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谈食用菌栽培技术

2018-09-13 11:25李晓
科学种养 2018年7期
关键词:杂菌蘑菇菌种

李晓

一、食用菌定义及技术种类

食用菌广义上讲,是指一切可以食用的菌类,既包括真菌(fungus)和细菌(bacteria),又包括大型真菌蕈菌(mushroom)和小型真菌霉菌(mould)。例如:做酸奶的乳酸菌、做面包的酵母菌、炖小鸡的蘑菇蕈菌、做酱油的霉菌等。

狭义的食用菌,是肉眼可见、徒手可采的大型真菌的总称。通常所说的蘑菇,主要包括可食用菌的肉质、胶质大型真菌,如香菇、平菇、双孢菇、黑木耳、杏鲍菇、金针菇、毛木耳、玉木耳等,以及可药用木质、栓质或革质的大型真菌,如灵芝、云芝、桑黄、猪苓等。

食用菌大部分属于担子菌门,约占90%,如香菇、木耳等;少部分属于子囊菌亚门,约占10%,如冬虫夏草、松露、羊肚菌等。

目前,我国食用菌种类大致分为960多个分类单元,能够驯化栽培的有100余种,大规模商业化栽培的有40余种。商业化人工栽培的多为腐生型食用菌,可分为草腐菌和木腐菌(图1、图2)。

食用菌栽培技术,依据腐生类型分为发酵技术(fermentation technology)和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ology)。

发酵技术,在草腐菌培养料处理中也叫堆肥(compost),是将蘑菇喜欢的营养物质如稻草、麦草等植物残体和鸡粪、牛粪等动物排泄物混合堆积,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利用微生物分解、发酵制作蘑菇适宜生长培养基的过程。草腐菌发酵过程,是一个无差别邀请的盛宴,邀请周围环境中存在的所有微生物参与,尽情享用盛宴的过程。初始的培养料就是一个营养丰富的自助餐,每一种微生物各取所需,全部吃光自己喜欢的事物。为了竞争美味,每种微生物虽然没有尖牙利齿,但无所不能,互相残杀,有的分泌毒素毒害其他微生物,有的产生酶分解对手,有的利用高温杀死对手,青霉素、氯霉素、头孢霉素等统统登场,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宴会结束,食物耗尽,最后留下的是高温菌类。因此,好的发酵过程,是一个让每种菌类充分生长消耗的过程,以牺牲小分子、易吸收营养物质作为代价,让微生物彼此残害,最后只剩下一个利于周围环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以双孢菇为例说明,其发酵的过程,既是杀灭培养料中低温双孢菇竞争性杂菌的过程,又是培养高温型、双孢菇无害或有益菌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灭菌。所以,发酵成功结束,是在有菌的环境内,不生长杂菌。

无菌技术,是在细胞、微生物纯培养及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一系列操作技术。食用菌菌种及木腐菌生产是在无菌条件下的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条件是指培养基和接种工具的绝对无菌,以及冷却、接种、培养环境的相对无菌。无菌技术中灭菌是无差别杀死所有竞争性微生物。无菌技术制作的培养基是一个不具有免疫力的肥美蛋糕,如果无菌环境受到破壞,微生物会不请自来,疯狂生长,污染将难以控制。

二、食用菌栽培原理及特点

笔者用“123理论”概括食用菌栽培原理。“1”是要深刻理解“1个字”(菌字),“2”是要完全明白“两件事”(做饭和建房),“3”是拥有“3个设备”(一锅一灯一箱)。掌握了“123原理”就能生产食用菌。

1. 理解1个“菌”字

“菌”既包含细菌又包含真菌,真菌中包含大型真菌蕈菌和小型真菌霉菌。我们种植食用菌的目的是要获得大型真菌,如木耳、香菇、金针菇等,除大型真菌外,所有菌都是杂菌或病菌。凡与目标栽培的食用菌竞争营养的,均称为杂菌,如绿霉、毛霉、链孢霉、曲霉、青霉等,鸡腿菇在双孢菇栽培中同样被视为杂菌。凡造成目标栽培的食用菌病变、畸形和死亡的,均称为病菌,如造成黑木耳“流耳”病害的细菌及双孢菇死亡的枝霉菌等。因此,“菌”在食用菌栽培中,既有我们需要获得的,又有我们需要隔离的。

“菌”有以下4个特点:

①个体小。“菌”通常称微生物,因为“菌”的个体或在个体发育的大部分时间段显得十分微小,难以用肉眼发现。细菌形体,通常以微米为测量单位,须用显微镜放大数百甚至上千倍才能看到。一般球菌的直径约l微米,中等大小的杆菌长2~3微米、宽0.3~0.5微米,而大部分霉菌孢子的直径为2~10微米。因此,食用菌栽培可以说是在和分布在环境各处、众多看不见的敌人作斗争的过程,无差别的杀死或控制周围的一切杂菌和病菌,完成食用菌生产的纯培养。

②数量多。自然状态下,“菌”的数量太多,几乎无法计量,食用菌栽培通常引入无尘车间洁净等级的概念,食用菌、医疗及食品微生物工作者通常熟知的百级、千级、万级、十万级实验室,是指每立方米内的尘埃粒子数量。尘埃粒子是微生物的飞行器,每个尘埃粒子上可以乘坐上百位乘客(细菌或霉菌孢子)。无尘车间等级划分:百级≥千级≥万级≥十万级≥百万级。越排在前面,级别越高,食用菌无菌车间等级最常见的是万级和十万级,局部接种区域为百万级。无菌区域随着人员和物品的流动,以及工作时间的延长,会发生动态变化。比如接种间,消毒灭菌后达到了万级标准,而接种人员数量、工作时间、衣着、工作习惯、职业素养等因素则会时刻影响无菌间级别的变化。因此,如何建立、维护无菌环境,在食用菌生产中尤为重要。

③繁殖快。细菌繁殖速度惊人。大肠杆菌在实验室内,世代时间为20分钟,按此计算,8小时后,1个细胞可繁殖200万以上,10小时后超过10亿,24小时后,细菌繁殖的数量将难以统计。因此,食用菌生产尽量在2~3小时装满1锅后进行灭菌,若生产1锅时间过长,第一批料装袋后存放时间过久,则会发酸腐败。霉菌,如链孢霉孢子萌发、菌丝生长速度极快,特别是气生菌丝顽强有力,能穿出菌种的封口,挤破菌种袋,形成数量极大的分生孢子团,具有当日萌发、隔日产孢、高速繁殖的特性。20~30℃的温度范围内,在斜面培养基上,1昼夜可长满整个试管;在木屑及棉籽壳培养料上,蔓延迅速,传播力极强。发菌室若发现一部分菌袋被链孢霉感染,菌袋受污染,料面迅速形成橙红色或粉红色的霉层。霉层如在塑料袋内,可通过某些孔隙迅速布满袋外,潮湿的棉塞厚可达1厘米。3天后整个生产场地都布满了红色的孢子,菌袋一经污染很难彻底清除,常引起整批菌种或菌袋报废,造成毁灭性损失。霉菌来势猛、蔓延快、为害大,一旦大面积发生,很难控制、很难清除。

④无处不在。“菌”虽小,却无处不在,比如:空气,土壤,水,人体内、衣服上、皮肤上、手上、口腔里、肠胃里……人体既是“菌”的发生器,又是无菌区域最大的污染源。因此,食用菌栽培的无菌区域尽量用机器替代人工,尽量不使用起尘的设施和有机的器具。

2. 明白“做饭和建房”

食用菌不同于自养型绿色植物,只能将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能量和碳的来源摄入体内,转化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其生长发育过程类似于人类和动物,需要食物(饭)和安逸舒适的环境(房)。因此,成功的食用菌生产者,视蘑菇为孩子,为他做好吃的饭、建舒适的房。

蘑菇小的时候,由生产者提供马铃薯汤汁加葡萄糖的高营养易吸收的PDA培养基,住在玻璃试管、平板的无菌育婴室内或放在恒温避光的培养箱内(称母种生产)。蘑菇长大些了,生产者为其提供小麦、玉米等相对难吸收的谷粒,并将其放在稍大一点的瓶罐或恒温避光的培养室内(称原种生产)。当蘑菇成年时,蘑菇会吃木屑、麦麸等粗粮,这时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超长加宽的塑料袋成了蘑菇的工作室,温室、大棚、林下、田野以及人工气候室成了蘑菇的生长环境。因此,食用菌生产的过程,就是分阶段提供营养配餐、按目标提供适宜住处的过程。

3. 拥有“一锅一灯一箱”

食用菌的无菌技术,既需要培养基和接种工具的绝对无菌,以及接种环境的相对无菌,又需要“一锅一灯一箱”设备设施(图3、图4、图5)。

“一锅”(灭菌锅,高压或常压)可以通过温度和蒸汽杀死一切生命体,使培养基绝对无菌;“一灯”(酒精灯)可以高温灼烧一切生命物质,使接种工具绝对无菌;“一箱”(接种箱,超净工作台或无菌室)可以创造相对密闭的孤立环境,通过多种消毒、灭菌手段,达到相对无菌的标准。

初始阶段的菇农,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利用简陋的设备设施(一个手提式高压锅,一个酒精灯,一个接种箱)实现菌种的纯培养和蘑菇栽培。随着资本投入的增加,一锅变成了多锅,常压变成了高压,小锅变成了大锅,接种箱变成了超净工作台,工作台变成了无菌生产车间,从而实现工厂化生产食用菌。

三、无菌化原则与传统栽培优势

现代工厂的食用菌生

产坚持无菌化、纯培养的原则,而传统食用菌生产则坚持带菌生产、优势培养的原则。

无菌化和纯培养要求培养基、接种工具绝对无菌,接种环境无菌,通过资本、设备、工艺创造一个无菌化的理想状态。只有保证一个目标菌株生长,才能达到自然生产的目的(图6)。

优势培养是简陋设施条件下,栽培好食用菌的一種黄金法则。明白“菌”存在的广泛性,尽可能地降低杂菌基数,削弱杂菌的战斗力,不给杂菌生长留有余地,为目标菌株的群体性生长创造优越环境,使栽培菌株同杂菌在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抑制和杀死杂菌(图7)。

1. 无菌化原则

无菌化原则就是要创造一个无菌的环境,尽可能做到不造“菌”、不积“菌”、不带“菌”、能除“菌”(图8)。

①不造“菌”。食用菌栽培的环境中除了培养基之外,尽可能避开一切能够产生和制造“菌”的物质,不使用木头的器具和有机的物质,如纸板、纸盒、棉布等造菌的物体,尽量用机器代替人工。

②不积“菌”。地面、墙面、台面要光滑不起尘,结构要平滑无缝隙,易清洗,不藏污纳垢。

③不带“菌”。无菌区域和不洁净区域分开,人员、物品、气体流动要从设计原则上严格把关,人员着装、物品及运输工具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无菌区正压无菌风,确保不想要的“菌”不能进入无菌区域。

④ 除“菌”。运用物理、化学、辐射等消毒、灭菌手段,采用高效过滤系统,创造无菌正压区域,利用臭氧、强氧化剂、紫外线等杀菌措施,把无菌区域内的漏网之“菌”及时清除,

保证环境的无菌级别。

2. 优势培养原则

优势培养原则是让接入培养基中的目标菌株,在与

其他杂菌竞争领地及争夺养分的过程中占有绝对的地位,保证菌种活性、菌种数量和菌种抗逆具有明显优势。

①菌种活性优势。生产使用的菌种和杂菌的孢子对比,菌种处于快速生长时期,杂菌孢子则处于萌芽期,使菌种争夺养料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了使食用菌的生长更具竞争优势,必须使用刚培养好、生长最旺盛的菌种,不能选择老化、退化、有病虫害的菌种。接种后,短时间内菌种快速萌发、快速定植,迅速占领料面,不给杂菌萌发滋生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②菌种数量优势。大量接入菌种是传统栽培的关键点。香菇长棒打孔栽培中,单面四孔或双面五孔,塞满菌种后,占菌棒体积为15%~20%,菌种萌发生长后,可快速覆盖整个孔面,同杂菌竞争优势明显。北方黑木耳栽培,插棒体积占整个菌棒的20%左右,填满菌种后,即使接种环境相对开放,接入部分杂菌孢子,黑木耳菌种仍优势明显,迅速占据培养基质,不给杂菌生存空间。而用单根枝条菌种的,因为留有太多杂菌生存空间,污染率较高,建议插入多根枝条菌种。

③菌种抗逆优势。所谓逆境就是不适合食用菌生长环境,如低温、高温等不利环境下具有生长的特性,就是抗逆性。在5~10℃低温条件下,滑菇(图9、图10)、香菇菌丝能够生长,大部分杂菌孢子则不易萌发。东北地区半熟料栽培滑蘑和香菇,可利用菌种的抗逆优势,在低温季节接种、发菌、养菌。一些食用菌栽培成功与否,与杂菌竞争往往只有1~2℃的差距。

作者简介:李 晓,副教授,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科学与技术系主任,黑龙江省特聘专家,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商务部援外技术专家,12316专家,主要从事食药用菌的教学、科研和产业化开发研究工作。联系地址:吉林省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邮编:130118。

猜你喜欢
杂菌蘑菇菌种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茶树菇感染杂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生产食用菌 石灰用途广
蘑菇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探讨
蘑菇伞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
杂菌污染对固态发酵食醋返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