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
(贵州省人民医院内镜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大肠息肉是指来源于肠黏膜上皮的局限性隆起。有研究表明,约85%散发性大肠癌来源于腺瘤性息肉[1],尽管大肠腺瘤发展为浸润性癌的年转化率为0.25%[2],但是高危型腺瘤的大肠癌发生率显著增高[3-4],而且息肉恶变与其大小有明确的关系,息肉直径越大,发生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尽早切除高危型腺瘤及粗大息肉是预防大肠癌的关键。目前,大肠息肉治疗的主要方法是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其常见并发症是穿孔、出血、肠壁烧灼伤,而长粗蒂息肉内部往往有粗大的滋养血管,术中极有可能发生大出血。有研究表明[5]电切息肉前用金属夹夹闭息肉蒂部能有效防止穿孔及出血。近年来,随着我国结肠镜检查的逐渐普及及内镜下治疗的广泛开展,内镜医师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如何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我们中心在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联合金属夹切除大肠息肉的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望对大家有一点帮助,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时发现有长粗蒂息肉(蒂部直径>1.0cm,息肉直径在2.0~3.5cm之间)的患者32例,共有息肉41枚,男21例,女11例,年龄16~72岁,中位年龄42岁。直肠6枚,乙状结肠14枚,降结肠11枚,横结肠8枚,升结肠2枚。有2枚长粗蒂息肉的5例,3枚的2例。
1.2.1 器械 Olympus CV-260SL结肠镜,Endo-Flex NOE342217-G圈套器,MTW-Endoskopie 0910523112注射针,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钛夹(和谐夹);FD-1L-1型热活检钳。
1.2.2 术前准备 术前禁食蔬菜、水果、辣椒3天,完善术前五项、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生化,如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者需停药7天以上。术前用复方聚乙二醇+二甲硅油散清洁肠道,且需排出清水样大便。
1.2.3 方法 常规进镜至回盲部,如肠腔泡沫较多时给予二甲硅油散稀释混匀后冲洗消除泡沫,使肠腔清洁,全面观察大肠息肉情况。发现息肉后,通过角度钮、旋转镜身、按压腹部、变换体位等方法,将息肉暴露于视野中央,充分暴露息肉蒂部(图1),息肉与镜面的距离保持在2cm左右(图2)。经活检钳道插入钛夹释放器及夹子,张开夹臂,调整钛夹方向使其能充分夹闭蒂根部(紧靠肠壁)。蒂部血流阻断时息肉头端发紫(图1),必要用2枚钛夹交替夹闭蒂部(图1、图2)。圈套器套持点应在蒂部的息肉侧,当圈袢套入息肉先不收紧钢丝,提高圈套器放置在蒂与息肉交界处再收紧钢丝,将息肉悬在肠腔中,与周围肠壁无接触再通电,将圈套器与钛夹距离保持在0.5cm以上(如图2),切勿与金属夹接触,在电切前再次确认圈套器钢丝是否与周围肠壁或对侧肠壁接触,逐渐收紧圈套,先电凝后电切,反复交替,特别是快要切断的时候,一定要先凝再切断,切下息肉后立即断电。仔细观察创面,见病灶表面泛白、泛黄(图3)。蒂留置过长或由于电凝不佳蒂部渗血时,用热活检钳处理暴露的血管残端创面,必要时再用金属夹夹闭残端。术后由平车送入病房,卧床休息。
1.2.4 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禁水6h,禁食24h,流质饮食2天,低脂易消化饮食1周,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停服华法林等抗凝药物7~10天。给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天,并密切观察腹部及有无消化道出血。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治疗后3~6个月复查结肠镜。
2.1 32 例患者息肉均成功切除,无1例发生穿孔及术中大量出血,其中有1例残端有少许渗血,热活检钳局部电凝处理后出血停止,有2例患者电切时金属夹与圈套器距离较近,电切时烧灼基底及周围正常肠壁(图5、图6);术后72小时内出血2例,其中1例高血压患者未服用降压药物,出血时血压210/120mmHg,1例患者术后36小时擅自外出后出现便血,急诊结肠镜检查发现钛夹脱落,息肉残端涌出新鲜血液,用2枚钛夹夹闭残端后出血停止,1例患者术后1周后服用华法林出现残端出血,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创面少许渗血,局部喷洒8mg%去甲肾上腺素冰生理盐水后未见活动性出血,停用华法林1周未再出血。
2.2 息肉情况
切除息肉均送病理检查,其中增生性息肉12枚,肠潴留性息肉10枚,管状腺瘤15枚,绒毛管状腺瘤3枚,绒毛管状腺瘤并并顶端局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
2.3 随访
所有患者治疗后3~6个月均复查结肠镜,原息肉切除部位均未见息肉。
目前,内镜下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是大肠息肉首选治疗方法,其常见并发症是出血、穿孔。长粗蒂息肉内部往往有粗大的滋养血管,容易发生术中、术后出血,其发生率主要与息肉大小、操作者熟练程度有关。李文杰等[5]应用止血夹联合圈套器切除大肠粗蒂息肉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术后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何金财等[6]应用止血夹联合圈套器治疗结肠粗蒂息肉56例,均完整切除,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有学者回顾性分析了17例巨大带蒂肠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在切除息肉前先用钛夹夹闭蒂部,未出现出血及穿孔。本研究显示,电凝电切术联合金属夹治疗长粗蒂息肉41枚,均成功切除,无1例发生穿孔,其中有1例残端有少许渗血,无术中大量出血,与文献一致。
本研究显示,32例患者中,术后出血3例,基底及周围正常肠壁烧灼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出血:9.36%,烧灼:6.25%)。术后72小时内出血2例,其中1例高血压患者未服用降压药物,出血时血压210/120mmHg,1例患者术后36小时擅自外出后出现便血,急诊肠镜发现钛夹脱落,息肉残端涌出新鲜血液,用2枚钛夹夹闭残端后出血停止,1例患者术后1周服用华法林后出现残端出血,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创面渗血,局部喷洒8mg%去甲肾上腺素冰生理盐水后未见活动性出血,停用华法林后观察1周未出血。分析可能原因并总结经验①术前钛夹未完全阻断息肉滋养血管,术后焦痂脱落导致出血;②术后过早活动,钛夹脱落导致出血;③术后使用抗凝药物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致术后出血;④术后血压升高致术后出血。2例患者息肉基底及周围正常肠壁被烧灼,分析可能原因:①将圈套器与钛夹距离较近(间隔距离小于0.5cm),电切过程中圈套器通过钛夹传热烧灼组织;②息肉暴露不佳,电切过程中圈套器头端烧灼正常肠壁。以上数据表明,术后出血除了与术中操作不当、切除息肉的大小、位置有关外,还可能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以及术后过早活动等因素有关。
图1 充分暴露息肉,用2枚钛夹交替夹闭息肉蒂部(靠近基底侧),表面发紫;图2 切除部位与钛夹距离大于0.5cm;图3 将钛夹放置在同一侧,影响电切;图4 视野暴露不佳,圈套位置距钛夹太近,烧灼基底周围组织;图5视野暴露不佳,圈套位置距钛夹太近,烧灼基底及局部正常肠壁。
综上所述,只要严格操作规范,加强术后管理,金属夹联合电凝电切切除大肠粗长蒂息肉是安全有效的,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