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颖超 吴与同
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群体,引领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是大学生的亲密伙伴和人生导师。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制度建立不完善、工作安排不合理、专业化发展不通畅等,使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挑战。针对以上现状,拟通过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关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分工责任明确,打通发展途径,扩宽专业发展渠道等途径来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依据
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身份角色和工作职责。并提到“高等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2017年12月通过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作实施纲要》里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也提到要建强工作队伍,将思想政治表现及育人功能作为教师教学评价、职称评定、评优鼓励的首要指标。在高校创建“双一流”和综合改革大背景下,建设一流的辅导员队伍也是重要任务之一。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建立不完善
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担当着重要的作用,全方位的引领学生的成长成才,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可谓担当着 “保姆”的保驾护航角色。加之部分高校部门间沟通机制不畅,一切与学生相关的事情都找辅导员,使得辅导员工作量、工作范围和难度不断升级,工作压力也逐日提升。辅导员充当着“万金油”作用,在高校里主要是与学生有关的事务,最后的归责里少不了辅导员群体。另一方面,关于辅导员的晋升、激励机制不完善,辅导员的工资普遍低,福利待遇达不到期望值,大大降低了辅导员工作的效能感和幸福感。
(二)工作安排不合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与学生的配比是有一定比例要求的。但部分高校或二级学院由于各种原因,师生比未能达到规范比例,使得在日常工作开展方面导致安排不合理的现象。辅导员每天要处理的工作可谓海量,经常会出现手里的工作还没有做完,又来了其他紧急事情要去處理,这就造成了一些工作只能草草了事,大大减弱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思想教育的时间就被大大压缩,辅导员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心到每位同学,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减少。此外,由于辅导员工作范围广,由此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不断向有关领域拓展相关知识存蓄量,但这些都会由于日常大量繁杂的工作而被忽视。
(三)专业化发展不通畅
2017年10月1日,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提到“专职辅导员拥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但辅导员的职业化起步晚,高校在辅导员培训、晋升、考核、奖励等方面机制不够完善,使得专职辅导员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步履艰难。
三、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路径
(一)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关机制
完善的机制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的重要支撑。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考核奖励、培训访学等制度,发挥考核结果在评优、培训、交流、挂职等工作中的运用,以此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保证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学校职能部门工作沟通机制的科学化管理,做到职责分明,不能将所有学生工作的压力及责任推向辅导员群体,弱化职能部门工作。
(二)加强精细化管理,分工责任明确
精细化管理,细化辅导员发展方向,结合辅导员专业背景及个人专长进行合理分工,做到人尽其职,避免分工不均造成团队内部不和谐。分工不分家,有些事务需要辅导员团队共同协助完成共同担责,有些事务则要明确责任主体,避免造成责任推诿。扎实推进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进辅导员工作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
(三)打通发展途径,扩宽专业发展渠道
打通发展路径,建立辅导员专业化团队,根据不同专业背景、研究专长等,将辅导员分为不同团队,创造条件开办辅导员工作室,开展团队活动,增加辅导员队伍交流和共同成长的机会,做到人人在团队,团队有研究,研究促工作的良好局面,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打造网络思政和实体思政工作一体化,可以运用网上渠道,如微博、易班等,在线分享工作经验和经典案例,提高专业化水平;线下定期开展座谈会、工作沙龙来分析辅导员目前工作的问题,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发生的阻碍,不断交流经验,吐故纳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