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雯
很多人眼中,离异子女孤僻、早熟、逆反、冷漠……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如何将父母离异给他们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如何让他们像普通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相关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离异子女的特征
1.过分依恋。孩子对于至亲的爱有着相同的需求,而且这种爱是其他人无法给予的,但离异家庭的幼儿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完整,有时他们需要的爱只能在父母一方身上得到,这就导致他们对一起生活的至亲在各方面都十分依赖,即使短暂的分离也会让他们很没有安全感。同时,很多单身的父母会因为觉得自己离婚给孩子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而心存愧疚,于是对孩子过度宠爱,这无形中也加深了孩子对自己的依恋。
片段:家长半日活动时,唐唐的妈妈早早的带着唐唐来到了教室,过程中唐唐总是粘着妈妈不肯离开,上课时也总会不停回头看妈妈在不在。期间有一次妈妈去上厕所,唐唐环顾四周都找不到妈妈的身影,便立即放声大哭。后来从妈妈那里了解到,她和唐唐爸爸很早就离异了,唐唐从小由她照顾,因为怕唐唐因缺失父爱而委屈,所以对她非常宠溺。平时出去玩也好、晚上睡觉也好,唐唐只要妈妈,其他人谁都不要。
2.敏感焦虑。离异家庭的孩子对缺失的父爱或母爱会表现出比双亲家庭的孩子更多的渴望。这使得他们非常害怕失去爱,有时表现在害怕身边的亲人不再爱自己或不能给自己与别人相同的爱,有时表现为害怕与至亲短暂相聚后的再次分离。
片段:晚上回房间,妈妈想逗逗童童,于是躲在门背后跟他玩捉迷藏。结果童童出乎意料地大哭,然后发脾气,哭喊着:“你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你了,你给我走!”妈妈立即解释只是想跟他开玩笑。可是童童越哭越伤心。听着他在屋里那么伤心的哭声,妈妈忽然明白孩子很害怕妈妈突然不见,于是进屋抱起他,说:“童童,对不起,妈妈刚才没有理解你的伤心,妈妈很喜欢你。”童童说:“我不喜欢捉迷藏,我不想看不到你、不想你离开我。”
3.渴望关注。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会觉得父母离异后就不会再像从前那样爱自己,唯有自己成为佼佼者才能重新得到他们的关注,于是在各方面都尽所能争取好的表现。另一方面,有的家长(尤其是祖辈)也会给孩子灌输错误的认知:只要表现得好,爸爸妈妈就会喜欢自己。孩子是幼稚的,他们会把这样的“教导”照单全收。
片段:课间,老师抱着灏灏坐在椅子上聊天,动作非常亲昵。在门口跟同伴玩陀螺的顺顺总是不停地往老师和灏灏这边看。过了一会儿,顺顺终于忍不住连走带跑地来到老师身边,一边让老师看看他新买的陀螺,一边叫老师也抱抱他。
片段:纸工课上,老师教孩子们折千纸鹤。这次的制作有点难,很多孩子都请求老师帮助,顺顺也是其中之一。而这时,有几个能力强的孩子独立完成了,老师对他们进行了表扬。一旁的顺顺听到了以后,立即从人群中退回到了座位上开始自己摸索,碰到实在不会的步骤也只是请折好了的孩子帮忙。过了很久,顺顺终于拿着用那张已经揉烂了的纸折成的千纸鹤给老师,得到表扬之后才满足地回到了座位。
4.提早成熟。虽然说离婚主要是父母双方两个人的事,但孩子目睹甚至参与了整个过程,这就迫使他们过早接触成人在感情、家庭生活中破碎的一面。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能说出“第三者”“他们不会有好结果的”“我爸爸已经不爱妈妈了”这样的话。
片段:今天放学是扬扬的妈妈来接孩子。因为老师很少见到扬扬的妈妈,所以想借机跟她聊聊。聊天中,扬扬妈妈提到了最近和孩子父亲离婚的事,说这件事对她和家人都产生了很消极的影响。她还说:“扬扬知道我们为什么离婚,有时候他会安慰我说‘爸爸跟那个女人不会有好结果的。”
二、离异子女的教养误区
1.过分宠溺。很多离异家庭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爱,往往会给孩子更多的溺爱。他们通常尽可能地满足孩子所有要求,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变得任性、自我。
2.过分同情。通常情况下,离异家庭的孩子在父爱母爱上比双亲家庭的孩子相对缺失,因此很多人会觉得他们是弱者,应该被同情,因此对他们百般包容和保护。这样的初衷无可厚非,但无形中会向孩子传递离异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给心灵罩上阴影。
3.辐射矛盾。很多离异或准备离异的夫妻为了在情感上争取孩子会有意识地贬低对方,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有的甚至就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心理上对另一方形成排斥,这也是许多离异家庭孩子产生性格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离异子女的教育策略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但过分的小心翼翼也会给他们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如何拿捏其中的程度需要我们好好思考,而且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合作。
1.作为教师。(1)经常对离异家庭进行家访。很多离异家庭的家长在工作和家庭方面很难兼顾,有时会忽略了子女的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但实际上家庭教育才是更為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另外,离异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疑虑,这也会需要教师提供建议。(2)帮助幼儿处理好同伴关系。幼儿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伴。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师是参与幼儿群体生活时间最多的人,最有机会发现他们与同伴交往时的问题。教师一方面可以给离异子女做一些简单的心理辅导、排忧解难,另一方面也能教育其他孩子,营造更健康的交往环境。
2.作为家长。(1)避免过分溺爱孩子。离异家长如果长期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无条件满足,会使孩子抗挫折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从而形成性格缺陷。所以离异家长在宠爱孩子的程度上必须有所拿捏。(2)避免情感暗示过多。成人对离异子女过分的同情和怜悯会渗透在生活的各种细节中,从而使孩子变得自怨自艾。其实当今社会中,离异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离异家庭并不等于不健康家庭。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知道父母的分开并不影响他们和别人一样健康成长。(3)多让孩子与非抚养方接触。离异家庭,不管哪一方带孩子,都应该让孩子与非抚养方有接触与交流的时间,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并不会因为他们的分开而改变。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与母的共同作用,若有条件,应多让孩子与父母同时交流。
离异家庭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如何教育离异家庭的子女也是我们必须直视的问题。相信只要我们深入了解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特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一定能让他们获得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