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海
文从字顺,过渡自然,是写作的最基本要求。如果一篇作文表意零乱,阅读困难,无法读懂,那这篇作文无疑是失败的。如果一篇作文不注意起承转合,上下文之间过渡不够自然,这样的作文同样难以获得高分。因此,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理好思路,认真遣词造句,力求自然流畅,意思明了。
◤原文呈现
这里还有清香
陈 逸
①清气出风尘之外,灵气在乡村之间,正是这样的菖蒲,不仅仅是凄凉,留下的更是清香与希望。(此段目的是点题,引发下文,但表达不明了,不自然,应作修改)
②夕阳下,小路(改为“故乡的小路”)被染上了一层殷红色,暮色暗淡,残阳如血,如镶金边的落日缓缓而下。望向四周的乡村,没有了过去水田边的热闹与一旁菖蒲的随风摇曳,不由得感到一些凄凉。(此句可改为问句,表达寻找菖蒲的急迫心情,巧设悬念,又自然引发下面的回忆)一段关于菖蒲的回忆便由此漫溯开来。(可将此句调到③段段首)
③在旧年月里(改成“那是多年前的情景了”,这样显得自然一些),青砖灰瓦的房前小溪边(此句拗口,应作修改),生长着一丛一丛的菖蒲,远看柔柔弱弱,个个紧挨,薄薄的叶子随风摇摆,仿佛随时要断开,好像风一吹就会倒向水中。几米外,只要轻轻一嗅,就能闻到清幽的蒲香,不绝如缕,无比幽远。再近一点,俯下身,使劲一嗅,顿觉香沁肺腑,令人陶醉。这时候,你会看到,清澈的水中,菖蒲挨挨挤挤,小鱼穿梭其中。(描写生动传神)
④菖蒲的茎纤细柔嫩,轻轻一折,(前面可加“忍不住把手伸进水中,凉凉的”,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折菖蒲)断后的茎溢出阵阵独特的香气,阳光下流向了乡村深处。(此句删掉)水波荡漾,倒映出一旁的奶奶,她从泥泞中走来,两脚扎根于淤泥中,站稳了身子后,双手上下交叠,抓住菖蒲,向上拔起,菖蒲便被腾空拽起,手中的菖蒲重重叠叠,散发着重重叠叠的香,一连串动作快而顺畅,拔完菖蒲,奶奶直了直腰,深邃的眼窝中投出宁静平和的目光,这是农人最本质最真切的情感。(这几句描写生动,让人如临其境。注意不要一逗到底,该用句号的要用句号)
⑤奶奶做了一辈子的庄稼人,对于惊蛰霜降的四时节气与菖蒲的日夜飘摇(描写不当,改成“生长周期”)都了如指掌。经历着乡村的风风雨雨,体会着人世间的热闹与凄凉,奶奶默默无语,早出晚归,终日在田间忙忙碌碌,看嫩绿的菖蒲一天天长大,任风雨阳光带走岁月。奶奶的身影,此时多像一根菖蒲,一身蒲香站在水中。她的身姿铸就(改成“写满”)了农人特有的执着,乡村的故事似唱不完的歌谣,伴着庄稼人的生命与四时泥土的芬芳,内心的执念或是一种芬芳,更多的是一阵清香。(此处可直接对奶奶展开描写,这样能更好地配合上文,完成对奶奶形象的塑造)
⑥现在,菖蒲已经越来越少,乡村人进了城,这里仿佛有了一丝凄凉。(上文是回忆,所以这一段要想办法切入现实,接回上文)回忆如潮水般退去,空气中弥漫着菖蒲的清香,视线所及之处的河边,几棵菖蒲挺立,将那香气永留。
⑦那飘香的菖蒲,柔中带韧,在这凄凉中还有处变不惊的希望。(将上段最后一句与此段进行整合,另起一段,点题)
⑧心中怀揣对土地的依恋,对故乡的不舍,乡村的故事像一首歌谣,却总有唱完的一天。(修改末尾,亮出主题,升华主旨,表达思乡之情)
◤失误点击
結合作文内容看,作者写作意图是通过描写菖蒲和蒲香,借物抒情,来表达对亲人、故土的情思。行文过程中,作者努力这么做,文中有些描写也非常生动,情感比较真挚,但最终似乎没有达到效果。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在遣词造句上功力不足,存在词不达意、表达不畅的现象,影响了表达效果。二是上下文之间过渡不太自然,有些地方联系也不够紧密。三是点题不到位, 主旨不清晰。
◤升格建议
1.按照批注中的提示,对一些词句进行润色修改,使其文从字顺。
2.对第③、④、⑥、⑦段的段首进行修改,使文章上下文过渡自然。
3.修改文章结尾,亮明主旨,抒发真情。
◤升格作文
这里还有清香
陈 逸
记忆中,那如剑的菖蒲,总是挥之不去。于是我循着记忆中的清香,一路而来。(直入主题,引发下文)
夕阳下,故乡的小路被染上了一层殷红色,暮色暗淡,镶金的落日缓缓而下,望向四周的乡村,那随风摇曳的菖蒲,你在哪里?(简单一问,牵出真情)
一段关于菖蒲的回忆由此漫溯开来:那是多年前的情景了,青砖灰瓦的房前是小溪,溪边生长着一丛一丛的菖蒲,记忆中的菖蒲,远看柔柔弱弱,个个紧挨,薄薄的叶子随风摇摆,仿佛随时要断开,好像风一吹就会倒向水中。几米外,只要轻轻一嗅,就能闻到清幽的蒲香,淡淡的,在鼻间萦绕。再近一点,俯下身,使劲一嗅,顿觉香沁肺腑,令人陶醉。这时候,你会看到,清澈的水中,菖蒲根根相伴,小鱼穿梭其中。(首句承上启下,非常自然)
忍不住把手伸进水中,凉凉的。(过渡自然)菖蒲的茎纤细柔嫩,轻轻一折,断后的茎溢出阵阵独特的香气。水波荡漾,倒映出一旁的奶奶,她从泥泞中走来,两脚扎根于淤泥中,站稳了身子后,双手上下交叠,抓住菖蒲,向上拔起,菖蒲便被腾空拽起,手中的菖蒲重重叠叠,散发着重重叠叠的香,一连串动作快而顺畅。拔完菖蒲,奶奶直了直腰,深邃的眼窝中投出宁静平和的目光,这是农人最本质最真切的情感。
奶奶做了一辈子的庄稼人,对于惊蛰霜降的四时节气与菖蒲的生长周期都了如指掌。经历着乡村的风风雨雨,体会着人世间的热闹与凄凉,奶奶默默无语,早出晚归,终日在田间忙忙碌碌,看嫩绿的菖蒲一天天长大,任风雨阳光带走岁月。奶奶的身影,此时多像一根菖蒲,一身蒲香站在水中。她的身姿写满了农人特有的执着。她的满头白发里,她额角的皱纹里,全是故事,散发着蒲香的故事,让人百读不厌。(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一声水鸟的鸣叫,让我回到了现实。现在,许多乡村人进了城,这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今天还能再找到记忆中那散发清香的菖蒲吗?(委婉抒情)
看到了,看到了,在那溪水边,还有一丛菖蒲;嗅到了,嗅到了,那熟悉的清香,一如既往。虽然这里早已物是人非,但还有这清香,还有这菖蒲,还有这美好的记忆。
可是明天,我还能再嗅到这淡淡的蒲香吗?明天,我还能再拥有这记忆中的故乡吗?(表达一种忧思,引人深思)
点评
经过修改后,文章由忆菖蒲入文;然后回忆过往,写菖蒲,写奶奶,人、景交融;最后回到现实,写思情,写乡愁,令人回味。这样一来,整篇文章结构清晰,前后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