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华 杨 璇
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管理活动,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利用对供应链“四流”的整体考量,融资组织者通过专门的融资设计为资金需求方提供的一系列综合性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的产生是为了解决链上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难题,然而,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供应链金融在实际操作中尚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从目前中国供应链金融活动实践看,出现了一些欺诈和套取资金的行为,其中最典型的是 “三套行为”、“重复或虚假仓单”、“自保自融”以及“一女多嫁”等。“三套行为”是指为了获得金融收益而实施的套利、套汇和套税行为。套利、套汇是指利用利率或汇率的波动,制造虚假的贸易和物流赚利差和汇差,或在银行利用大量存贷和流水来赚得银行的低利率再贷出去;套税则是利用货物和票据之间的不一致来赚得相应的税收利益。“重复或虚假仓单”是指借款方与仓储服务提供方恶意串通,将他人的货物或者对同一批货物重复开立多张仓单,通过向多个融资机构重复质押获得贷款,例如,震惊全国的“上海钢贸案”、“青岛港骗贷事件”等就是这种状况。“自保自融”则是指供应链金融活动中的借款方和担保方、物流仓储提供方具有亲属或朋友等密切关系,或都由借款人实际控制,从而套取资金,近年来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广东纸浆案”。“一女多嫁”在近年的实践中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理解,即借款方从多个融资方骗取资金。综合上述现象可以看出,并不是单一因素导致了这些骗贷行为,而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例如,行业市场波动巨大导致大宗物资价值贬损、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合谋骗贷、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主要质押物即仓单的审核存在漏洞、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即对担保流程长期忽视等,这些因素都值得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加以关注。
目前,业界和学术界对供应链金融中风险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金融研究的范式之下,如多数文献对信用风险、交易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讨论等,提倡通过提高执行人员操作水平、加强对融资企业的资质审核等手段来进行风险的防范。然而,基于对实践的思考,我们认为从金融角度来理解风险是不够的,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和融资活动的结合,其风险具有传导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特征,由于供应链企业之间相互依存,加上金融的“粘合”作用,风险更容易被扩散和传递,并且会随着供应链的网络规模和关系的改变、融资模式的创新以及外部环境波动发生演化。[注]Trkman,P., and K.Mccormack.“Supply Chain Risk in Turbulent Environments—A Conceptual Model for Managing Supply Chain Network Risk”.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9, 119(2):247-258.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阶段,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是产业供应链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叠加与融合,单纯从金融管理的视角对金融风险进行定义已经不足以展现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全貌。正是由于供应链管理活动中各层面的风险驱动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供应链的断裂和融资体系的崩溃。
为了更加充分地理解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以及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本文试图跳出传统金融研究的思考逻辑,结合目前供应链金融理论和实践发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供应链金融主要的风险来源有哪些?不同来源的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机制如何,即对供应链中融资绩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怎样从供应链管理出发,对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现有的文献中,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视角,即“供应链导向”和“金融导向”。前者主要涉及对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货等营运资金的管理,目的是通过各种金融甚至是非金融手段实现对供应链中资金流的优化。[注]Hofmann, E.“Supply Chain Finance: Some Conceptual Insights”.Beiträge zu Beschaffung und Logistik, 2005: 149; Pfohl, H.C., and M.Gomm.“Supply Chain Finance: Optimizing Financial Flows in Supply Chains”.Logistics Research, 2009, 1(3-4): 149-161.后者主要是以向供应链中企业提供金融产品为核心,侧重于反向保理等产品的设计。[注]Basu, P., and S.K.Nair.“Supply Chain Finance Enabled Early Pay: Unlocking Trapped Value in B2B Logis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Systems & Management, 2012, 12(3):334-353;More, D., and P.Basu.“Challenges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A Detailed Study and a Hierarchical Model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an Indian Fir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 2013, 19(4): 624-647.然而,基于金融视角来研究供应链金融,脱离了管理研究的范式和供应链情境,一般都是短期导向的。
同样地,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问题上,已有研究大多数也是在“金融导向”的视角下进行的。大多数学者仍停留在定性研究的阶段,主要按照《巴塞尔协议》(BaselCommitteeonBankingSupervision)中列举的金融风险类型,对供应链金融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识别。例如,巴斯凯(N.P.Barsky)等基于风险过程控制理念建立了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分析的概念模型,在模型中将融资风险分为融资过程风险、信息技术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环境风险和基本结构风险五类。[注]Barsky, N.P., and A.H.Catanach.“Evaluating Business Risks in the Commercial Lending Decision”.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 2005, 20(3): 3-10.李毅学将供应链金融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类,前者包括宏观、行业和供应链系统三个层面的风险,后者则主要是信用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和操作风险。[注]李毅学:《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也有学者专门根据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和特征区分出特定的风险。郭清马认为供应链金融在参与主体、融资模式和契约设计方面的特殊性带来了其运作中的特定风险,如核心企业的道德风险、物流企业的渎职风险和中小企业的物权担保风险。[注]郭清马:《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其风险管理研究》,载《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0(2)。邹武平根据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将风险划分为存货质押融资风险、应收账款融资风险和预付账款融资风险。[注]邹武平:《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及其防范》,载《网络财富》, 2009(16)。孙敏和童映磊主要列举了供应链金融活动中所存在的市场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委托代理风险、纠纷风险和灾害性风险等。[注]孙敏:《供应链金融给各方带来的优势和风险及对策分析》,载《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 32(10);童映磊:《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分析及防范》,载《金融经济(理论版)》, 2010(12)。然而,完整的供应链金融应当包含供应链管理特征和金融功能,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识别与管控,如果只着重对各类金融工具的讨论,则难免过于技术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理解供应链金融是如何从产业供应链中发展演变而来,回归到供应链管理本身的情境之下来考察供应链金融活动中风险的来源,进而对风险进行管理。
事实上,供应链金融活动的效果会受到供应链运营因素的影响,这是因为在供应链管理活动中,任何与预期结果的偏离以及由其产生的价值不确定性都可以被视为风险。[注]Jüttner, U., Peck, H., and M.Christopher.“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Outlining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3, 6(4): 197-210.当供应链中的参与企业或组织的流程及活动运行的实际状况与预期不一致时,可能会使参与供应链金融的企业及相关组织蒙受损失,这种消极的不确定性即供应链金融风险。[注]张涛、张亚南:《基于巴塞尔协议Ⅲ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载《时代金融旬刊》, 2012(12)。不确定性有三个来源,即供应链外部、组织外部(供应链内部)和组织内部,从而形成供应链金融运行过程中的三种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供应链网络风险和供应链企业风险。[注]Jüttner, U., Peck, H., and M.Christopher.“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Outlining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3, 6(4): 197-210;Rao, S., and T.J.Goldsby.“Supply Chain Risks: A Review and Typology”.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9, 20(1): 97-123.
外部环境中不能被供应链企业决定和控制的且会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被称为供应链外生风险。[注]Sheffi, Y., and Jr.J.B.Rice.“A Supply Chain View of the Resilient Entreprise”.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05, 47(1);Tomlin, B.“Managing Supply-demand Risk in Global Production: Creating Cost-effective Flexible Networks”.Business Horizons, 2014, 57(4): 509-519.在供应链金融活动中,宏观层面的金融制度、经济周期、产业政策,甚至自然、文化环境等变化,都有可能通过影响供应链活动改变企业的融资情境与要素。除了灾难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大部分与产业等相关的外生风险实际上是可以被感知并且应对的,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融资绩效的三个维度。举例来说,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应该被重点关注的外生不确定性,当经济下行或者衰退时,市场需求开始出现萎缩,实力较弱的企业可能出现破产倒闭的情况,进而达不到应有的投资回报水平,这类企业多从属于建筑、工业原材料等行业,例如前几年的需求低迷、价格持续回落是造成钢贸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类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活动务必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波动较大时融资的期限会缩短,额度也会缩减,而利率则有可能上升。另外,企业受到的最直接的外部环境影响还包括监管和政策环境,如果行业发展受到法律和政策的限制,则会对企业的盈利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该避免将贷款投放到监管不健全或发展受到政策限制的行业或领域。同时,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来说,技术的更新、自然灾害和市场需求变化会对农产品供应链中生产和分销有所冲击,在这种外部不确定性特别大的情况下,开展供应链金融活动时,融资利率会被提高以增加融资方的回报,或融资周期缩短、融资额度缩减以减少融资方的损失。
供应链金融是在焦点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优化的过程。[注]Lamoureux, M.“A Supply Chain Finance Prime”.Supply Chain Finance, 2007(4):34-48.在供应链金融中,焦点企业及其直接上下游企业是构成网络的最小单元,从核心网络向外扩散还包含了支持性机构,如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政府等主体。各网络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在风险方面也相互联结。[注]Ritchie, B., and C.Brindley.“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A Guiding Framework for Future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07, 27(3):303-322.供应链网络中内生风险的成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外包趋势下,企业逐渐依赖外部生产、分销和物流资源,如此不仅使所有权界限模糊,也令缺货等风险概率增大;二是供应链中由于企业的过度反应、不信任和信息扭曲等复杂行为,从而造成混乱效应;三是供应链结构惯性和必要反应能力的缺失,对环境和市场变化带来更大冲击。[注]Jüttner, U., Peck, H., and M.Christopher.“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Outlining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3, 6(4): 197-210.供应链体系运行的状态会影响供应链中中小企业即融资对象的信用评估。供应链的运营状况好,则交易中出现的不确定概率小,可以减轻链内企业的综合信用风险;反之,则会使链内信用风险加剧,使融资的代价增大,融资量减少,融资周期缩短。此外,如果供应链网络内部治理机制不清晰,由不确定性以及网络的扩散机制造成的采购风险、分销风险和需求风险就越大[注]Christopher, M., and H.Peck.“Building the Resilient Supply Cha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4, 15(2):1-13.,同时焦点企业作为融资组织者也会承担巨大的管理成本与控制成本,这就不得不通过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利率、缩短融资周期以及减少融资额度来弥补。
在供应链中,交易伙伴之间因为存在着对环境和交易本身的有限理性,伴随潜在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可能对从事供应链金融的企业及供应链整体运营产生不利影响,这就成为供应链金融活动中主体风险的来源。具体而言,供应链金融活动中融资需求方在行业或市场中的地位、自身的资源能力、运营效率方面的实力以及资产流通性等,都是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在传统的财务性资质审核基础上,供应链金融活动中对主体风险的评估还会考虑更全面的内容,例如,首先应该分析融资主体的资源和能力,及其在行业或领域中的地位,主要是该企业在市场开拓性方面是否具有潜力、在技术和创新能力方面是否存在欠缺等。如果融资对象欠缺这种市场和成长方面的资源与能力,不仅无法抵抗来自环境和网络层面的风险,而且会产生新的不利影响,使资金无法回收。另外,融资对象的财务状况和信用历史也是企业风险的考察点,例如企业的盈利率和资金运作效率,以确定各项资产的流动性状况。如果资产的流动性不能满足企业正常运营的需求,或者财务表现大大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出现虚假信息,都是存在风险可能的。此外,我国供应链中小企业的信用历史不完善,本身就是风险的一大来源,这给资金提供者进行有效评估造成了阻碍,信用较差的小企业因此必须付出较高的融资代价,即资金提供者必然通过提高融资的利率或者缩短融资周期以及减少融资额度等手段来减少风险造成的冲击。
布莱克曼(I.D.Blackman)、霍朗德(C.P.Holland)和韦斯科特(T.Westcott)在兰珀特(D.M.Lambert)和库珀(M.C.Cooper)对供应链管理进行分解[注]Lambert, D.M., and M.C.Cooper.“Issue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0, 29(1): 65-83.的基础上,提出供应链金融的战略要素模型,包含网络结构、交易流程和管理要素三个部分[注]Blackman, I.D., Holland, C.P., and T.Westcott.“Motorola’s Global Financial Supply Chain Strategy”.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3, 18(2): 132-147.。这三个维度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网络结构是供应链形成的组织方式,连接焦点企业及其供应链金融伙伴的各种组织性安排与关系,这种结构化的安排决定了参与各方在合作体系中的地位和位置。交易流程则是在结构体系中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与金融相关的交易全过程,或者说相互之间交易、物流和资金变化的过程,是供应链各参与方的行为互动过程。而管理要素是为了促进交易流程的顺利、稳定和持续,对交易行为、对象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手段。在供应链金融中主要表现为供应链信息系统,因为所有的供应链金融活动都要依赖于信息技术和信息的分享以及可视化来管理。上述三个维度的管理往往也相互作用,结构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具有客体属性,如果供应链结构不能包含所有相关的主体,形成不了相互作用的平台,则交易流程和管理就失去了相应的作用。而交易流程则决定了相互之间作用的方式、形态,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交互或合作,这一维度具有主体属性,没有交易流程,供应链只是一个网链结构,没有产生管理性行为。管理要素则是对客体和主体进行规制、调节和管理的手段,没有这一要素保障,供应链结构和交易流程就无法持续。我们认为,这三个维度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控提供了一种思路,可以帮助我们回归到供应链管理活动中,发掘供应链金融所对应的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结构表示供应链中主体的相对位置及关系,即企业所在的供应链网络是如何构成的、以何种方式相互联结、供应链成员以及供应链金融活动支持者(平台服务商、综合风险管理者以及流动性提供者)各自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供应链的结构及其设计会影响风险管理的效率及效果,供应链中任何节点企业所做的决策都有可能改变整体节点的数量和企业联结的模式,不同的供应链结构设计特征将能够使供应链具备一定的防范运营风险和金融风险的能力[注]Craighead, C.W., Blackhurst, J., and M.J.Rungtusanatham, et al.“The Severity 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Design Characteristics and Mitigation Capabilities”. Decision Sciences, 2007, 38(1): 131-156.,而且焦点企业应依据对不同伙伴特质的衡量结果进行供应链的结构塑造,从而有效管理企业所面临的整体供应链风险。[注]Trkman, P., and K.Mccormack.“Supply Chain Risk in Turbulent Environments—A Conceptual Model for Managing Supply Chain Network Risk”.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9, 119(2):247-258.
具体而言,结构维包含网络结构和业务结构两个方面,对应着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的基本逻辑。一方面,需要对供应链成员的主体网络结构进行考察,特别是融资对象和焦点企业在供应链生态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焦点企业的特征决定了供应链整体的特征[注]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因为焦点企业在供应链中扮演关键的协调和管理角色,能够为整体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并且在其供应链所在的行业与市场方面占据优势地位。[注]Levin, R., and M.Iansiti.“The Keystone Advantage: What the New Dynamics of Business Ecosystems Mean for Strategy”.In: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New York:Mcgraw-Hill, 2004.焦点企业通过能量扩散,能够利用企业信誉的外化和扩散,形成“信誉链”[注]罗正英:《信誉链假说: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放大》,载《上海经济研究》,2003(5);Song, H., Yu, K., and A.Ganguly, et al.“Supply Chain Network,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SME Credit Quality”.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 2016, 116(4):740-758.,克服信息不对称和中小企业的融资劣势;同时,焦点企业所扮演的平台角色,能够促进整个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改进生产率、激发创造力、增强竞争力,从而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控制也更加具有主动性。[注]Song, H., Yu, K., and A.Ganguly , et al.“Supply Chain Network,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SME Credit Quality”.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 2016, 116(4):740-758.此外,供应链金融活动支持者的供应链网络地位以及政府等制度环境的构建方的具体角色也是需要考虑的方面。例如,在供应链金融活动中,除了链上成员(及上下游)外,还包括平台服务者(主要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将供应链中产生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收集、清洗和整合,以供金融决策。目前在供应链金融中,核心焦点企业,如GE、UPS这类产业企业,或者第三方在线平台提供商,如美国Prime Revenue等,都属于这类主体)、综合风险管理者(通过掌握供应链运营情况,控制和管理潜在风险,并且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产品)以及流动性提供者(直接资金提供方,如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一个稳定、有效的供应链金融体系需要做到主体完备到位和角色清晰,通过对供应链结构的分析和设计,使各类主体充分参与,并且对每一项供应链金融活动开展时的边界所在进行划分,防范风险在供应链网络中的产生与扩散。[注]Basole, R.C., and M.A.Bellamy.“Supply Network Structure, Visibility, and Risk Diffusion: A Computational Approach”.Decision Sciences, 2014, 45(4):753-789.
另一方面,供应链本身的业务结构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开展供应链金融活动过程中,焦点企业应该合理地设计业务结构,采用各种有效手段或组合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实现业务结构的闭合。业务闭合指的是供应链运营中价值模式的设计、价值的实现和传递能形成完整、循环的闭合系统,一旦某一环没有实现有效整合,就有可能产生潜在的风险。例如,海尔日日顺和商业银行合作向下游经销商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中,不仅要把握经销商的销售预测、采购和贷款,同时还要通过控制和管理物流、实际销售和资金支付结算,形成完整、闭合的业务体系。[注]⑧ 宋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如果说网络结构是对供应链金融进行的贷前风险防范,那么业务结构则更多地从价值传递的角度保证了最终的资金回流,从而实现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业务闭合不仅需要作业活动(如技术、采购、生产、分销、销售等)的有效衔接,而且还要求各个环节能够实现经济价值的完整结合与循环流动。各节点企业之间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多方联动,提高协作效率,优化资金流动速度。
流程是指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供应链金融的高效和持久运作离不开供应链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的协调与配合。[注]李占雷、陈向南、任向阳:《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节点企业协调度研究》,载《商业时代》, 2013(33)。供应链金融还必须使线上和线下的各种流程高度融合,相互支撑、相互作用。[注]郭菊娥、史金召、王智鑫:《基于第三方 B2B 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演进与风险管理研究》,载《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1)。改善供应链流程的协调、企业之间或者内部的配合将能够提升供应链整体的弹性和敏捷性,增加企业和供应链对风险的反应和恢复能力。对于流程的管理和控制意味着要明确主体行为准则和利益分配规则,关键流程的失误和失效会引致供应链金融的巨大风险。[注]彭小龙:《基于FMEA的供应链风险识别和评估》,载《中国市场》,2011(2)。焦点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中的融资组织者和平台提供者,通过协调各交易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各企业主体的管理职能合理化,能够避免网络中出现混乱状态,增强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具体来讲,企业间外部流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要保证整体交易流程形成完整的自偿逻辑,将供应链金融活动植于每一个流程之中[注]夏泰凤、金雪军:《供应链金融解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优势分析》,载《商业研究》,2011(6)。,使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中所有可能的费用、风险等能够与供应链流程相契合,以确定的现时收益或者未来收益来覆盖。⑧在这样的要求下,物流的及时性与安全性、商流的合法性与广泛性、信息流的真实性和实时性,以及资金流的完整性,都必须能够促进至少不破坏供应链金融中相应的货物、要素的变现能力。特别是在供应链金融运营网络化的条件下,不仅需要静态地考察货物、要素的变现,还要动态地分析影响变现和收益的时空因素。例如,考虑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活动中融资借贷与交易流程的长短时间匹配问题,还款时间长或者分阶段偿还都有可能对最后的融资回收产生挑战,尤其是在中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中小企业不稳定、不规范的环境下,设计匹配企业供应链商流的分阶段偿更是十分必要。此外,也要对产生供应链收益的来源地进行衡量,防止在全球供应链运营或者国际贸易中因不同政治经济背景、不同交易管理、不同信用和行为规范造成的风险,从而维持交易的完整性和供应链金融活动的弹性。
另一方面,供应链整体以及链上企业尤其是焦点企业的内部管理流程也是对供应链金融进行有效风险控制的手段,即保证管理的垂直化和专业化,使管理流程可控。[注]Halinen, A., Törnroos, J.Å., and M.Elo.“Network Process Analysis: An Event-based Approach to Study Business Network Dynamics”.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3, 42(8): 1213-1222.管理的垂直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职能的设计,供应链金融的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内部甚至企业之间合理的结构以及职能对接。从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组织,需要在职能设计上综合考虑产品设计、供应链运营、营销、流动性、信息化等各个部门的责任,以及相互之间的制衡和协作关系。在管理体系上,要做到四个分离:业务审批与业务操作相互制约、彼此分离;交易运作和物流监管分离;开发(金融业务的开拓)、操作(金融业务的实施)和巡查(金融贸易活动的监管)分离;经营单位与企业总部审议分离。[注]宋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二是战略和管理的匹配。战略和管理的不一致,或者说由于战略扩张、目标畸形化导致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断裂,会放大风险的不利后果。通常,在初期阶段,金融业务与产业活动的结合较为紧密,焦点企业会聚焦其熟知的业务领域,对上下游合作企业的资格审核比较严格。然而,当焦点企业在行业或市场中初步取得了声誉和地位,以及大量资金进入或者投资者参与后,要避免为了扩大规模和占领市场出现的战略膨胀情况。对经营领域或客户资源的盲目扩大,会使管理体系和管理流程缺失,最终导致供应链金融活动的终止。
管理要素对供应链金融活动起驱动和支撑作用,在所有围绕流程的管理要素中,信息化和对信息的管理是最重要的,这是与风险控制最密切相关的管理活动。[注]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在供应链金融活动中,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各个主体的协作和联通,为金融性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更多新的机会,如支付的自动化和可视性程度使下游分销商的应付账款期限延长,付款折扣程序为供应商提供了多元化的应收账款融资可能性等[注]Sadlovska.V.“Technology Platforms for Supply Chain Finance”.Aberdeen Study, Boston, 2007, 6-11.,而且信息的多样化和丰富程度也为焦点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风险预测和防范提供了参考。[注]缪苗:《大数据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载《金融经济》,2015(18)。对企业内部跨职能和企业之间跨组织产生的流程活动中各类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完整的分享或获取[注]Brandon-Jones, E., Squire, B., and C.W.Autry, et al.“A Contingent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Robustness”.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14, 50(3): 55-73.,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清洗、整合、挖掘数据[注]Bode, C., Hübner, D., and S.M.Wagner.“Managing Financially Distressed Suppliers: An Exploratory Study”.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14, 50(4): 24-43.,能够掌握供应链运营的状态,形成网络信息系统[注]刘捷萍:《供应链金融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价值创新研究——以横琴新区为例》,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9)。,通过增强供应链的“信心”更好地管理供应链金融风险。[注]Christopher, M., and H.Lee.“Mitigating Supply Chain Risk through Improved Confid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4, 34(5): 388-396.
具体而言,可以从信息治理和声誉资产两个方面来理解供应链金融风险在要素维上的管理。一方面,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中,仅仅获取和分析供应链运营中直接产生的各类信息和数据是不够的,还必须实现信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进行有效的信息治理。[注]Donaldson, A, and P.Walker.“Information Governance—A View from the NH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2004, 73(3): 281-284.信息治理不同于公司内部的IT治理,它涉及所有参与供应链金融活动的组织,要求通过信息化进行价值重新创造,涉及为信息的评价、创建、搜集、分析、传递、存储、运用和控制等创造环境和机会、规则与决策权,以解答“我们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运用这些信息、谁来为信息负责”等问题。[注]Kooper, M.N., Maes, R., and E.E.O.R.Lindgreen.“On the Governance of Information: Introducing a New Concept of Governance to Support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1, 31(3): 195-200.信息治理行为包括交易管理、规则确立、信息安全、数据流管理以及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多个方面。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从信息的可靠性、安全性、持续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推动了信息治理的开展,有助于减少供应链金融活动的失败概率。利用信息治理,焦点企业将供应链整合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标准化减少沟通误差,及时传递终端市场变化,将风险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对企业及供应链中长期积累的声誉信息进行资产化转变也是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声誉资产或声誉资本,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稀有、有价值、可持续以及难以模仿的无形资产,可以利用传递市场和会计信号来显示企业的战略定位,还能够传递企业遵循社会规范的制度信号。[注]Fombrun, C., and M.Shanley.“What’s in a Name? Reputation Building and Corporate Strateg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0, 33(2): 233-258.在供应链金融中,声誉代表企业在从事或参与供应链及其金融活动中的能力、正直或责任,这一状态是促进金融活动稳定、持续发展和进行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声誉存在着溢出效应,单个企业声誉的特定方面可以被共享或转移,供应链中某些位置节点企业的声誉是一种累积的结果。[注]Lemke, F., and H.L.Petersen.“Teaching Reputational Risk Management in the Supply Chain”.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3, 18(4): 413-429.为了防止出现融资企业恶意骗贷、串谋等行为,必须对企业基本素质、营运能力、营利能力、创新能力、成长能力等进行综合考察评价,以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其综合声誉和信用。[注]刘远亮、高书丽:《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小企业信用风险识别——基于北京地区信贷数据的实证研究》,载《新金融》,2013(1)。将声誉资产化,能有效防止企业道德风险,避免恶意行为破坏供应链金融所必须的生态环境和秩序。
在权衡风险、绩效并实现最终的供应链金融生态时,应该采用一种系统性的观点。基于以上对相关文献和实践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整合性的研究框架(见图1)。该框架体现了供应链金融风险对供应链金融绩效的影响,并反映了从结构、流程、要素维度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情况。具体言之,供应链的环境风险、网络风险和企业风险直接影响到供应链金融的绩效三维,上述三个风险源风险程度大,会使得中小企业融资的利率增高,相应地融资量减少和周期缩短。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三个维度(结构、流程和要素)着手,降低风险源对企业融资绩效的负面影响。结构是对供应链进行管理以及开展供应链金融活动的基础,各主体有各自的定位和业务范围,焦点企业通过构建合理的服务平台,限定供应链金融的框架,防止外生风险的冲击和内生风险的扩散。在结构确定的基础上,流程的顺畅性和自偿性决定了金融活动的完整性,借贷双方的对接和最终贷款的回收依托于供应链运营和管理的能力。以流程来考虑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的相互配合提高供应链金融中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促进供应链管理协调,实现对风险的免疫。各种管理要素对供应链结构和流程起着重要的支持和辅助作用,无论是有形的、可测得或易改变的部分,还是行为类无形的要素,都能够影响风险的管理。在供应链金融中,对信息的治理和声誉资产化直接决定了融资的质量,通过贷前预防风险和贷后转移风险,减少风险对融资绩效的不利影响。
图1 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的整合框架
本文通过对供应链风险和供应链金融绩效进行系统性梳理,依据经典的供应链管理框架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框架。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对于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可以进一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首先,从制度和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来理解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学者们探索了结构化的网络在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认为供应链网络的结构是资源传递和转移的载体,为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活动提供了外在规范。例如,供应链金融中的信任是“基于制度的”[注]Zucker, L.G.“Production of Trust: Institutional Sources of Economic Structure, 1840—1920”.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86, 8(2):53-111.,这种制度环境是由特定网络结构和业务结构构建的。将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特定网络结构和业务结构的内容、影响因素和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具体作用。
其次,从资源基础观的角度来考察对供应链金融中风险的管理。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不仅是企业和供应链获得竞争力的基础[注]Barney, 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 17(1):99-120.,也是企业抵御风险的前提条件[注]Holcomb, M., Gligor, D.M.“The Road to Supply Chain Agility: An RBV Perspective on the Role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014, 25(1):327-378.。企业通过对低阶资源进行积累、组合和配置,可以形成更高阶的特殊弹性能力[注]Wu, F., Yeniyurt, S., and D.Kim, et al.“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Supply Chain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 A Resource-based View”.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6, 35(4):493-504;Brandon-Jones, E., Squire, B., and C.W.Autry, et al.“A Contingent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Robustness”.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14, 50(3): 55-73.,这种特殊的弹性能力将能够降低复杂性对于供应链金融活动的冲击。将来的研究可以从供应链金融中资源类型与风险管理要求的匹配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
最后,探索信息及其管理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一般而言,对信息的管理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加中小企业融资可获得性以及降低贷后违约风险,但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信息分享和信用扩散层面,建议在供应链金融活动中建立跨主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实际上,对于信息还可以进行更多研究,例如信息本身的质量与来源(诸如大数据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要素)、供应链金融生态中信息治理的不同模式、信息向信用的转化等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供应链金融作为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相结合的实践,经过不断升级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构建供应链网络生态的创新手段。结合实践中发生的供应链金融风险事件,本文从焦点企业的角度提出如下风险管理的建议:
首先,构建合理的供应链网络,明确网络中的所有权界限。完整的供应链金融活动中包含了广泛的参与者,不仅有焦点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所构成的核心链条,还包括各种物流、金融活动的支持者等。一方面,焦点企业有必要加强对网络成员身份的审核,界定各自的权责,服务商可以作为信息的来源,但不能成为风险的管理者;另一方面,焦点企业还应该对成员之间的网络与交易关系进行监督,目前也有一些中小企业会伙同自己的供应商或客户签署假的合同来套取融资,焦点企业要防止各成员之间串谋而产生新的风险。
其次,协调供应链交易活动,提高管理水平。供应链焦点企业作为融资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供应链中的角色作用,实现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系统性管理。例如,焦点企业同意融资的前提必须是整体交易流程的清晰,防止融资款项挪作他用或者资金无法回收的情况出现。另外,焦点企业也要防止出现盲目的融资扩张,应该将金融业务扎根于产业,基于对产业和合作关系的充分评估再进行融资决策,将风险带来的不良后果最小化。
最后,提高信息治理的能力。本研究强调信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重要性,为了有效地应对风险,企业必须加强对信息的重视和信息治理的能力。通过建立跨组织的信息系统,完善对交易数据和运营信息的获取、归集、分析、整合和扩散过程,推动仓单的电子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效率,及时防范风险对融资绩效产生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