明烛当空,灿烂辉煌,蔚为壮观。

潮州最传统的花灯就是屏灯,主要是呈现潮州最有名的歌册《百屏灯》。《百屏灯》反映的大多是戏曲曲目中经典的场景。人物造型、脸谱、服装、道具大多来自于戏剧原型。屏灯的布景、人物的服饰等又与雕塑、绘画密切相关。比较高档的人物服饰还会用到潮绣、金银绣品。

清张春华《沪城岁时衢歌》里有一首诗歌这样描绘道:“艳说年丰五谷登,龙蟠九节彩云蒸。瞥如声涌惊涛沸,火树千条抢滚灯。”开埠以前的上海只是一个中等的县城,元宵的灯与苏州、松江等大地方难以相比。不过,上海元宵灯节自有其特点,一种是制成有头有尾的“龙灯”,由多人舞动。舞龙灯的队伍由“灯牌”引导,灯牌上写有“五谷丰登清民乐”。还有一种用竹篾编制的形如球状的灯,叫作“滚灯”。

花 灯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起,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撼。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和《红楼》。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针;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节选自萧乾《北京城杂忆》)

◆心香一瓣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萧乾回忆童年时上元佳节赏花灯的情形,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与传统文化色彩。第一段侧重于描绘当时所见到的各式各样的花灯,突出其“是真正的艺术品”;第二段将中国花灯与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进行比较,突出花灯的文化内涵,其中重点描绘走马灯,表现出儿童的乐趣。

照亮游子人生之路的不灭明灯

按照家乡传统习俗,每年的正月十三,村里都由上一年新添男丁的家庭牵头,集资制作花灯。不管物质条件如何,制作花灯的钱是不能省的,而且工艺比较讲究,一般请当地能工巧匠就地取材,花色、结构独特,体现福禄寿全。同时要准备酒菜,组织迎灯队伍,敲锣打鼓,到祠堂里升灯,祭拜祖先,挂上新灯后接上火种带回住地,象征薪火相传、代代兴旺。回到居住地后再接火升灯,祭拜先人后聚餐并举行灯会。灯会时,各家各户都会将最好的小吃拿到现场,给与会者品尝。灯会上大家猜谜划拳、叙乡情商村事,屋外燃放烟花爆竹助兴,近年又增加了乐队表演,内容丰富,气氛温馨而热烈,活动直至深夜。第二天早上,族人还要举行暖灯仪式,给新灯添油,寓意香火绵绵不绝,然后共进早餐,整个活动才算圆满结束。因此,年夜饭赶不及没关系,回家赏灯却是必须的。这一天,子孙后代无论工作生活在何方,都会赶回来,所以有赏灯大过年的说法。

(节选自李新耀《一盏花灯记春秋》,题目为编者加)

◆心香一瓣

作者回忆了老家每年正月十三都赏花灯的具体情形:集资制作花灯、组织迎灯、到祠堂里升灯、挂上新灯后接上火种带回住地、回到居住地后再接火升灯举行灯会。语言简洁,从中,我们却感受到隆重的仪式感。祭花灯习俗象征着薪火相传,也寄托了一代又一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眷恋,延续着家族源源不断的血脉。

猜你喜欢
灯会花灯
开平“泮村灯会”
花灯:正月里的一颗糖
宋朝的灯会
灯会
上元节庆灯会如约
找不同
赏花灯
花灯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