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辰
很多家长可能都曾有过类似的困惑——孩子读了那么多书,怎么还是写不出好作文呢?
要想解释这个问题,得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
一、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读书对写作是有帮助的,但其最大的价值却并不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关于这个问题,许多人都从不同角度做过解读,不胜枚举。其中我最喜欢美国著名作家费迪曼在《一生读书计划》中的观点:“读书可以因为休闲,但决不仅止于休闲,其最根本的性质更无关于休闲。读书除能深化已知了解未知外,还在于能助成人们深刻的灵魂拷问与自我反省,并从根本上满足从生命的烦琐中挣脱出来的自由向往,从而求得对生存困境最彻底的觉解和对情感层次最诗意的丰富。”
读书使人成长,读书使人完善,读书使人高尚。在这些重大的意义之外,读书也一定能使孩子的作文越写越好。不过,这个变化的速度与幅度是因人而异的。作为家长,对此既要有信心,又要有耐心。
二、怎样读书才能对写作更有帮助
第一,要还给孩子读书的自由。书上的内容需要内化为头脑中的知识才能对孩子有帮助,这个内化的过程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被动的内化虽然也能记住,但是很勉强,甚至很痛苦,记得多也忘得快。主动内化的动机来自于孩子内心,是一个愉悦的思考、探究、记忆过程,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还将品味到阅读的幸福,增强自我有能感。显然,主动内化的效果是优于被动内化的,而促进儿童主动内化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宽松的氛围,因为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人更容易产生求知的渴望。(关于如何给孩子提供自由阅读空间的问题,我在本刊2018年第3期上有过更详细的阐述。)
第二,在给孩子充分阅读自由的基础上,要有计划地给孩子的书架上增添名家名著。必须承认,被读者广泛认可的文章是具有独特魅力的,被历史充分检验的作品是具有无尽精妙的。鲁迅、老舍、朱自清、列夫·托尔斯泰、欧·亨利、莫泊桑、冯骥才、张晓风、沈石溪……翻开这些大家的作品,读者将获得无穷无尽的滋养。即使单就学习写作而言,其中的语汇、修辞、章法、思想也是取之不尽,学之不及的。
第三,鼓励并引导孩子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儿童的读书笔记主要是做文摘,间或可以写读后感,这是对写作素材的一种强化记忆,当然也要自愿才好。从记录词汇句子开始,逐步提高难度,摘抄段落,直至摘抄整篇文章。孩子写好文摘,如果能经常和同学交流,则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受益;如果家长老师能时常关注点评一下,更可以对加速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一期具体阐述记文摘与写作的关系。)
三、读书之外,还有什么对提高写作能力有帮助
这个问题,如果请作家来回答,相信一定会有许多独到的真知灼见。小学生正在写作的起步阶段,所以除了读书之外还有三件事对他们提高写作能力有帮助,那就是游戏、劳动和旅行。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孩子要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尝试各种各样的肢体动作;在游戏中,孩子可能会合作、竞争、妥协,也可能会坚持、让步、放弃;在游戏中,孩子能发现什么是热情相助,什么是冷眼旁观,什么是不知所措;在游戏中,孩子会获得友谊、激起“仇恨”,可能“仇恨”不久就转化成了友谊,友谊也能转化成“仇恨”。试想,没有游戏,儿童是不是会缺少好多写作素材呢?
劳动看似与写作无关,其实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劳动中,无法回避脏与累,只有用毅力克服困难,才能成功;在劳动中,要随时随地想办法找窍门,不但要干得好,还要干得巧,离不开动脑思考;在劳动中,最容易找到成就感,擦干净一块地砖、摆整齐一双拖鞋、煮熟一个鸡蛋……都会让孩子从心底升腾起无限自信。你看,劳动是不是和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要经过努力,思考,成功。所以,劳动不仅能丰富写作素材,更能塑造儿童的良好心态,为克服写作乃至整个学习中的困难做好准备。
旅行对于写作的意义,与读书一样重要。古代的读书人,只要有条件,一生之中总要有一次“壮行”,一去经年,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一路书写游记随感,所以才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的名言。今天,很多家庭都有条件在孩子幼年时期就安排他们到千万里之外“壮行”了,有过旅行經历的孩子视野更宽,看问题的角度更多元,思考也更深更远,所以他们的作文也往往另辟蹊径、与众不同。
记得陆游在《示子遹》中写了这样两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并不是语文课本中有了作文的要求,孩子就都能把作文写好了,写作的功夫往往在写作之外。读书、游戏、劳动、旅行……孩子生活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将为他们的写作助力。请相信:只要我们不人为地把儿童局限在窄小的空间里,他们就一定会拥有一枝生花妙笔,给我们无数惊喜。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