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财女”

2018-09-13 10:07柳随风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8年6期
关键词:青楼锦江饭店

柳随风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不仅诞生了各路江湖大亨,还有众多颇具传奇色彩的美女豪杰。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人称“财女”的董竹君就是其中一位。锦江饭店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宾馆,见证了众多历史大事件诞生。1972年,中美两国在锦江饭店对外公布《中美联合公报》,中美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入住锦江饭店的客人中有大量各国权贵政要,几乎囊括了半个世纪中的世界政坛风云人物,尼克松、蓬皮杜、田中角荣、撒切尔夫人、铁托、普京等都曾在锦江饭店留下足迹。

卖身青楼,幸遇贵人

董竹君原名毛媛,1900年出生在上海滩一个贫苦人家,父亲拉黄包车,母亲给人做帮佣。董竹君从小就长得乖巧,聪明伶俐。但因为家境不好,董竹君的弟弟和妹妹都先后夭折。13岁那年,父亲又生了重病,家境更是苦不堪言。走投无路之际,小毛媛被家里以300个大洋的价格卖到了一家高级妓院,当了一个卖艺不卖身的艺伎。

因为生得标致可人,且歌喉清婉,才艺非凡的董竹君很快成了头牌。当时光顾青楼的有各色人等,有花花公子好色之徒,也有热血沸腾的革命青年。夏之时就是其中一位革命青年,他跟着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成功,成为四川省副都督;后来因为反对袁世凯搞帝制,被迫躲到上海避难,借青楼掩护,开会商议国家大事,因此結识了毛媛。

一对青年男女,一个豆蔻年华,一个志在四方,两人自然互生爱慕。有一次夏之时问董竹君,怎么会干这一行,家里还有什么人?董竹君进入妓院以后,由于深感悲痛和恐惧,对所有人都非常冷淡,从来不说自己的任何事,这次她却觉得夏之时非常亲切,不知不觉全部都说了。夏之时也给她讲了很多革命之事,让董竹君越发崇拜他。她渐渐对这位比他年长12岁的男人心生爱慕。

夏之时想要为其赎身,但董竹君却不同意,“我不要这样,我又不是一件东西,以后做了夫妻,哪天你不高兴就说,你是我花钱买来的,那我可受不了。你一个铜板都不能花,你要是花钱买,我就不答应跟你结婚,只要你答应我三件事,我会想办法出去,跟你结婚。”董竹君提出了三个要求:不做小老婆;婚后夏需要带她去日本读书;将来夏从事革命,她料理家务。夏之时一一答应。

1914年春末,夏之时与董竹君在上海法租界举行婚礼。那年,夏之时27岁,董竹君15岁。凭借机缘巧合和过人胆力,昔日贫苦女子,青楼歌妓,一跃成为副都督夫人。

旧式家庭,遭遇挑战

成为副都督夫人后的1915年,15岁的董竹君便赴日本留学,入读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在日本的时光是快乐的,老师给毛媛改名叫董篁,字竹君。“篁”是竹林的意思。王维有首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917年秋,董竹君从东京女子高师毕业后,原想前往巴黎留学深造,但因为局势混乱,不得不回到了夫家老家四川内江。

董竹君在四川,面对的是一个旧式传统的大家族。因为出身青楼,一开始大家都她都很不友好。夏之时母亲对儿子放话道:“一个卖唱的只配当姨太太罢了,况且嫁给我们这种大户算怎么回事?你赶紧给我娶个正房回来!”董竹君先是用一大批从海外带回来的洋货分给家里的大大小小,上至老人下至小孩,还有家里的伙计丫头,一个都不落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又对家里长辈恭恭敬敬,对同辈刁难也处处忍让。除此之外,她亲自操持家务,缝纫、烧菜、洗衣、招呼客人、算账,每天从早忙到晚,任劳任怨,将夏家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

很多人看在眼里,渐渐的也就对她无话可说。当初看轻她的革命党人皆对她刮目相看,有一回国民党人来夏家拜访,赞叹道:“你们家前面朗朗读书声,后面一片织机声,真是朝气蓬勃,好一个文明家庭。”

终于,靠自己的本事,董竹君赢得了公婆一家人的肯定。不仅完全接纳了这个儿媳妇,还特意为她重新举办了隆重的传统婚礼。

当董竹君一点点打开自己格局的时候,夏之时却事业不顺,赋闲在家,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英雄,在被免去职务后,天天赌博、喝酒、抽烟,动辄大发脾气。再加上董竹君接连生了四个女孩,这对重男轻女的夏之时和他的大家族来说,不可接受。夏之时觉得女孩是赔钱货,所以不让孩子读书。这对董竹君来说是不可忍受的,因为她吃过没文化的亏。家庭的气氛越来越紧张,一次,为了一点小事,夏之时竟然掏出手枪来威胁董竹君,使董竹君伤心绝望至极。这样的侮辱渐渐成了家常便饭,夏家的空气也越来越令人窒息。

离家出走,创办锦江

1929年,为了改变生活现状,董竹君毅然放弃了华贵和富裕,带着四个女儿来到上海。这个离家出走的壮举轰动了成都,成为当地各家报纸纷纷大炒的热门新闻,甚至有报纸称她为“中国版出走的娜拉”。

董竹君刚到上海时生活非常艰难,几乎整日都是靠典当为生,从衣服到首饰,甚至女儿的大提琴都典当了,但仍然入不敷出。虽然生活艰难,但她并未消沉,她在四处筹措,凑足了4000块大洋,开办了群益纱管工厂,成为当时第一个开办工厂的女性。俗话说,从来女子做大事,九苦一分甜。对于旧社会的女子而言,更是这样。

董竹君一方面要管理经营工厂,另一方面还要与动荡时局中的各种势力打交道,然而时运不济,1932年,纱管厂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被夷为平地,董竹君几年的心血就这样没了。

天无绝人之路,董竹君在上海遇到了四川友人李嵩高。李嵩高的职业是替川军采买军火,他看到董竹君的窘境,遂慷慨解囊出两千块大洋,资助董竹君重新创业。董竹君发现上海的川菜馆很少,而且菜品偏辣,不符合上海人的口味,流传不广,所以她就拿这些钱创办了锦江川菜馆。

1935年,锦江川菜馆在上海法租界的华格臬路正式开业了。将饭店取名为“锦江”也颇有深意。锦江位于成都城东,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的诗集也叫做《锦江集》,薛涛生于长安,后因其父被贬,一家人迁往成都,父亲死后家道中落,薛涛只好进入青楼维持母女二人生计,与董竹君的经历十分相似。薛涛爱竹,董竹君也爱竹,锦江饭店门口的招牌就用竹叶作为装饰。

饭店的装修设计是中、西、日三结合的形式,风格独特,情调浓厚,墙上有张大千画的竹子,30年代著名摄影师郎静山先生的作品、郭沫若亲笔手书的“沁园春”。过道有鸟笼、鱼缸,还有色彩协调的盆栽花草点缀。同时,锦江饭店还首创了一次性筷子,瓷器餐具上印着专属的标志——竹。

锦江川菜馆开业后生意爆满,大家也都想看看曾经的都督夫人开的川菜馆到底有什么不同。确实,这个都督夫人出手不同凡响。当时的上海滩川菜还籍籍无名,董竹君对川菜进行了非常大的革新。比如说追求色香味,避免重油、重盐。再比如说燕窝上面放一粒红樱桃,在烤鸭边上搭配七彩的果蔬等,一下勾起了人们的食欲。當然出众的就餐环境,也让董竹君的锦江小餐馆成为挑剔的上海人流连忘返的好去处。连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到上海访问,都点名去吃锦江餐馆的香酥鸭子。

锦江川菜馆的成功,不仅是依靠董竹君昔日的都督夫人的名号,更与董竹君严格管理和经营理念有很大关系。董竹君对饭店的管理非常严格,有一整套细化的流程和规则,甚至规定了服务员倒茶的姿势和仪态。此外,董竹君深知要想把锦江川菜馆在上海做大,必须将其打造为文化品牌。

据说锦江川菜馆生意好到连杜月笙都要排队的地步,过道都摆满了桌子,菜品需要从顾客头上传递。后来董竹君在杜月笙的帮助下扩充了店面,成为上海首屈一指的餐馆。扩充店面后,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搞了一整套饭店的管理方法和制度,这套制度后来沿用了几十年之久,还培养出来一批中国酒店管理方面的精英人物。

世纪人生,现代传奇

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董竹君的锦江川菜馆成为不少革命人士的避难所。她为抗日前线捐款捐物,支持抗日,创办《上海妇女》杂志,为女性发声。

1940年,日本人盯上了董竹君,希望利用她为日本人办事。为了躲避日本的威逼利诱,她带着女儿出走菲律宾,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又辗转回到上海。此时的锦江饭店已被代理人弄得面目全非,国内形势又一片混乱,但董竹君依然惨淡经营着她的生意。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上海市决定设立一个安全高级的食宿场所接待贵宾,董竹君接受任务将锦江两店合并,改名为“锦江饭店”,还将自己所赚的15万美元、饭店全部捐献给国家。她因此也成为周恩来总理的座上宾,连续做了七届的全国政协委员。

文革期间,董竹君被批斗并入狱,受了5年牢狱之灾,于1972年被批准保外就医。1979年,董竹君被平反。1997年董竹君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留给世人了一本47万字的自传《我的一个世纪》。

历经了晚清、民国、新中国,董竹君的一生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出身在旧中国社会底层,贫穷、饥饿始终伴随着她的童年,她却从不认命。她出身青楼,毫无背景毫无靠山,靠着自己坚定的信念,成功逆袭为杰出的女企业家。婚姻不幸,没有自怜自艾,反而坚强出走,像娜拉一样主宰自己的命运。历经人生低谷,没有将她击垮,反而激发更高昂的斗志,打下锦江饭店这块金字招牌。

董竹君用不凡的经历,在乱世中书写自己的传奇。

猜你喜欢
青楼锦江饭店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岂徒狭邪之是述,艳冶之是传也哉!”——明代昆腔传奇青楼戏探赜
《和平饭店》打破套路 步步为营
从小饭店到40家店 四年天天排长队
长富宫饭店
唐朝职业差评师,不混淘宝混青楼
长富宫饭店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