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开碧
(贵州省瓮安县人民医院,贵州 黔南 5504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可并发多种并发症,如休克、心律失常等,极易危害生命安全[1]。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突然、濒死感等特点,易造成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加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则会进一步加重其心理负担,影响治疗进程。本文以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对其提供优质护理,如下。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到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0~75岁,病程0.5~11 h,梗死部位分别为19例前壁、12例下壁、9例其他;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8~72岁,病程0.5~10 h,梗死部位分别为18例前壁、15例下壁、7例其他。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如下: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周围环境安静,控制亲朋好友的探视;行多功能持续心电监护,待生命体征平稳,每1h测量并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潜在并发症;按照医嘱向患者提供间断式低流量氧气吸入;按照少量多餐原则,向患者提供清淡饮食,以低盐低脂、低热量、适量纤维素食物为主,促进排便顺畅。
1.2.2 研究组
给予优质护理,以原卫生部《2010年“优质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为依据,同时选择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与应变能力强、护理操作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护服务,如下:(1)心理舒适护理,待患者入院,注意保持面带微笑、着装统一、文明用语,与患者进行主动交流,注意评估其心理状况,同时与其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者个人信息,如性格特征、既往病史、受教育程度、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然后向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指导,消除不良心理,同时以一对一方式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信息,如病因、诱因、危害性、临床表现、并发症与相应的预防措施等,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治疗信心;(2)环境舒适护理,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以及采光良好,同时在患者床头柜上摆放绿色植物,或是结合患者个人喜好,为其播放舒缓音乐,为其营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注意控制室内人员走动量,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确保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3)生理舒适护理,如疼痛,重视患者主诉,特别是疼痛,对其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部位进行评估,然后告知患者疼痛相关信息,稳定情绪,同时联系医生进行对症处理;体位,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时,在其背部下方垫一个软枕,也可不定时的按摩其腰背部,或是协助患者轻微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舒适度;(4)康复指导,待患者病情好转,且趋于稳定,向其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或发放疾病健康知识手册,戒烟戒酒,适量进行户外活动,减少或避免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和体力活动,尊医嘱按时服药,或是邀请患者参与科室组织的座谈会,进一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以便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促使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确保机体的全面康复。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为工具,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总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100~80分、一般满意79~60分、不满意低于60分,满意度=一般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以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以本院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健康知识测评问卷为工具,调查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内容包括合理饮食、并发症预防、疼痛性质、护理要点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掌握程度越理想)[2]。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研究组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为(93.07±5.11)分,对照组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为(76.15±3.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
护理后,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n(%)]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对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急需向其提供合理、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便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发展。常规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医嘱指导下,完成对患者的所有相关护理服务,但护理目标不明确,且缺乏全面性、主动性,同时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操作时不能与其进行有效沟通,造成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需求,以及护理上的要求难以及时满足。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卫生部办公厅于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其是指以患者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基础护理,以及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达到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水平目的[3]。董迪[4]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对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结果发现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减短,且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明显提高,充分说明了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可行性、有效性。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上述研究成果相符,进一步证实了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优质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细化、改善,从心理、生理、环境等方面向患者提供护理,即护理人员在熟悉心理学知识、疾病知识、沟通技巧等内容基础上,根据患者心理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利于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加上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可以提高其舒适感,避免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从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加上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宣传疾病相关信息,使其采取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以及增强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
综上,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加深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