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设施规划设计研究

2018-09-14 07:20
现代园艺 2018年17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规划设计设施

周 巍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北京东燕郊经济开发区 101601)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所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然而目前占用大量土地的殡葬设施在规划设计上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大面积的地面硬化破坏了生态环境,焚烧等活动也是污染源之一。限于目前我国的城市发展规划水平,以及相关法律缺位等因素,绝大部分中国的城市规划在制定时并没对殡葬设施进行系统地规划,殡葬设施这一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能否做好殡葬设施的细致规划工作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国民的生活息息相关[1]。

1 殡葬设施规划设计趋势

殡葬设施是进行殡葬管理、殡葬服务等与殡葬相关的工作,满足人们殡葬活动需求的场所[2]。“殡”可解释为逝者和其亲友等提供告别活动的场所。“葬”是指安放遗体或骨灰并为亲朋好友等提供纪念活动的场所。

表1 殡葬设施分类表

殡葬设施规划根据殡葬相关活动的特点,结合需规划地域内人文、地理、植被等条件,对殡葬服务设施的选址、景观布局和植物景观设计等做出的规划设计。殡葬设施的景观规划是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学科,涉及到景观生态学、植物学、哲学等多学科。

随着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的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的形成,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未来各行各业的改革发展趋势。在殡葬改革的大背景下,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民政部、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于2016年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自2016年2月19日起实施。该文件的提出引领了我国殡葬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也为我国未来的殡葬设施规划设计思路指明了方向,生态化、节约化,园林式的景观设计理念已经成为目前行业内对于殡葬设施景观发展的共识,越来越多的殡葬设施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向园林化、功能多样的方向转变,以丰富多样的景观设计为载体,增加殡葬设施的纪念功能、教育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

2 殡葬设施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空间布局欠佳

殡葬设施作为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其布局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的发展质量。局部的殡葬设施与所属城市的整体规划风格和地域特色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

2.1.1 与城市空间缺乏互动。殡葬设施包含多个提供不同服务类型的单位,这些单位共同组成了一个城市的殡葬服务系统,但目前我国殡葬设施各个单位之间在空间规划的关联性上并没有过多考虑。绝大多数城市的殡仪馆、服务中心、墓园殡葬设施关联性不大,缺乏空间关联性的殡葬设施在运行效率上存在资源的浪费现象,无法为人们提供更为便捷高效和高质量的殡葬服务。

2.1.2 殡葬设施内部空间欠缺。部分地区的殡葬设施存在内部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存在功能分区过于集中的现象,办公区、祭奠区、员工生活区相距过于紧密。功能区划分的过分集中首先不利于园区的交通,会造成较为混乱的交通流,其次办公区域与亲属悼念区在空间和情绪出现交叉的情况,极易产生不良影响。

2.2 土地缺乏科学合理利用

殡葬设施的规划设计,无论是殡仪馆还是墓园等安葬设施,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土地浪费现象,地表裸露现象较为突出,一片荒凉之景屡见不鲜。部分殡葬设施选址不科学,没有选在城市外围,建设地点选在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的城区内部,导致周边土地开发利用受到严重阻碍,商业等配套设置缺位,妨碍了地域经济发展。在一些地区存在落实国家殡葬政策不力,超标建设大型墓的现象,部分地区山上的坟头存在排排坐现象,没有景观规划,土地硬化过度,超标墓地浪费土地的同时又破坏了自然风景。

2.3 功能定位单一

在中国民众的传统认识里,殡葬设施的功能多为处理和安置遗体并为祭奠活动提供特定场所。殡葬设施只有在特定节日里才会有较多的人前来,平日里人流量较小,作为设施完备的公共服务场所,殡葬设施的复合功能还有待开发。很多国家的墓园等殡葬设施既承担了其最基本的情感寄托功能,又在物质层面为其添加了更多的公共服务功能,成功地将殡葬设施规划成集纪念、休闲旅游、教育等多功能的复合体[3]。

殡葬设施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在我国刚刚起步,人文纪念公园的概念也是最近才引进到国内,目前只有少数单位进行了尝试,而国内受到传统文化习俗和封建迷信余毒的影响,几乎没有注意到殡葬设施娱乐功能的开发。与世界先进水平规划水平相比,在殡葬设施功能多样化方面我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2.4 景观设计水平较低

殡葬设施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景观设计。殡葬行业属于民政特种行业,要发挥殡葬设施的多样性功能,景观作为多种寓意和文化内涵的承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能够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舒缓逝者家属悲痛低沉的心情。但目前在中国大部分的殡葬设施均采用较为传统的企事业单位式的景观营造方式,大规模的地面硬化和铺装被广泛应用。设施空间内部的植物景观搭配较为随意,存在植物配置种类单一等诸多不合理因素,殡葬设施园林景观环境多未做专项规划,造景深度和艺术层次感较为欠缺,景观的空间层次构建存在缺位。

2.5 生态功能被忽略

殡葬设施一般都拥有相当可观的绿地面积,在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中殡葬设施的绿地属于斑块绿地系统的一部分,与城镇中的大小公园绿地等共同组成廊道斑块成一体的生态系统。殡葬设施的绿地可以通过适当的设计起到对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作用,生态设计的理念应贯穿于殡葬设施的整个规划设计阶段。但是目前殡葬设施内外环境的景观规划设计鲜有生态设计的理念被运用,并未见到新型环保材料,雨水再利用结构等环境友好型设计和生态植物群落的构建在殡葬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实践中大范围使用,殡葬设施的生态功能没有被利用和发挥出来。

3 影响殡葬设施规划设计的因素

3.1 政策法规因素

1997年民政部颁布了《殡葬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了殡葬设施在建设、服务和监督等方面的工作[4]。《殡葬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要将殡葬设施的建设纳入到城乡建设规划相关工作中去,但目前来看实施的效果还有待提高。

我国针对新型的生态节地安葬设施和殡葬设施的景观规划方面还缺少统一规范。殡葬设施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应规范,还有诸多工作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需要与时俱进,法规滞后的现状急需改善。

3.2 文化因素

“即使在目前发展程度最高的现代社会里,传统也继续着它的角色”[5]。殡葬设施是中国殡葬文化的传承载体,殡葬设施易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甚至殡葬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功能也会因文化因素影响而改变,例如西藏地区的天葬场等,明显在建造功能分区上区别于我国东部的殡葬设施。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6],殡葬设施是人们为了安置逝者灵魂而修建的场所,在人们追悼和祭奠逝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我国的殡葬文化,因此殡葬设施既服务于逝者也服务于家属和前来祭奠的人们。在进行殡葬设施规划设计的时候既要有技术上的创新和文化上的传承,也要考虑到殡葬改革和相关政策的精神。

3.3 区位因素

不同的地域环境,有着不同的气候环境、生态条件、经济实力和文化背景,区位因素造就了不同的城市规划风格。南方温润的气候,丰富的植被与温婉细腻的文化与北方大温差的气候,植物四季明显的季相变化和豁达大气的文化氛围有着不同的特色,在景观规划设计上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特色。

4 殡葬设施规划设计原则

殡葬设施的规划设计是综合城市规划、园林艺术、建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下,科学的进行空间布局划分和景观规划,营造出一个集生命纪念、文化教育、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开放公共空间,为殡葬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殡葬设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1 文化原则

殡葬文化是殡葬设施进行规划设计的总背景,殡葬设施多作为永久性的公共服务设施,纵观古今中外,唯有蕴含文化背景的人工建造物才能被一直维护并传承下来。我国是文化大国,党中央已将文化自信列为重要的国民素质发展内容,殡葬设施在建筑形式、景观规划主题、祭奠服务设施的设计等多个方面都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紧密互动。在殡葬设施的规划设计中,紧密地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发掘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可以充分展示地区的文化底蕴并积极发挥殡葬设施的生命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功能,通过景观设计和文化设施的建设,让人们在接受殡葬设施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其独有的文化特质,以文化引导人们摒弃殡葬陋习,以文化促进殡葬改革。

4.2 以人为本原则

中国人深受传统文化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丧葬观念,对于殡葬设施的方位和布局都有一定的考虑,在进行殡葬设施设计规划时要考虑人们的需要,在选址、交通、景观绿化设计和服务辐射范围上都要充分考虑为服务对象提供便利。殡葬设施的内外景观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丧葬心理,在建筑形式、色彩搭配、景观小品和植物造景的选择上,应注意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服务情境是否相搭配,殡葬设施景观主要以静态空间景观展示为主,景观规划中注意情感的融合,让景观环境与人的内心相呼应。例如带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凸显了当地的人文特色,简约而富有寓意的现代雕塑和艺术纪念装置,能做到既与殡葬相关又避免过于直观和刺激性的内容对服务对象造成心理上的创伤。

4.3 生态规划原则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国家制定绿色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殡葬设施在规划时一般都配套有较大面积的绿地面积,在当前我国人均绿地面积紧张的现状下,殡葬设施景观绿地的价值逐渐显露出来。通过现代生态建设规划技术的应用,融入既有的自然山川绿地或河流,将殡葬设施绿地打造成城市生态景观系统的一部分,并发挥生态修复的而功能,是我国生态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墓园等安葬设施在园区规划建设中大面积地采用地面硬化结构,妨碍了土壤对雨水的回收,影响了局部小气候的自然调节。目前大力推广的生态葬如树葬、草坪葬、水葬等采用自然降解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小,同时在周边建立了新颖巧妙的祭奠设施,新型祭奠设施采用自然状石材搭配雕刻或铜牌的形式,既做到了对环境友好,又做到了逝者“入土为安”,家属也有固定的悼念场所。这是我国未来殡葬改革的发展大趋势,也是打造美丽中国,营造绿水青山的实际行动。

4.4 可持续发展原则

我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转折时期,可持续发展原则一直被国家高度重视,并制定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殡葬设施的规划设计也要立足长远,应以生态环保为发展思路,在进行整体设计时要站在一定高度,充分分析当前和未来的社会经济环境,不能只考虑短期利益,要考虑到老龄化社会逐渐带来的殡葬服务压力和殡葬改革后期墓园等安葬设施的经营发展策略,避免规划失误造成的改建重建,避免资源浪费。

5 结语

我国在殡葬设施的规划设计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整体规划布局中,城市规划系统的融入、生态景观和人文内涵设计理念的运用上还需深入研究,并且在法律政策、经济投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保障。要做好有中国特色,能够突出地域文化风情的殡葬设施规划设计,既要引入我国传统的殡葬理念,充分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科学合理的部分,又要将现代规划设计理念适当融合,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规划才能适应我国快速增长的殡葬服务需求,做出既有历史文化积淀又有多重功能的品质规划。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规划设计设施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民生设施非“摆设”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城市景观规划中地域性文化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基于小型核电站构建海岛型微电网的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