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琦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性视网膜眼底病变;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6.17..02
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高居不下,其多种并发疾病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而糖尿病性眼底改变带来的反复性弥漫性出血,进而造成玻血、甚者引發增殖性的视网膜改变,会严重影响视功能[1],甚至导致失明。本研究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改变(DR)的综合疗效进行观察,现将成果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DR的病患共45例(60眼),其中女性23例,男性20例;双眼发病50例,单眼发病10例;年纪最小43岁,最大76岁;有高血压22例,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12例,并发肾病7例。采用随机的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眼。
纳入标准:根据(FFA)检查结果确诊为DR;排除标准包括:①近半月内采取其他药物治疗本病者;②对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者;③全身情况差者;④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签定治疗许可书,且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病人主要给予相应的控制血糖及止血的药物,治疗组则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进行医治,以对照组为基础,投以自拟益气养阴方,方中以太子参20 g,当归15 g,麦门冬15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黄芪20 g,山茱萸15 g,山药15 g,泽泻15 g等,并根据患者情况临证加减。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
观察治疗前后的的视力变化、眼底出血吸收状况、眼底照相改变、以及FFA的图像对比,眼底血管的充盈及渗漏变化情况。治愈[2]:视力光复到1.0或改善至未发病时的视力,视网膜上的出血大部分吸收,且无新鲜出血,眼底照相、FFA有明显改善。显效:视力提高4行,网膜上积血大部分吸收,FFA有较大改善。有效:视力提高1-3行,视网膜上的出血吸收一部分,FFA有所改善。无效:视力较治疗前没有变化甚至下降,视网膜上出血无吸收或有新鲜出血,眼底照相和FFA无改善甚至恶化。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对比,评定治疗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得来的数据运用SPSS 20.0进行分析,所得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现,采用x2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取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视力变化对比,治疗组痊愈18(60),显效5(0.16),有效4(0.13),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痊愈15(50),显效4(0.13),有效4(0.13),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眼底变化对比,治疗组痊愈11(0.36),显效7(0.23),有效7(0.23),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痊愈,7(0.23),显效7(0.23),有效5(0.16),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体现眼底视网膜上小血管循环结构的紊乱及其对视功能的紊乱。DR从单纯的小血管瘤产生发展为有增殖性的改变体现在产生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的增生、出血范围的扩大、玻璃体出血的加剧、纤维膜上出现增值等多种病理变化[3]。
在中医学上,眼底出血属于“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的范畴,从而影响眼底小血管的病变,因此对于DR的治疗应以益气养阴作为治疗原则,因此本文采用自拟益气养阴方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综上所述,对于DR患者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运用西药临床疗效更好,具有简、便、廉的优点,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盛业,杨 凯,董佳妮,张 兰.益气养阴中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6,33(01):46-49.
[2] 兰丽霞,任 旋,黄 海,叶 波,邱新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意义探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2):4581-4582.
[3] 黄 旭.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8,39(05):838-839.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