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沙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血流非正常的在深静脉内凝结,阻塞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并引起静脉壁的炎性改变性疾病,常见于术后等早期下肢不能活动的患者,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下肢血栓形成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搜集大量的文献,总结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病机,并对近年有关中医药治疗、早期康复训练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应的治疗依据。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医药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6.16..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故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下肢血栓形成尤为重要。西医预防下肢血栓常用抗凝药物,但其有出血倾向及其他不良反应,而中医药治疗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具有独特优势,无副作用,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病机
患者创伤后、术后或因脑卒中后长期卧床,致血液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脉络,脉道不畅,营血回流受阻,水筋外溢,聚而为湿,流注下肢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机关键是脉络湿阻,即瘀血阻于脉络,营血受阻,津液外泄,聚湿发为本病。瘀血既是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热、致湿的重要原因,湿、热、瘀血相互为患,是病变早期的主要病理特点,而瘀血阻络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2 中医药治疗
2.1 中药汤剂口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辩证分型,主要从瘀、湿、热、虚四个致病因素着手,以瘀为主,故在预防深静脉血栓方面,应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佐以清热利湿、健脾肾、益气。血瘀湿重型,方用活血通脉饮合二妙丸加减以活血化瘀、利湿通脉;湿热下注型四妙勇安汤加减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脾肾阳虚证,方用温肾健脾方以温肾健脾、活血利湿,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2.2 中药针剂应用
红花针注射液效果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这些药物之所以起作用,主要是其能有效的降低血液粘稠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对以血小板高反应为主的高凝、血栓形成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2.3 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简便易行,可以随时对药物的剂量进行调整,药物直达病灶,排除首过效应,避免损伤人体正气。
2.3.1 中药熏洗治疗
血得热则行。熏洗疗法借助药液的温度加速药物吸收,可加快静脉血液的回流,促进伤肢淋巴回流。例如:用解毒洗药(金银花、蒲公英、黄柏、牡丹皮、赤芍等)防治下肢静脉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者运用活血消肿散(刘寄奴10 g、海桐皮10 g、苏木10 g、羌活10 g、大黄10 g、当归10 g、红花10 g、丹参10 g、延胡索10 g、白芷10 g)熏洗防治下肢血栓。
2.3.2 穴位按摩及循经按摩疗法
按摩预防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选择足三里、上巨虚、梁丘、阴市、伏兔进行按摩,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1次,至术后第5天,具体按摩方法为:用右手大拇指自上而下按摩上述穴位,以患者酸麻胀痛为宜,每侧下肢10分钟,试验证明其有利于改善术后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流速度。
2.3.3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指在人体穴位上,利用透皮吸收原理,作用于人体表面,从而取到缓解病痛目的。采用穴位贴敷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其重要成分为:柴胡、天花粉、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酒大黄、桃仁、木香、三七粉等重要研制成粉加水杨酸甲酯、樟脑等促渗剂,制成敷贴,贴于阳陵泉、足三里、悬钟、环跳、三阴交等穴位上,每日2次,每次6小时。
2.4 内外合治
采用电针配合补阳还五汤预防老年髋关节术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具体穴位:患侧血海、阴陵泉、风市、梁丘、阳陵泉、光明及局部阿是穴;补阳还五汤包括:黄芪20 g、川芎10 g、当归10 g、赤芍10 g、红花10 g、地龙10 g。于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电针,中药每日1剂,内服14天,观察指标。
3 早期康复训练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入血流的性质、血流速度、血管壁弹性等,早期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静脉回流,避免血流滞缓,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目的。下肢的被动与主动活动,包括屈伸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活动,发现其可增加股动、静脉的血流速度。在发病后即给予肢体功能锻炼,包括关节活动度、体位转移、及坐、站立位训练,行走及平衡功能训练(卧床的病人,进行被动活动肢体)。
4 结 论
下肢血栓形成是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早期预防下肢靜脉血栓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仍以西医抗凝药物预防,虽然效果可观,但是有易出血的不良反应,且其量效关系不确切。而中医药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对促进再通和侧支循环的建立都有可靠疗效。早期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静脉回流,避免血流滞缓,可达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目的。故将二者合理的结合将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其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 霞,邓柏杨.中医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6,5(12):50-51.
[2] 陈朝晖,陈淑长.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经验[J].中医杂志,2008,9(12):1070-1071.
[3] 张志勇.中西医结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3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1,11(2):146.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