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歌数处起渔樵”之我见

2018-09-14 10:44黄玉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7期
关键词:语境意象原则

黄玉娟

【内容摘要】杜甫《阁夜》一诗中“夷歌数处起渔樵”一句历来存在不同的理解,本文着重从诗句中的重点意象入手,充分结合语境,立足于诗歌解读的基本原则,得出的观点是该诗句表达了杜甫试图超脱现实的态度以及更深层次的痛苦和无奈。

【关键词】意象 语境 原则 超脱

杜甫《阁夜》一诗作为自主赏析篇目被选入了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对于这首诗的颔联中的一句“夷歌数处起渔樵”,课下注释为“有好几个地方渔人、樵夫唱起了民歌。夷歌指四川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歌谣。”这样的注解流于表层,不能满足学生对诗句意思的深入探究的需求。《教师教学用书》解读为“显示了地方风情”,甚至将渔樵的歌声理解为“乱世的音响”。我认为这样的解读是缺乏充分依据的。那么,此处的“夷歌数处起渔樵”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呢?不妨立足于诗歌鉴赏的原则进行一番思考。

首先,理解诗句要充分深入地解读句中关键意象和其他重要词语。

这句诗歌中“渔樵”这一经典意象,显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打渔和砍柴为生的人。上溯到屈原《渔父》中,渔夫便是作为与执着于现实人生的楚大夫屈原相异的人物,体现一种“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在中国的文化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作为与儒家入世精神的对立补充,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另一种思考人生、观照历史的视角。渔夫闲散于江湖,樵夫生活在深山,从空间上便保持了与世俗社会的距离,所以樵夫和渔夫经常一起出现在艺术作品中,代表一种超脱现实、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此类例诗很多,如高适《同群公秋登琴台》中“燕雀满檐楹,鸿鹄抟扶摇。物性各自得,我心在渔樵。”李白《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樽。上陈樵渔事,下叙农圃言。”还比如苏轼的《赤壁赋》中“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杨慎《临江仙》“白发渔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风”……这些诗歌中的渔樵,代表的均是与庸俗凡常的燕雀、志存高远的鸿鹄、富贵帝乡、扰攘俗世相对的淡泊与超脱。所以,从这个文化背景出发,我认为《阁夜》中“夷歌数处起渔樵”中的渔樵的歌声不是“乱世的音响”,而是表现超脱现实、随缘自适的态度。这种态度在中国传统的儒家社会里是边缘性的,却又是绵绵不绝、极具韧性的文化属性。

再看“夷歌”中的“夷”字。“夷”原指中国古代东部少数民族,泛指偏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在这里自然是指杜甫当时流域之地——夔州境内的少数民族。声声夷歌除了引起杜甫苍凉悲慨的漂泊之感和黍离之悲,也和“渔樵”所代表的文化上的边缘属性相呼应,进一步从空间意义上将“渔樵”和现实拉开距离。而“数处”则是从数量的角度与“夷歌”“渔樵”相呼应:能够超脱现实的“渔樵”,自然是零星散落地隐居在边远之地,或泛舟江渚之上,或采薪深山之中,偶尔用淳朴的方言唱起悠长而古老的歌谣,令人不知今世何世……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圣杜甫对于诗句的锤炼锻造无处不在。作为后世的读者在品读这些经典诗句时应该充分挖掘诗句中重要意象的文化内涵,多视角、多层次地揣摩诗句中的词语,力求找到最佳的解读角度。

其次,理解诗句要充分结合语境,准确把握该诗句和上下句的联系,进而将诗句放到整首诗歌中去解读。

《阁夜》为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的作品。诗人身处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连绵不息的战乱,以及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正是颈联的上句“野哭千家闻战伐”描述的情境。《教师教学用书》中将颈联下句“夷歌数处起渔樵”解读为“乱世的音响”,显然是将上下句作为同一层意思互相补充理解的。这样理解既忽视了颈联内部诗意的层次性,又忽视了这句诗和尾联的联系。我认为“夷歌数处起渔樵”表现的应该是诗人试图以超脱的视角来审视“野哭千家闻战伐”的悲惨场景。杜甫自安史之乱伊始,便辗转漂泊,颠沛流离,他亲眼看到战争的残忍,更亲身感受到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战争的目的和意义在这些真实鲜活的灾难面前消解了,只呈现为千家万户撕心裂肺的痛哭声,呈现为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生离死别。诗人面对这样残忍的现实痛苦不堪,不愿面对,又无力改变,那么便选择超脱。“夷歌数处起渔樵”正表现了诗人试图从超然世外的角度来看待现实,淡化苦痛,从而引出下一句“卧龙跃马终黄土”,无论是战争带来的深重的苦难还是如诸葛亮、公孙述建立的那般奇功伟业,最终都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么自己因为友人相继离世而感到的寂寥便不足为提了。而这种试图超脱现实的努力其实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一生颠沛流离、忧国忧民的杜甫在现实中所感受到的深深的痛苦、无奈和挣扎。

综上所述,我认为“渔歌数处起渔樵”表达的是诗人试图超脱现实的态度以及更深层次的痛苦和无奈。在鉴赏诗歌时,应该仔细推敲诗句中关键意象和其他重要词语,同时应该注重联系上下句和整个诗境。把握这样的原则,才能更加准确理解诗句和诗歌的内涵,更真切地感受古典诗词之美。

【参考文献】

[1] 许国申. 心事浩茫连广宇——杜甫《阁夜》索隐[J]. 语文学习,2008,(12):35-38.

[2] 张作田. 《阁夜》三疑[J]. 中学语文教学,2005(12):32-33.

[3] 许建中. 言外意中忧思无穷——杜甫《阁夜》赏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29):300.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七中学)

猜你喜欢
语境意象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玉人”意象蠡测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