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瑜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500)
哮喘的发生通常是因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一种慢性气道炎症,这一种炎症表现大多会同时伴随出现气道反应性升高现象,并由此引发反复性喘息、气促及咳嗽等多种症状,且患者发病多在夜间或凌晨[1]。有研究指出,临床上在对哮喘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增强对患者临床疗效。对此,本文将针对常规护理与全方位护理在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及满意度方面的作用价值展开分组探讨,现报道如下。
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4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5.4±12.7)岁;病程10个月~12年,平均病程(5.4±2.1)年。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6.1±12.3)岁;病程11个月~12年,平均病程(5.5±2.3)年。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病情监测、运动指导、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开展全方位护理干预。①日常护理。指导患者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远离过敏源;确保室内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清洁;定期巡视病房,确保患者睡眠充足。②饮食护理。哮喘的发生与接触过敏源紧密相关,盲目性的饮食行为是引发患者哮喘的一大主要原因,对此,在对患者开展临床护理时便应当为患者制定出科学化的饮食方案,注重饮食的均衡性,嘱咐患者可多进食红枣、核桃、阿胶等食物,减少甚至杜绝生姜、大蒜等刺激类食物的摄入;多进食维生素含量丰富的瓜果蔬菜及各类高蛋白食物。③心理护理。哮喘患者常常因为病情时间长,治愈难度大,较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此,相关的护理人员应采取和蔼、亲切的态度与患者开展沟通交流,增强患者自信心[2]。
①护理后测定两组患者的PaO2、PaCO2、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②采用我院自行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向患者发放,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分,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经临床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s)
组别 PaCO2(mmHg) PaO2(mmHg) FEV1(%) FEV1/FVC观察组(n=42) 36.29±2.40 90.49±3.07 44.03±14.93 40.31±12.87对照组(n=42) 53.43±8.51 85.42±4.32 38.54±16.37 35.11±10.62 t 12.563 6.200 1.606 2.020 P<0.05 <0.05 <0.05 <0.05
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了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后,其中观察组:非常满意35例,满意6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97.62%;对照组:非常满意23例,满意11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80.95%。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哮喘疾病的临床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升高的发展趋势,患者发病时间大多集中在晚间及凌晨,这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最为显著[3]。目前临床上在治疗哮喘时除了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外,同时对患者开展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样至关重要。
导致哮喘患者发病的机制主要是以免疫功能障碍、神经兴奋、呼吸道感染等因素为主,全方位护理便是一种基于对患者病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来对护理方案做出适当调整的一种护理模式,能够促使患者调整好治疗心态,更加积极且主动地配合各项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以促进预后恢复[4]。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应用了全方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肺功能指标与护理满意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哮喘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措施效果显著,有着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