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勇 邱芳萍 冯志荣
[提 要]基于对广东省16所独立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和线下随机访谈等形式获取的一手数据资料,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基本掌握了广东省在校大学生生活费来源、网购消费、涉及“校园贷”的现状,然后分析大学生网购的非理性消费与“校园贷”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提出完善我国金融信贷方面的法律制度,政府加强监管遏制“校园贷”平台野蛮生长,高校开展科学理财理性消费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理性的消费习惯等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校园贷
[作者简介]周志勇(1982—),男,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讲师、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税金融;邱芳萍(1997—),女,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4级会计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经济金融;冯志荣(1994—),男,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4级会计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税务会计。(广东湛江 524094)
[基金項目]2017年“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哲学社科一般项目(pdjh20 17b0985)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消费在社会总消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网上购物的电商平台、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消费支出快速提高。去年年初开始,校园贷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从2016年3月的高校学生借钱几十万去赌球无力偿还导致跳楼自杀事件,到同年12月的“借贷宝裸条借款”事件,还有辞职辅导员利用学生信息进行校园贷平台借款事件。“校园贷”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
二、“校园贷”理论综述
(一)概念特征
1.“校园贷”的内涵。“校园贷”是校园贷款的简称,它通常是指在校大学生为了大额购物消费(金额一般在1000元以上)、获取短期资金、或者偿还债务而向各种借贷机构进行信用借款的融资行为。最早是指银行向在校大学生发放信用卡,目前大多数是指网络平台向在校大学生发放消费信用贷款。
2.“校园贷”的特征。首先是借款门槛低。在“校园贷”广告宣传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免抵押”“免担保”“审核快、放款快”。大学生在借贷平台申请借款时很多时候是提供几张照片,填写基本资料就可以贷款成功,甚至出现“裸条贷”。其次是实际利率比较高。根据“网贷之家”2015年的研究报告显示,P2P学生网贷平台的年借款利率普遍在10%~25%;分期付款购物平台更高,多数产品的年利率在20%以上;以乐分期、99分期、分期付等为代表的分期购物平台的实际年利率可以达到35%及以上[1],堪称“高利贷”。这些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在它的宣传中并没有注明它的高利率。而事实上,很多校园网络贷款平台除了基本的利率,还有各种手续费、服务费等,利息费用加起来达到总贷款金额的10%。再次是借款客户主要面向高校在读大学生。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非常多,据相关部门预计仅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达到820万人,“校园贷”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校园各个角落,负面影响也深远。
(二)发展现状
国内最早“校园贷”在21世纪初就开始了,2002年招商银行发行了第一张针对学生群体的信用卡,各家银行也纷纷效仿加入发行学生信用卡的行列,大学生的信用消费市场瞬间被开发出来。由于后续高违约率、高坏账率等问题,2009年7月中国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对已经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需落实父母等第二方还款来源,且贷款的额度较低,这大大提升了向学生发放信用卡的门槛,政策限制导致学生信用卡市场受到了打击,银行逐步暂停该业务,退出学生信用卡市场[2]。
从2014年开始,“校园贷”逐渐在各大高校里出现,各地平台不断大力宣传其借款服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分期借贷,促进了“校园贷”市场飞速发展。从2014年到2016年,“校园贷”进入了爆发式增长阶段。繁盛时期校园网络贷款的平台已经发展到上百家,常见的校园贷款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一些分期购物平台,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比如趣分期、任分期等,一些平台还可以提供少量的现金提现;第二类是P2P贷款平台,比如名校贷等;第三类是传统电商推出的分期付款服务,比如支付宝公司提供“蚂蚁花呗”、京东商城提供“京东白条”[3]。2016年之后由于各种负面事件频发,迫于政策和舆论的压力,许多校园贷款平台纷纷转型退出,校园贷款开始进入缓慢发展期。
(三)负面作用
由于“校园贷”借款群体大多数是学生,学生本身自己就没有收入,还款能力弱,贷款逾期率很高。本文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校园贷”负面新闻(详见表1),“裸条贷款”、自杀、失踪等各种极端事件不断被曝光,引发社会舆论,“校园贷”甚至被网络媒体评价为校园“绞肉机”。
三、大学生消费与“校园贷”现状调查
(一)大学生收入方面
1.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收入不高。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数据,42.83%的学生每月生活费收入在700元~1000元;35.87%的学生在1000元~1300元;13.13%的学生在1300元~1600元;8.17%的学生在1600元以上,这后面两类学生大部分来自大城市或者小城市中产以上的家庭。由此可以看出,91.83%学生的生活费并不宽松。因为独立本科院校基本上是民办高校,民办学校的学费比公办学校学费要贵4倍至5倍,有些家境普通的学生增加了学费方面的支出,减少了在生活方面的支出,导致绝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不宽松。
2.学生生活费收入主要是来自父母,部分有兼职收入。调查数据显示,59.51%的学生的生活费都是来源于父母,10.99%的学生通过获得的奖助学金来填补生活开支,还有21.98%的学生通过兼职打工补贴日常生活开支。由此可知,大学生的生活费收入主要是来自于父母,该比例随着学生的年级上升从而减少。由于大学生学习任务普遍很轻松,学生拥有很多空闲时间,一些需要额外收入的学生通常利用课余时间到饭堂兼职、参加送外卖、代拿快递等,或者周末时间到校外兼职派传单、做家教等工作。
(二)网络购物方面
1.部分学生网络购物金额超出合理比例。从网络购物的月平均消费额分析,月平均消费额为600元以上的比例居低,占比学生总数的8.50%;其次是月平均消费额400元~600元,占比学生总数的11.92%;而最高的月平均消费额为200元以下,比重高达47.79%;区间在200元~400元的月平均消费额占比31.79%。从这些数据不难发现,部分学生的网络购物月平均消费额已经占用了每月生活费的一半,甚至有小部分学生几乎全部的生活费用于支付网络购物,这部分学生可能会向校园贷之类平台进行借贷消费。
2.学生网络购物容易被购物节等“噱头”所迷惑。根据调查显示:40.84%的大学生倾向“双11”、“双12”等这样的购物节低价促销手段进行购物,占比最高;23.42%的大学生更喜欢免运费的促销手段;与其接近的为使用优惠券的促销手段,占比重的22.91%。82.23%大學生在购物节的消费总额占年消费总额的40%。电商平台的某些店家在购物节来临之前特意把商品的价格提高,然后在购物节当天进行疯狂打折,吸引顾客购买。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统计结果,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11”价格或更低价格购买的比例达到78.1%,其中一些平台和商家的商品存在先涨价后降价、“双11”价格不降反升等问题(详见表2)。大部分大学生很容易被商家“双11”或“双12”的促销打折噱头迷惑,刺激青年群体跟风消费。
(三)“校园贷”方面
1.少数大学生对校园贷有肤浅的了解且没使用过。大约31.65%的大学生只知道“校园贷”有害,其他不清楚;24.37%的大学生认为“花明日的钱,满足今天的购买欲”,数额大了接受不了;22.74%的大学生认为适可而止就好,感觉还行的比例与其接近;15.79%的学生则认为贷款次数多了会上瘾;有5.45%的学生经常用,认为没什么不好。28.12%的大学生没有使用过“校园贷”借贷平台;29.25%的大学生偶尔使用;26.89%大学生经常使用;而15.74%的大学生频繁使用。由于“校园贷”的负面新闻频出,部分学生认为“校园贷”一定是有害的;大部分的学生曾经用过“校园贷”并且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他们很乐意使用“校园贷”。
2.大学生对“校园贷”的用途令人担忧。大学生通过“校园贷”平台进行借款透支消费逐渐成为各大高校学生消费行为常态,而请吃饭、购买衣服、去旅行、购买电子产品则是透支消费的主要出处。大学校园社交热门的背景之下,朋友、情侣之间请吃饭已是日常。“世界那么大,想出去看看”也正是有情怀大学生的追求,“校园贷”提供资金解决了大学生有时间没钱的出行痛点。女生最喜欢去旅行,男生更趋向于请吃饭。至于买衣服,不分男女,对大学生来说,温度和风度同样重要。借贷金额用在学习上的学生不足五分之一,用途令人担忧。
3.多数使用传统电商平台借贷,累计额度巨大。使用传统电商平台(例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的大学生占比约为43%;25%左右的大学生从未使用过“校园贷”借贷平台;16%的学生使用分期购物平台(譬如趣分期、分期乐);而使用P2P贷款平台(例如安心贷、拍拍贷)占的比重为8%。由于大学生只要在传统电商平台有开通支付宝“蚂蚁花呗”或者京东商城“打白条”都能获得透支额度并且利率相对比其他平台低,大部分的学生使用传统电商平台进行借贷。
调查数据表明,41.72%的学生通过“校园贷”平台借贷的金额为2000元以下;22.47%的学生校园贷借款数额在2000元~5000元;17.95%的学生5000元以上;而有17.86%的大学生从来没有用过这些平台。因为大部分学生使用的是传统电商平台,此平台给每个学生的借贷额度大多数在5000元以下,所以他们在各个传统电商平台的借贷金额不会太多。由于这些平台的信息互不交换共享,一个学生可以同时在支付宝和京东同时借贷,因此该学生借贷金额就会远远超出自身偿还能力。整个学生群体累计额度就非常庞大,部分大学生爱追求时尚潮流,要购买昂贵的电子产品,例如电脑、苹果手机、单反相机之类的。传统的电商平台满足不了大学生的需求,往往会向低门槛的分期购物平台进行分期购买。
4.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校园贷还款压力大。调查数据显示,9%的学生最快1个月能还清借款;最快3个月能还清借款的学生占比为12%;最快6个月能还清借款的学生占比为16%;最快9个月能还清借款的学生占比为13%;最快12个月能还清借款的学生占比为41%;超过12个月才能还清借款的学生占比为9%。大部分的学生表示还款压力很大;甚至有小部分学生借款逾期,还不起。学生没钱还款的时候,大部分求助家里向父母拿钱;也有部分学生通过做兼职赚钱;更有甚者通过向另一家校园贷平台借钱来还款这家校园贷,过着“拆东墙补西墙”的生活。
四、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剖析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男女存在差异
从搜集到的数据分析,绝大多数同学的消费支出在吃饭、购买衣服和化妆品、去旅行等休闲娱乐消费方面。而在学习费用的支出方面来看,有这方面支出的学生只占小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学习,而是把大部分的金钱花费在娱乐方面。从性别方面看,女生在化妆品和旅行这两方面支出比较多,男生在请吃饭和电子产品这两方面支出比较多。
(二)易受“双11”等噱头的诱导消费,网贷成推力
大学生是“双11”购物的主力消费群体。从2016年的“双11”大学生网络购物消费偏好排名来看,服饰鞋品、手机套、充值卡、化妆品以及膨化食品是最偏好的品类,每年的“双11”光棍节演变成为最大的网络购物节。大学生在“双11”购物节时的“血拼”十分疯狂,有的同学在购物节来临前几天就开始经常在上课时间浏览电商平台的商品,有的同学甚至在深夜凌晨2-3点还在挑选心仪的商品,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很多被调查的学生们吐槽,“双11”在淘宝、京东购买了很多看似有用实则无用的东西。以前在没有校园网贷时,学生购买商品的额度也就是生活费。自从有了校园网贷,购买的额度已经超出了自己正常生活费的范围,甚至有人因此债台高筑。有部分大学生表示,校园贷购物除了贪新鲜,也是因为在分期网络购物平台办理个人贷款支付业务相对容易,填写简单资料就可通过审批。同时这些网站或电商所提供的优惠条款十分宽松及多元化,额度亦远高于学生信用卡,更加受大学生青睐。
(三)“校园贷”加重家庭经济压力
校园贷平台知道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普遍以低门槛、手续简单、放款快等宣传方式吸引大学生办理分期业务,其盈利来源主要来自于高利息、高手续费,所以对大学生的放款资格故意审核不严格,因为他们知道大学生的软肋是父母,只管放款,如果学生们还不了款,就找家长偿还。很多的学生只懂用钱,不懂得利息和手续费的计算,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平时省吃俭用,这些借款会很快就能还上,结果到了还款时,才发现自己已无力偿还了。
在校园贷平台的威逼利诱之下,有的大学生就会本末倒置,牺牲应有的学习时间去进行兼职赚钱。有的大学生只好拆东墙补西墙,向同学借钱,或者向别的网络贷款公司借钱。最后这些大学生就陷入了利滚利的陷阱不能自拔,整日忧心忡忡,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的学习生活,这个陷阱会纵容大学生的盲目消费。现今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不容易,普通家庭经济压力增加。
(四)家庭缺乏正确消费观念的引导
父母亲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消费观,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一直以来,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缺乏对孩子进行正确消费观念的引导。此外,很多家长自己也没有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家长们并没有考虑自己实际的家庭情况,生怕自己孩子的生活质量比别人的孩子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境非常好的孩子一样的吃好、穿好、用好、玩好,从而使孩子形成大手大脚的习惯。
五、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消费构成,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
在校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不应该过分追求快乐、享受生活。学生们应该减少在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加大在学习方面的支出,有可能受用一生;娱乐方面的支出,只是得到短暂的快乐。大学生应加大对学习上的投资,合理运用每一分钱,把钱用到效益最大化的地方。
(二)增强自我约束力,避免消费诱导
学生们要克制自己不合理的网络购物消费,减少对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网络购物平台的依赖。把自己想买的东西列出购物清单,加强自律按需购物,避免预算超支。网络购物只是便利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一个工具,不能产生过于沉迷的心理,在面对网络购物的时候,大学生不能因为促销活动而盲目购买,需要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节制,要清楚知道学习才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5]。大学生应该增加在消费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多阅读有关经济法律方面的书籍报刊、多学习如何消费与理财等。
(三)需要学生、学校、政府部门多方的努力
大学生学习生活如果确实需要资金,应该与父母亲商量,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的大学生,还款能力也很强,在签订借贷合同之前,也很有必要对合同仔细推敲。大学生们借贷消费要量力而行,合理选择能够承担的透支额度。学校要多举行以校园贷为主题的座谈会,教育大学生了解校园贷的“套路”,避免上当受骗。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在基本金融知识方面的培养,培养的形式可以多样,例如金融常识的培训讲座[6]。学校要加强监督校外人员出入监管,禁止张贴非法小广告。
首先是建立科学监管机制,严格规范民间借贷行为[7]。建立民间借贷的监测体系、建立民间借贷登记备案系统、建立并发挥民间金融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加大金融违法惩处力度,依法查处、严厉打击高利贷及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净化民间金融市场[8]。其次是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校园网贷的法律法规,规范这一金融现象,一旦出现纠纷,公检法机关就有了相关法律法规依据。2016年4月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9]。2017年9月教育部发文指出,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网络借贷平台自身也应加快改变经营模式和观念,以正确态度处理借贷这一问题,注重自身建设,经营业务要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发挥积极作用[10]。
(四)家长从小培养孩子树立理性消费观
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坚持理性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家长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正确引导孩子理性消费,不追求奢侈,不攀比,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给孩子一个合理的物质生活环境,教育孩子常怀感恩之心,常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参考文献]
[1]陈励.关于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情况的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6,(1).
[2]林燕霞,许再佳.关于“校园贷”乱象的背景分析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2).
[3]王翠,桂丽.浅析校园贷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2017,(21).
[4]曹国娇.校园网贷背景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培育[J].商业经济,2017,(8).
[5]冷德生,李昊珍等.校园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7,(19).
[6]陈卫东.“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校园网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3).
[7]王雪云.互联网下校园贷的发展与规制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6,(6).
[8]郑春梅,贾珊珊.国内外校园贷平台比较及规制分析[J].财经界,2016,(17).
[9]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工作的通知[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60809n4632286 32.shtml.2016-4-13,2016-11-19.
[10]王雪云.互联网下校园贷的发展与规制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6,(6).
[責任编辑:谢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