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兵 何周浩 殷 政 周 巨
五邑大学 广东江门 529020
随着经济发展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强烈的需求。国务院学位办专门设立了专业硕士、博士(如工程硕士)等面向应用的学位类型。广东省教育厅也选定了14所高校作为应用型高校建设转型示范[1]。这些都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积极调整。
但高校传统是理论教学和实验室教学为主,以培养高科技、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对社会的各种层次人才需求还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不是高校擅长的,特别是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我国高校的短板。为此,国家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实践基地的项目规划,要求“培养单位应积极联合相关行(企)业,建立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2]。
为此,从2014年以来,我校也积极开展了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实践基地、本科生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三年多来,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也有不少基地建设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企业中途退出,或没有正常运行,浪费了建设经费。我们对我校已建设的实践基地进行了调查总结,听取了参与合作企业、进入实践基地的师生的各方面意见,分析了建设、运行取得良好效果和不成功的原因,可供后续的实践基地建设参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需要理论学习,同时也需要经过实践教育培养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时期,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有强烈需求。大量的企业需要大量的工科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并希望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3]。
为此,国家调整了高等教育模式,在研究生层次专门设立了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类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具体分为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金融硕士、会计硕士等39个硕士专业,工程博士、教育博士、兽医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口腔医学博士共5个博士专业。在本科教育层次,广东省也率先启动了部分高校向应用型转型[1]。
但我国高校长期以苏联模式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并不擅长。表现为:缺乏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实践教学设备不足,教学内容与实践、与实际需求脱节。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真正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育基地的规划和激励措施[2]。这是顺应社会需求、适应高校教育和设备、师资现状的举措。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多数建在企业,也有一些建在高校内[3]。
合作基地建在企业,一般要求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可以很好地利用企业的设备、场地、生产项目做完实践内容,便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实践指导。但学生交通相对麻烦,异地还需要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所以这一类基地是仅适合针对研究生少量学生的培养基地,需要企业的设备和生产线或通过企业的生产环节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
合作基地建在高校,一般是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居多,可以利用高校提供的场地、低价的水电,学生没有交通、食宿麻烦。一般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将一些已有设备搬入,或共同增加专用设备。企业将部分生产工作、技术人员带入,从而通过技术人员指导学生来完成企业原生产工作。软件类、设计类、研发类项目适合这种方式。但由于受高校面积限制,这一类基地规模、数量有限。
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的意义有:弥补高校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增加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补充高校现有师资在实践经验的相对缺乏、使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紧密跟踪最新科技发展、跟踪最新社会和企业需求、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真实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高校师资很多是直接来自高校,没有企业实践经验。教学内容往往也更新慢,跟不上最新技术进步。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可以加强实践师资力量,同时使教学内容跟上最新技术步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长期以来,高校就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一系列实习基地,用于本科生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但传统的实习基地层次相对较低,技术含量不高,主要用于直接让学生到生产一线得到实习锻炼。2013年以来,学校加大了对以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基地为主的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力度,并取得省级项目立项。五邑大学计算机学院先后在东莞市神州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迪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浪潮科技有限公司、华为科技有限公司、蓝盾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基地,也同时作为本科生实习基地。近五年,我校已建立和运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见表1。
这些人才基地可以分为三类:校内基地、校外本地基地以及外地企业合作基地。校内基地主要是与软件公司、设计公司合作建立,一般不需要专用设备,利用学校的场地进行建设、运行,学生进入基地比较方便,没有交通、食宿的困扰。但是由于学校场地面积有限,基地数量、规模受限,且合作企业用于合作管理的工作量相对较大。
表1 近五年我校与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情况
我校和本地企业合作在企业建立的人才培养基地数量和接纳学生数量方面最多,主要是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建立。一般是企业需要技术人才,与学校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接纳在校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专业培训和研发工作,为企业培养人才。大四学生进入企业进行毕业实习,或研究生进入企业完成校企合作科研工作。有不少学生毕业后留在合作企业工作,但更多学生一方面通过在企业实习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毕业后又跳槽去了深圳、广州企业找薪酬更高的工作。但总体企业、学校和学生还是比较满意的。
另外,学校与珠三角地区与学校异地但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的深圳、广州等城市的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基地。到这些基地实习,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受食宿、交通成本限制,可接纳的学生数量有限。有些企业是为了培养人才,还有一些积极性很高的企业是专门的培训企业,以培训作为企业盈利渠道之一。培训型企业往往实习效果相对差很多,技术力量有限,与实际生产、研发环境有差异。但是这些企业有培训经验,有一些有实践经验的师资,人才实践培养容量大。
对近五年来我校和国内其他高校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4],从中找出取得好的建设、运行效果的经验,发现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运行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表1所列的我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多数建设、运行较好,长期有学生进入基地实习、参与科研合作,或毕业后留在了企业,并逐步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也有少数基地因学生反映不好,感觉学不到东西;或企业兴趣减弱,或企业本身经营出现困难,使基地运行陷于停顿。
分析、总结建设、运行良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一般都有以下特点。
(1)合作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或生产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具有一定数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并参与基地人才培养。
(2)合作企业的技术方向、人才需求专业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契合。
(3)合作企业经营良好,经济效益较好。
(4)校企双方都重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和运行。
对出现问题或已停止运行的基地进行分析,出现问题一般都是由于以下一个或多个原因[5]。
(1)合作企业技术实力弱,产品和生产技术含量低,或工程技术人员太少,学生感觉学不到东西。
(2)合作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方向、生产技术、人才需求都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科研方向有较大差异,难以形成技术上、人才培养方向上的共同点。
(3)合作企业自身的经营出现困难,甚至倒闭[6]。
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包括基础设施、实习场所、设备以及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和运行良好的基地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有很好的作用,有利于理论结合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接触工程实际问题、了解工程技术应用过程。而出现问题的基地则浪费了前期的投入或人才培养效果不好,对参与合作的校企双方都带来不好的影响。
随着社会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对高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而工程实践应用是高校的短板,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理论、先进技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建设、运行良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应选择技术实力强,企业技术方向、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契合,经营业绩好的企业进行合作来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并需要校企双方都有意愿。还需考虑企业地理位置、场地因素,同城或距离近更有利于基地的运行。
软件开发类、设计类人才培养基地也可以选择在高校内建设,有利于学生进入基地得到培养。但规模、数量往往有限。
选择优秀的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建设、运行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可以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