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颖 朱宏亮 张庆榕
(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兴奋激越是一种精神分离症患者常见症状,其会对患者的自身健康以及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已经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1]。伴激越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后,仍然可能出现持续性的攻击行为,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临床多数是采用电抽搐、药物治疗或强直性约束保护的方式来为患者实施治疗干预[2]。目前,对于伴激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系统干预研究较少,本文以2015年1月-2018年2月至苏州市广济医院住院的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其实施常规治疗以及综合治疗干预,分析其治疗的结果,从而总结伴激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干预措施和治疗结局,如下。
1.1.1 资料来源及分组 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在苏州市广济医院住院的伴冲动、激越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例数为89例,应用SPSS软件编写随机分组程序,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45例。
1.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18周岁,小于65周岁;②符合ICD-10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③入院24h之内的急性期患者;④GGI(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在4分及以上,同时伴有明显的兴奋、激越症状,MOAS(外显行为攻击量表)评分4分及以上;
排除标准:①伴有可导致激越的器质性疾病;②存在躯体严重障碍;③酒精、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
所有被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伴冲动、激越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即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必要的行为约束。
实验组伴冲动、激越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则接受综合治疗干预,具体措施为:
1.2.1 药物治疗 为患者实施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必要时合并如拉莫三嗪、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碳酸锂等心境稳定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苯二氮卓类药物等药物治疗。
1.2.2 物理治疗 为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性约束治疗,实施分级管理,避免患者受到言语摩擦、嘈杂环境等的影响而出现攻击行为。同时为患者实施电休克治疗,其与持续心电监护、麻醉技术等相结合,可更快促进患者相关症状的改善。
1.2.3 心理、家庭干预 伴冲动、激越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若处于急性发作期,则其自知力下降,应在积极药物、物理治疗的同时,根据其具体情况,为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干预。安慰鼓励患者,做好其疾病治疗的相关解释工作,促进其情绪的稳定,更好配合临床治疗。同时在治疗期间对家属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治疗过程更加顺利。
对两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受教育年限、PANSS、MOAS、GGI评分)、基线及治疗2,4,6周后阳性及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30个条目,7级评分,分数越高,即代表症状越明显)、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AS,包括对他人攻击、自身攻击、物体攻击、语言功能,每项0分~4分,分数越高,即代表总体攻击性越强)及总体印象量表(GGI,0分~5分,分数越低,即代表效果越好)进行比较。
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若P<0.05,则为统计学有意义。
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病程、受教育年限、PANSS、MOAS、GGI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基本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基本资料对比(±s)
组别 例数(n) 性别(男/女) 病程(年) 年龄(岁) 受教育年限(年) PANSS(分) MOAS(分) GGI(分)实验组 44 26/18 5.23±1.20 38.41±8.20 9.52±3.25 78.44±6.77 15.63±2.58 5.02±1.17对照组 45 25/20 6.01±1.17 39.03±7.96 9.77±4.02 79.23±6.81 15.35±2.50 5.10±1.05
治疗2,4,6周后实验组PANSS、MOAS、GG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1)。如表2。
表2 PANSS、MOAS、GGI 评分(±s)
表2 PANSS、MOAS、GGI 评分(±s)
实验组(n=44) 对照组(n=45) t P PANSS 基线 78.44±6.77 79.23±6.81 0.5488 0.5646治疗2w 59.41±5.26 65.41±6.40 4.8258 0.0001治疗4w 48.26±4.32 55.48±4.28 7.9200 0.0001治疗6w 35.45±3.67 47.50±4.10 14.5980 0.0001 MOAS 基线 15.63±2.58 15.35±2.50 0.5120 0.6044治疗2w 10.23±3.50 13.25±2.89 4.4430 0.0001治疗4w 5.32±1.05 12.33±1.32 27.6870 0.0001治疗6w 2.33±0.15 11.02±1.02 55.9177 0.0001 CGI 基线 5.02±1.17 5.10±1.05 0.3397 0.7349治疗2w 3.82±1.16 4.33±1.02 2.2040 0.0302治疗4w 2.12±1.05 3.88±1.01 8.0599 0.0001治疗6w 1.20±0.58 3.56±1.02 13.3769 0.0001
兴奋激越症状背后可能包含物质滥用、痴呆、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等,其是精神科急诊常见的症状,对患者自身、他人的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通常来讲,伴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在入院前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暴力行为以及攻击行为,入院后,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特点,患者在治疗初期仍然存在一定的攻击行为以及激越症状,应及时加强其有效治疗,从而避免其暴力行为以及攻击行为加重的情况,减少不良后果[3]。为伴激越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治疗,其主要的原则是及时通过精神药物来对患者的激越症状进行控制,给予其隔离或躯体约束进行保护,尽量将其伤害减少或避免[4-5],并为其实施心理干预来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使其更加积极配合临床治疗[6]。
本研究显示,接受综合治疗的实验组在第2,4,6周PANSS、MOAS、GGI评分均较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低,显示其症状被控制速度快于对照组。表明伴激越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接受综合治疗干预,可更好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对其攻击行为进行控制,提高治疗的效果,且可缩短其症状被控制的时间,减少住院风险。
综上所述,伴激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症状较为严重,且存在一定的攻击行为,存在较大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临床应为患者实施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联合的系统综合干预措施来促进其疾病症状的缓解,将其症状控制时间缩短,以此改善患者预后,为精神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提供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