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萍
(高邮市人民医院产科,江苏 高邮 225600)
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产妇并发症,是指产妇在产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产后出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上应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提升产后护理质量,预防出血性事件发生。我院通过对产后产妇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显著降低了产妇产后的出血量,现对实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全部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观察组产妇的年龄在21~46岁,平均年龄为(28.1±6.4)岁;初产妇44例,经产妇22例;平均妊娠时(38.2±3.1)周。对照组产妇的年龄在22~45岁,平均年龄为(38.6±3.4)岁;初产妇 41例,经产妇25例;平均妊娠时间(38.4±3.1) 周。两组产妇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类型为回顾性分析试验,试验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加强对产妇的产前常规巡视,掌握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帮助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耐心解答产妇及家属提出的疑问/问题,与产妇及家属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保持态度平和,耐心做好相关解释工作。观察组产妇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1)加强心理护理:产前对产妇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帮助产妇明确分娩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取得产妇的积极配合。对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积极调节,帮助产妇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态度,对于进入产房后仍感到恐惧、焦虑的产妇,应尽量安抚产妇情绪,帮助产妇转移注意力[1]。(2)分娩准备:协助产妇做好分娩中的各项配合工作,指导产妇正确的呼吸方式,通过按摩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分娩前指导产妇进食高蛋白、无刺激及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充足体力。(3)产程护理干预:做好产妇的护理工作,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指导产妇正确的呼吸方法。对有出血倾向的产妇,在第二产程中可遵医嘱向产妇注射适量葡萄糖溶液,进入第三产程后,在胎儿娩出后根据医生要求给予合适剂量的催产素,以促进子宫收缩和胎盘剥离,缩短产程时间。(4)产后护理:产后需加强对产妇的护理巡视,严格监测产妇是否出现阴道出血、子宫收缩、膀胱充盈情况,定期测量产妇的血压,并做好护理记录。(5)产后出血护理:对于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应指导其去枕平卧,同时做好产妇的保暖工作,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准确测定产妇的失血量,常用的失血量测定方法为称重法和面积法,协助医生评估产妇的出血原因,帮助产妇按摩正确子宫,加强宫缩以起到止血作用。做好产妇的会阴部清洁,记录恶露颜色、气味、量以及会阴伤口情况,全部用药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及护理满意度比较[n(%)]
产后出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产后出血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产道裂伤、子宫收缩机能减退、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均可能增加产后出血风险,而产后出血量较大时可引起休克,甚至诱发体内多器官衰竭,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2]。产后有效护理干预是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和保证产妇产后出血得到及时施治的重要环节。
我院通过对产后产妇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产前和分娩过程中对产妇的身体各项身体机能及胎儿的情况进行监察,对于存在高危出血风险的产妇,应做好输血应急准备,并对产妇进行正确的手法按摩,缓解产妇的子宫痉挛引起的疼痛症状,产后加强对产妇的巡视,做好一切应对产后出血的准备[3]。
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提示对产妇实施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产后出血,提升产妇的人身安全,并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因此临床上应尽一切可能尽量预防产后出血,同时做好产后出血的处理工作,保证产妇安全。综合性护理干预是一种良好的护理方法,对预防产后出血和提升产妇护理满意度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