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
您手中的银行卡,不需要输入密码,不需要签名确认,“唰”地一下就支付了;默认开通,消费时认卡不认人,每天最高可被“刷”走3000元……这您放心吗?
根据中国银联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带有“小额免密免签”功能的卡片,目前全国大约已发出超10亿张。针对近期颇受争议的“小额免密免签”功能,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默认”开通遭质疑
市民王先生最近在某银行办理了一张银联芯片信用卡,拿到卡片后消费时发现,不需密码也不需签字,钱直接就被商家“挥卡”刷走了。王先生询问银行才了解到,原来自己的这张卡被默认开通了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而在办理卡片时却没有人提示过他。
刘女士在餐厅刷卡结账时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自己还未输入密码,服务员已经拿起银行卡在POS机上刷了一下就说“可以了”,消费支付已经完成。在得知自己的银行卡有这种免密免签的功能后,刘女士感叹支付便捷的同时,也隐隐担忧:万一银行卡不小心丢失了,很可能被盗刷啊,这风险还真不小。
“手机支付一般还有手机密码或指纹解锁作为一层保护,这个卡如果丢了就相当于直接丢钱了。”刘女士担心地告诉记者。
近期,部分银行把银行卡小额免密免签支付业务的单笔限额上调至1000元,上調理由是原有的单笔300元限额已经无法满足持卡人的支付需求。然而对于不少持卡人来说,却全然不知自己的银行卡已经被默认开通了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
对于默认开通的 “小额免密免签”功能,许多持卡人反映:“不输密码不签字就能消费,我怎么不知道我的银行卡默认有这个功能?”“办卡时为什么不提醒用户?“”在银行预留了联系方式,为什么银行方面不问问持卡人是否同意就随便开通这项功能?”“万一丢失卡,被别人盗刷了怎么办?”
针对大家的各种疑问,记者在济南多家银行进行了走访测试,结果显示,当前多数银行新发的银联芯片卡全部默认开通了小额免密免签支付业务,但该项业务的开通却不需征得持卡人事先同意。
记者走进邮政储蓄某网点,提出要办理一张借记卡后,被要求填写一张纸质《个人账户申请书》,该申请书背面包含《邮政储蓄银行个人存款账户管理协议》在内的3份使用协议,填好这些文字资料后,先在柜台进行人工办卡,然后又尝试在自助发卡机上进行办卡操作,都没有得到有关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已默认开通的风险提示。
仔细阅读相关协议后发现,上述协议均未对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进行任何阐述或提示。在柜台履行相关开卡手续的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也没有提示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已默认开通。在离开柜台前,记者询问该工作人员是否还有提示信息,该工作人员才好像突然想起有什么事一样,匆忙地说:“有个免密免签支付的内容……”而当记者提出,因为认为不安全,不想开通此项业务,工作人员表示“无法关闭,系统一直提示错误信息”。
专家则认为,银行开通便利化服务虽然是时代所需,但是客户的知情权还应被高度重视并保护,否则再好的服务也无法完全得到客户的认可。
“赔付设上限限时”不合理
默认开通的“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如果感觉不安全,能否自行关闭呢?记者带着这个问题体验取消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过程中发现,部分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对于如何取消也并不清楚。
在工商银行,一位工作人员称“柜台无法关闭该功能,只能拨打客服操作”。在银行自助机器上,记者操作尝试关闭信用卡的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操作后,功能被顺利关闭。但是对于借记卡,工作人员则称功能无法关闭,只能把免密免签限额调整为0,“反正调成0也就用不了了,不用担心。”这位工作人员说。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记者此前拿着该借记卡在自助机器查询时,小额免密免签功能显示为关闭状态,但在柜台查询却是开通状态,对此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无法解释原因。
在部分银行的APP中,取消该功能的程序也是十分繁琐。有银行工作人员自称,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确实带有一定风险,连她自己都把该功能关闭了。
据测算,目前约有10亿张银行卡因开启免密免签功能面临风险。而免密免签功能一旦因各种原因遭遇盗刷,赔付问题将相当严重。
可万一卡真被盗刷了怎么办?银行又怎么赔付呢?对于小额免密免签支付的安全性,中国银联在其官网称,银联卡小额免密免签服务适用的银联芯片卡相比其他支付方式安全性更高,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还未发生过因芯片银行卡被复制导致伪卡欺诈的案例,且与手机等移动设备结合还可创新身份验证方式。不仅如此,中国银联还联合各商业银行为持卡人设置了专项赔付金,提供了72小时失卡保障服务。
这项72小时失卡保障服务究竟是什么意思?结合银联和各银行客服的回复,以及银联的官网信息记者得知:持卡人在挂失前72小时内的盗刷金额银联会给予赔付,但如果发生损失的时间超出72小时,则无法赔付。同时该条款限定,每位持卡人每年最高累计赔付上限为3万元。
对此,持卡人却并不“买账”。有许多持卡人留言表示,风险赔付不应有限额,更不应有时限,此类服务已有可对比的例子,支付宝、微信支付虽然不是这种默认开通的场景,但都是“风险足额兜底,赔付无上限”。据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如发生盗刷事件,均可以对用户做出不设上限、不做追诉时效的赔付承诺。
还有部分网友担心,银联卡的盗刷风险不仅来自卡片丢失或失窃,还来自非持卡人主观意志的冒名使用。“本来我想着银行卡是需要密码才能消费的,可孩子拿着我的卡直接刷卡消费了,去找商家却说让我自己报案,这种情况下难道银行没有责任吗?”
更有一些保守型的持卡人则认为,一旦卡片丢失未被及时发现,所造成的损失即便可以追回,也会在心里产生很强的不安全感,还不如在付款时多输几次密码多签几个字,资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有支付行业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判断,银联之所以对赔付机制设置众多障碍,其主要原因是对于“双免”功能安全性的不自信。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建议,对于已经被默认开启相关功能的老用户,从保障用户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银联和银行应该先关闭该功能,再以适宜方式告知用户,在获得用户的明确授权后重新开启“双免”功能。
所以, 尽管有关机构宣称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很安全,但其风险不可忽视。今后在开通此类业务时,还是应该考虑充分尊重客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通过技术手段让客户充分了解该项服务。同时也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资金安全监控和及时赔付机制,在技术和流程上不断完善,充分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