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竞
【摘 要】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小班时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对于小班幼儿的任性行为,教师要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同时教师要利用集体的力量,约束幼儿的行为。教师平时也要多与孩子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逐步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事物。
【关键词】 任性;习惯;家庭;交往
小班幼儿来自不同家庭,他们各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幼儿园既是有趣新颖好玩的地方,也是约束多多的场所。任性,一般是指个人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不服从大人管教,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由着自己的性子。在幼儿园,小班孩子不能随心所欲地想哭就哭,想玩就任性玩,他们需要受到集体的纪律约束。有的小班幼儿不能很好地适应入园人际环境的转变,他们依旧将家里的一些不良习惯带到幼儿园,随意奔跑、不分场合的哭闹与大叫,或许对小班幼儿来说,自己的行为与以往一样,没什么不对,但对于小班集体来说,这是很影响班级常规的行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连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幼儿的任性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发展,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如何帮助幼儿走出任性,让幼儿能身心健康发展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加强家园联系,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了解幼儿的特点和家庭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幼儿的任性行为是长期家庭教育形成的,要改变现状,首先要联系其家长,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教師可以通过讲座《任性对幼儿的危害》《无止境的迁就就是爱孩子吗》《爱要理智,溺爱要不得》等,对家长实行教育理念的转变,只有家长观念转变,他们才能配合好教师接下来对幼儿任性行为的纠正。其次,对幼儿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比如,小班幼儿琪琪的任性,表现在对玩具的占有欲上,在她看来,只要她喜欢的玩具,就不准别的小朋友玩,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对于这种现象,单纯地讲道理孩子是听不进去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谈话活动“琪琪,你看悠悠多可怜呐,一个玩具都没有,她在哭呢”当琪琪的目光扫视过来时,教师加重语气“琪琪你能不能把你的玩具让悠悠看一小会儿呢,她太可怜了”当悠悠有了玩具,露出笑脸时,引导悠悠对其说“谢谢你琪琪,你真好”,同时教师也要大力夸奖琪琪“琪琪,你真棒”“琪琪,你真好,会分享,玩具大家一起玩才快乐”。
小班幼儿的一些任性行为,是幼儿发泄消极情绪的表现,只要教师合理引导,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向正确的行为靠拢,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对幼儿的行为约束,合理利用集体力量
明确要求,预防在先。教师要提醒家长加强幼儿的行为约束,比如在家看电视不能超过1个小时。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在幼儿园,有的小班幼儿能主动向教师问好,有的幼儿对教师视而不见。教师可以利用晨间谈话等时间,有意识地表扬一些有礼貌,主动向别人问好的幼儿,奖励一些小红花和红点点等,以资鼓励。教师的行为,幼儿看在眼里,对得了奖励的幼儿,他们会心生羡慕。当第二天来园时,“xx小朋友早”教师主动问好,这时,家长势必会提醒幼儿有礼貌的问好。到了集体活动时,教师要记得表扬有了改进的幼儿,加强优良行为习惯的巩固。有时候,孩子的一些小任性,只要稍加引导,幼儿就能改正。
也有些时候,幼儿处于情绪低潮,这时教师要理解孩子。比如凡凡不舒服,午餐的时候,不愿意吃肉圆,这时教师就要理解孩子的行为,不要强迫孩子。还有的时候,幼儿间发生矛盾引起有的幼儿大叫、发脾气,教师要问清原委,对引起纠纷的幼儿,要批评教育,同时,提醒幼儿大吵大闹会影响到别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有时间的话,教师也可以将之记录下来,放到“习惯培养”课堂上,让大家评判他们的行为,让幼儿认识到,在幼儿园,个人行为要服从于集体,不做妨碍别人的事情。
三、必要的“冷处理”,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儿童任性,在病理心理学中是一种“行为失调”综合症。对于特别任性,无理取闹的幼儿,教师和家长有必要进行“冷处理”。有的个性强的幼儿很会看眼色行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比如乐乐个性特强,别人回答问题好,得了小红花,他没得到就嚎啕大哭,边哭还边偷偷从手指缝里看老师。对于这种行为,教师的训斥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幼儿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教师抗争,从而使他们更任性。这时,教师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不理不睬来对待孩子的任性。时不时给孩子擦擦眼泪,但就是不松口奖小红花。当孩子闹够了,再出言讲道理:“小红花不是随随便便发的,是表现好得的,你下次认真听讲,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一定奖给你最漂亮的小红花。”
总之,小班时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对于小班幼儿的任性行为,教师要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家园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同时,教师要利用集体的力量,约束幼儿的行为,提高幼儿的认识,使他们的行为能逐渐向集体行为靠拢。教师平时也要多与孩子交流,听听孩子的想法,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知心朋友,逐步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事物,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冬梅.幼儿执拗任性行为的观察与矫正[J].好家长,2017(54):36.
[2]张涛.浅谈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29):22.
[3]赵新梅.刍议有效矫正幼儿任性行为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16(25):238-239.
[4]蔡德芳.幼儿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J].家教世界,2013(2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