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均
一款高保额、低保费、免体检的“百万医疗险”产品在支付宝、微信等平台上热销,成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网红保险产品。
BAT推波助澜,30多家险企的产品轮番站在了“保险页面”上,撬开了线下实体保险难以企及的“亿万市场”。
对于百万医疗险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保证投保”“免赔额”“保额虚高”“理赔难”上。坦率地说,百万医疗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30多家险企同台竞争
2015年众安财险的尊享e生是市场上的第一款百万医疗保险。之后两年间,三十余款“百万医疗险”产品占据了各大互联网平台。
安联臻爱、平安E生保、安心一生、太享E保、超E保、百医百顺、爱健康百万医疗、I无忧百万医疗、天地关爱、全民E保、慧享E生、E生无忧、泰康健康尊享B、华夏医保通、乐健一生、安康百万医疗保险、天安人寿健康尊享住院医疗险……
几乎所有的百万医疗保险的特征都如出一辙:低保费,从几百最多是几千;保额却都是百万级别的;保障期限一般为一年;免赔额一万元、最近甚至进化成0免赔额、全家共享万元免赔、6年累计万元免赔等;其他尚有垫付医疗费、开通绿色通道等服务升级;甚至还有预约医疗等贴身服务。
从普惠性、消费者的角度而言,这确实是个好产品。
以第一例百万医疗保险—尊享e生为例,年龄36歲的女性,其可获得年度600万保额,一年保费仅为286元。“这么少的钱,就能获得这么高的医疗保障,这直接击中了消费者需求痛点。”人保济南营业部资深客户经理李明力(化名)告诉记者,相比线下各家保险公司的重疾险来说,保费明显降低、投保的过程也只要动动手指即可完成。并且,它的投保标准不高,消费者不需要体检,只需承诺未患病,按照条款投保人有一个月的等待期。
一时间,百万医疗保险成为“网红”产品,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参与进了这场竞赛,摇身成为“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支付宝、微信、小米、京东均有大批产品在售。
甚至当他们意识到“这块市场”,开始有意识弱化险企本身,开始凸显自己的地位,推出了以自己命名产品,最典型就是腾讯微保、支付宝好医保等,消费者甚至误以为这是腾讯或者支付宝的自家产品呢。无形中,靠着平台魅力,打压了险企的其他“产品”。
商业蓝图
相比线下保险目前的推销难度,人群受众面窄,保费高,百万医疗险的市场是巨大的。有数据显示,中国过十亿的人口红利将催生超级广阔的百万医疗险市场,而这一百万医疗险市场将会衍生出数千亿元的大健康市场。
与此同时,百万医疗险对于各大保险公司而言,还是一个链接用户的“好时机”。李明力拿人保的“好医保·长期医疗”举例,“这款在今年五月才登上支付宝平台,承诺保费在400万,并且保证续保到100岁。开展此项业务半年,好医保保费收入登上亿元平台,保费增幅超过200%。”
相对来说,作为一年期产品,百万医疗险产品的风险较小。其赔付率可控,且费率及是否续保的主动权掌握在保险公司手中,可调节性高。一旦面临过高赔付率,尚有“停售”的终极杀招。由此,相比线下重疾险的“赔付官司”,保险公司乐意以利争取到更大市场,并且随着受众增多,各保险公司可趁机在互联网上丰富产品线,如今在医疗险之外,还有“吃货险”“手机碎屏险”“失业险”等险种独辟蹊径反而更能吸引眼球。
备受争议
平安保险济南营业部医疗险客户经理心雨最近遇到很多客户来咨询,到底要不要买百万医疗险?“它是一款社保与商业保险之外的辅助型产品,并不是商业保险的替代品,如果你是经济能力比较好的客户,我建议你的保险方案是社保+商业保险+百万医疗保险。”
心雨指出,其实百万医疗险相比线下的重疾险,其保险的“疾病种类”要少得多,并且很多重大疾病并不在保障范围内,比如有的百万医疗险明确指出,原位癌不属于恶性肿瘤,不能赔付。另外,很多百万医疗险的免赔额,有的是累计一万,有的是一年内免赔额是一万,“不管是百万医疗险,还是重疾险,健康险本来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险种,投保人一定要仔细了解产品和赔付条约。”
市民董女士在浏览支付宝保险页面时,发现一例投诉贴在评价栏,该消费者当时买了一份百万医疗险,但是等到他想去报销手术费时,却被判定为“骗保”。原本购买时他窃喜少了“体检”这一程序,以为能够趁机钻空子隐瞒“有病在身”,却不想医保卡买药记录出卖了自己的“疾病”。这位消费者特别指出,一般年轻人的医保卡经常被父母拿去买药,一旦父母购买了《保险条约》告知义务里面的任何疾病的药品,就会视同有过病史,一旦发生保险理赔,就会被拒赔。实际上,虽然没有“体检要求”,但却要遵守“告知义务”,如果被保险人在过去两年因病住院、手术或连续服药30天以上,则必须告知保险公司,否则会被拒赔付,也损失了保费。
因为,根据《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三条和第七条规定,短期健康险是不保证续保条款。
由此导致即使这类保险的条约上,有的写的是“连续续保”,有的写着“保证续保”。这两者续保保证,都可能存在保障期结束后,产品就下架的风险。一旦产品下架,消费者就得另寻一款产品替代。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连续续保”的保费会随着保险人的年龄、医疗费用水平变化、本保险合同整体经营状况而增加,但是在线下购买重疾险时,往往保费是固定的。
对此,专业人士分析,险企对未来长期风险的测算难度很大,一款医疗险产品很难做到在不调整费率、不因是否理赔就保证续保的情况下长期保持健康经营。”也就是说,连续续保可能会影响利润。
为此,各大险企正在积极改善产品,有的产品为了凸显差异性,特别声明其保证续保期间内,被保险人保费不调价、不因健康状况或理赔状况被拒绝续保,从根本上保障被保险人的长期利益。
除了上述的争议,百万医疗险还面临着“含糊其辞”的指责。有用户Rhett在支付宝的保险评价中表达了他的质疑,“投保须知上写的被保险人年龄是46—70周岁,但是保险条款上写的是被保险人年龄18-65周岁,这么明显的冲突大家都没有看到吗?”另外有用户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理赔服务也不是很完善”“百万赔付都是噱头,是不是涉嫌虚假广告”……
面对种种争议,银保监会在近期对其拉起了“警报”。今年5月,银保监会启动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重点之一即为严查以营销为噱头、开发“奇葩”产品的行为,重点核查清理各公司产品开发设计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基础,随意约定保险责任、保险金额,追求营销效果,炒噱头、蹭热点,定价假设随意调整,数据造假,严重偏离经营实际等。
与此同时,银保监会公布了《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第二十四条明确指出“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按监管要求,各公司应在6月30日前进行全面自查并有效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