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月爱,程晓婷,吴 虹
寻常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者往往留有程度不同的永久性瘢痕,影响美观。以往临床常用化学药物剥脱、CO2超脉冲激光、瘢痕微晶磨削、点阵激光[1-3]等治疗,但是,由于其需要麻醉,而且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期长,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且单纯的微剥脱对于中到重度痤疮瘢痕疗效有限。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进步,有学者采用点阵铒激光联合微剥脱模式对中重度痤疮瘢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5]。本研究采用Profile铒激光平台中的ProFractionalTM微孔点阵和MLPTM微剥脱两个功能模块,对44例面部轻度至中度痤疮瘢痕的患者进行单一或联合治疗,从而评估利用铒激光微剥脱与微孔点阵技术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选取的44例痤疮瘢痕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于2012年10月—2014年3月在我科激光美容中心进行激光治疗,其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18~40岁,病程1~15年。轻度凹陷性瘢痕28例,中重度凹陷性瘢痕10例 ,增生性瘢痕6例。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2例。A组给予单一点阵治疗,B组采用微剥脱联合微孔点阵治疗。A组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24.7±3.6)岁,平均病程(5.45±0.24)年;B组男11例,女11例,平均年龄(25.7±5.7)岁,平均病程(6.28±0.47)年。
1.1.1 痤疮瘢痕分级方法 截止目前,尚无统一的痤疮瘢痕分级标准。本文采用的是较为常用的痤疮瘢痕整体分级法,按照瘢痕的损容程度将其分为4级[6]:1级:斑状瘢痕,以颜色改变为主;2级:轻度萎缩性或增生性瘢痕,在正常社交距离处(≥ 50 cm)观察不到,可以用化妆品或被毛发遮盖;3级:中度萎缩性或增生性瘢痕,在正常社交距离处能观察到,无法用化妆品或被毛发遮盖,通过手工牵拉可以变平;4级:严重的萎缩性或增生性瘢痕,在正常社交距离处能观察到,无法用化妆品或被毛发遮盖,通过手工牵拉也无法变平。
1.1.2 排除标准 ①瘢痕体质或有光敏体质患者以及正在服用光敏性药物者;②治疗区域有活动性感染、过敏、皮肤肿瘤等皮肤病者;③妊娠或患有其他重大疾病,如肝肾功能障碍、心脏病、高血压等;④ 6个月内进行过其他美容治疗,如线雕、肉毒素、玻尿酸注射、激光磨削、化学剥脱等;⑤对治疗期望过高者。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进行了详细告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1 治疗方法 本研究采用Sciton公司生产的Profile铒激光治疗平台中的ProFractionalTM微孔点阵和MLPTM微剥脱两个功能模块进行治疗。术前常规清洁及消毒治疗区皮肤,治疗区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保鲜膜封包0.5~1 h。联合治疗时(B组),先采用1或2级单向的MLPTM微剥脱去掉表层,再用微孔点阵技术治疗。治疗参数根据患者皮损程度设置适合的治疗参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具体如下:微剥脱光斑重叠率4%~5%,浅表痤疮瘢痕剥脱深度<100 μm,凝固深度0~50 μm;中重度及增生性瘢痕剥脱深度400~800 μm,凝固深度70 μm。微孔点阵覆盖率5.5%,浅表瘢痕点阵深度<100 μm,凝固深度0~50 μm;中重度及肥厚性瘢痕点阵深度400~800 μm,凝固深度50~150 μm。另一组(A组)患者只采用Profile铒激光治疗平台中的 ProFractionalTM微孔点阵进行治疗,微孔点阵覆盖率5.5%,浅表瘢痕点阵深度<100 μm,凝固深度0~50 μm;中重度及增生性瘢痕点阵深度400~800 μm,凝固深度50~150 μm。
1.2.2 术后护理 ①术后即刻冰敷30 min,以减轻红肿、疼痛等即刻反应;②治疗后创面外涂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或使用含表皮生长因子的生物贴敷料,每日2次,促进伤口愈合;③术后口服维生素C,每次1.0 g,每日3次,烟酰胺每次100 mg,每日3次,连续1个月;④注意防晒;⑤术后30 d复诊。
1.2.3 评价指标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留取照片,采用PhotoshopCS5软件测定瘢痕区和正常部位的灰度值,计算灰度值差异率。具体计算方法参考文献[6],公式如下:术前灰度值差异率[7]=(术前正常部位灰度值-术前皮损部位灰度值)/术前正常部位灰度值×100%。该值代表患者术前痤疮瘢痕的严重程度;术后灰度值差异率[7]=(术后正常部位灰度值-术后皮损部位灰度值)/术后正常部位灰度值×100%,该值代表术后凹陷性瘢痕的严重程度。瘢痕凹陷处的灰度值较正常部位小,且凹陷越明显,灰度值越小,结合上述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瘢痕越严重,灰度值差异率则越大,如治疗后瘢痕有所改善,则该值减少。计算治疗前后的灰度值差异率,可以更科学、更客观地评价治疗效果。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用±s表示,同一种方法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治疗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4例患者治疗后面部凹痕及肤质均有明显的改善(图1,2),表现在凹痕减轻,灰度值差异率减少,肤质变白,毛孔缩小,弹性增加。大部分患者仅在术后出现轻微红肿,3例在术后出现轻度结痂,对症处理后于5~7 d消退。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色素沉着现象。单一使用ProFractionalTM微孔点阵和与MLPTM微剥脱联合治疗相比,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减低灰度值差异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 1)。
表1 单一及联合治疗面部痤疮瘢痕患者灰度值差异率比较 (±s,%)
表1 单一及联合治疗面部痤疮瘢痕患者灰度值差异率比较 (±s,%)
注:*单一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间的比较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整体(n=44) 25.19 ± 5.40 12.49 ± 4.08 <0.005单一治疗(n=22) 24.69 ± 5.47 16.30 ± 4.54 <0.005联合治疗(n=22) 26.50 ± 5.45 12.37 ± 2.45 <0.005 P值 - <0.05* -
铒激光对皮肤中水的大量吸收的独特性可直接汽化皮肤,放射热能使胶原蛋白等皮下组织紧绷,使皮肤恢复青春,却不影响周围组织。铒激光微剥脱或点阵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面部光老化和痤疮瘢痕,铒激光微剥脱可以精确控制表皮剥脱的深度,微孔点阵能够生成一些细小的小孔以刺激胶原的新生,给皮肤带来深层的改善而不需要过度的损伤和长时间的恢复期。本研究旨在探讨铒激光微剥脱和微孔点阵技术联合应用是否可以更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治疗轻度痤疮瘢痕。
图1 痤疮瘢痕患者点阵模式(A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
图2 痤疮瘢痕患者微孔点阵联合微剥脱(B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
经过笔者的研究发现,单一ProFractionalTM微孔点阵治疗也可部分解决浅表凹痕等问题,但对于较深的痤疮瘢痕,联合治疗则较单一疗法能产生更明显的效果。先用25~35 µm的微剥脱去掉表皮层,再用100~400 µm的微孔点阵处理刺激胶原新生,可以使同样深度的点阵治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微剥脱模式在短期内即见治疗效果,联合两种治疗模式可以同时作用到真皮和表皮层,能最大化的保证治疗效果,同时亦可使得皮肤色泽、弹性、毛孔粗大、细小皱纹等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