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意,吴珍珠,阮 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03)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由病原微生物直接感染机体而产生的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疾病,临床表现以发热、畏寒、关节疼痛、心脏杂音和栓塞为主,具有严重并发症和显著病死率[1]。据报道,在发达国家,IE每年发病率在3~7/10万人年[2]。充血性心力衰竭、脑梗塞和持续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十分常见。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抗生素及手术治疗为主,其中抗生素治疗是IE治疗的基础,而手术治疗的患者比例高达50%[1-3]。IE的病死率随着抗生素的发展和手术的进步在不断降低,但仍然高达15%~30%[1-4]。近年来,由于致病菌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和侵入性操作的增加等临床特点的变化,IE的发病率出现增长的趋势[5]。2015年ESC(欧洲心脏病协会)发布了关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指南推荐了针对不同病原菌IE抗生素的治疗方案,以及手术治疗的指征[2]。但抗生素治疗的周期长,副作用多,并且容易出现微生物耐药的情况。中医学认为,虽然IE的病机复杂多变,但其发生多由于体虚或气虚、脾肾久亏、阴精耗损严重,外受湿热毒邪入侵,从而引起热盛伤津等症状[6],因此清热解毒及补虚扶正类中药,在IE治疗中可发挥一定作用。炎琥宁注射液的药效成分为穿心莲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研究表明炎琥宁注射液可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抑制炎性渗出和水肿,并可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7],炎琥宁与传统抗菌药联合,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共同发挥消炎、灭菌的作用。本研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已发表的RCT进行Meta分析,探讨抗菌药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IE是否优于单用抗菌药治疗,以期为该中西医结合治疗IE的方法提供更有力的循证依据。
①所有目标数据库检索出的明确使用抗菌药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IE的RCT;②研究对象是IE患者,诊断标准根据修改的Duke标准确诊的IE患者;③试验干预为试验组在对照组单用抗菌药基础治疗上,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④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①重复发表的文献;②自身对照试验、非临床治疗性研究或数据统计不全的文献;③研究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文献。
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各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年6月1日,中文检索词:感染性心内膜炎、炎琥宁等,英文检索词:infectious endocarditis、Yanhuning、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所纳入的文献均严格按照入排标准经两位研究人员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相关资料纳入预先制作的数据提取表,如果存在分歧则经协商达成一致。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版中的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进行。评价内容包括:(1)是否采用正确的随机分配方法;(2)是否采用分配隐藏;(3)是否对受试者及干预实施者施盲;(4)是否完整报告结果数据;(5)是否存在选择性报告结果;(6)是否有其他偏倚。每一条均给予“是”、“否”或“不清楚”的评价,分别代表“低偏倚”、“高偏倚”、“偏倚情况不确定”。
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效应值,连续变量结果采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及其95%CI为效应值。采用x2检验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当试验不存在异质性或异质性较小(P≥0.10,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反之若异质性较大(P<0.10,I2>50%),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潜在的发表偏倚情况则通过“倒漏斗图”分析。
按照检索策略初检出相关中文文献100余篇,英文3篇。浏览全文并再次筛选,最终纳入20个RCT。总共1716例患者,包括试验组860例,对照组856例。见表1和表2。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注:*文献中炎琥宁及抗菌药用法均为静脉注射
表2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2.1 总体有效率的Meta分析
以总体有效率为效应指标的研究9个,试验组为754例,对照组为749例;试验组总治疗有效例数为698例,对照组为583例。经异质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I2=0%),结果表明纳入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因此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见图1。总体有效率OR=3.68,95%CI[2.65,5.11],Z=7.75,结果表明,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抗菌药联合炎琥宁注射液较单用抗菌药治疗IE的总体有效率更高。
图1 总体有效率森林图
2.2.2 炎症感染指标PCT的Meta分析
以反映炎症感染严重程度的指标——降钙素原(PCT)为效应指标的研究10个,试验组为382例,对照组为379例。经异质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I2=100%),结果表明纳入的研究异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见图2。WMD及其可信区间为-0.04[-0.08,-0.02],Z=2.02,结果表明,两组PCT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是有利的结果。
图2 降钙素原(PCT)的森林图
2.2.3 炎症感染指标CRP的Meta分析
以反映炎症感染严重程度的指标——超敏C蛋白(CRP)为效应指标的研究11个,试验组为425例,对照组为422例。经异质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I2=95%),结果表明纳入的研究异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见图3。WMD及其可信区间为-6.28[-7.84,-4.72],Z=7.88,结果表明,两组CRP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是有利的结果。
2.2.4 炎症活动指标血沉的Meta分析
以反映炎症活动情况的指标——血沉(ESR)为效应指标的研究10个,试验组为382例,对照组为379例。经异质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I2=73%),结果表明纳入的研究异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见图4。WMD及其可信区间-9.86[-10.46,-9.26],Z=32.2,结果表明,两组ESR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是有利的结果。
图3 超敏C蛋白(CRP)的森林图
图4 血沉(ESR)的森林图
20篇文献中,有9篇描述了不良反应,按不良反应出现例数排序为腹泻(14例)、恶心(13例)、头晕(13例)、腹胀(2例)、乏力(1例)、失眠(1例)。其中2篇文献[23-27]提及对不良反应未进行特殊处理仍自行好转,其余均未提及如何处理不良反应及是否缓解。因IE疾病进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表现,另外使用头孢类抗生素,部分患者也会出现皮疹等过敏表现,而文献相关内容未详细描述或未提及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故无法对此推断进一步明确。
以0R为横坐标,logRR为纵坐标绘制漏斗图,对总体有效率进行发表偏倚分析,见图5,漏斗图示各点形成图形并不呈现左右对称,提示该Meta分析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
图5 总体有效率的倒漏斗图
IE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病变以累及心瓣膜及心内膜为主,并可累及肾脏及中枢,出现肾功能衰竭、脑梗塞及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中医认为IE属中医“发热”“心悸”范畴,其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耗伤气血阴精,导致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温热毒邪乘虚而入所致,以高热伤津、迫血妄行为主要表现[28]。清热解毒类和扶正补虚类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解热、调节免疫功能等多重功效[29-30],可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而西药治疗需要大剂量、长疗程使用抗生素,用药时间长、抗生素不良反应往往导致患者依从性不足,并且容易出现病原菌耐药的情况。因此中医及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十分具有必要性。炎琥宁注射液是一种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其药效成分为穿心莲提取物,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渗出和水肿,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因此将传统抗菌药与炎琥宁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协同消除炎症、杀灭病原菌,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纳入20篇文献,各文献样本含量从28~69例不等,共纳入17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IE与单用抗菌药相比具有优势,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减轻IE患者的感染程度,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总体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小,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1)本研究文献仅来源于中英文数据库,未检索其他语种文献,且最终仅纳入中文文献,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2)本研究所纳入文献质量一般,多数没有描述随机化方法,未提及盲法、分配隐藏等,易导致偏倚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信度;(3)本研究纳入的文献局限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证据,缺乏组织学研究证据,缺少更详细的不良反应描述等,不利于探究更深入的疗效评价标准;(4)纳入各研究的抗菌药选择及剂量、炎琥宁剂量和研究治疗周期不尽相同,可能对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抗菌药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IE较单用抗菌药治疗IE的总体有效率更高,并且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生长,从而更有效地改善疾病症状,改善预后。该结论经循证医学系统评价,具有一定可信度。但仍需在未来开展更多的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临床试验,以获得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