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为了促进家庭农场这一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各级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广大种、养业大户积极兴办家庭农场,使家庭农场得到较快发展。调查发现,在农业山区经营的家庭农场普遍存在人力、技术、地理、资金等因素严重制约家庭农场后续发展的情况。本文在分析山区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促进山区家庭农场发展壮大的对策,并提出五点建议。
关键词 山区家庭农场 问题 对策
近年来,家庭农场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人力、技术、地理、资金等因素严重制约山区家庭农场的后续发展。为了使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壮大,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科学引导、重点培育、优化环境、加强服务、提升发展等措施促进山区家庭农场发展壮大。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A县有家庭农场524家,其中从事种植业344家、从事养殖业89家、从事种养结合91家,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25564亩,家庭成员劳动力1466个,常年雇工劳动力737个,家庭农场销售农产品总值11017.9万元,平均每一个家庭农场年销售农产品21万元,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7190.26万元,拥有注册商标的家庭农场数25个,占家庭农场的4%。
二、山区家庭农场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一,客观约束较多,产业延伸受限,发展后劲缺乏。A县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足1亩,山地多、平原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的社会自然条件决定了发展家庭农场的一些客观难题。
第二,土地流转困难。土地流出户少,农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同时土地集中连片难,流转的土地往往交通不便、农田基础条件较差,开发利用成本高。个别因为流转时间短,在合同到期时面临新的发展困境。
第三,产业延伸阻力大。农业要取得较好的经营效益,必须往二、三产业发展。尽管省、市有关文件明确允许农业经营主体按照不超过流转面积5%的土地建设管理用房,但由于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家庭农场配套设施建设困难,服务难以跟进。
第四,融资、用工等要素制约大。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再加上固定资产不多,大部分投入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同时,由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物价上涨和外出劳动力流动频繁,劳动力工资增加,一些农场尽管提高了工资,但还是难以留住人。
第五,农场主素质有待提升。虽然大部分农场主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但毕竟受年龄、学历、理念等因素影响,知识储备不足,在市场竞争中还是处于劣势,难以有效承担现代农业发展重任,需进一步提高经营素质。
三、促进山区家庭农场发展壮大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分类引导,科学发展。认清客观实际,顺势而为,不“硬作为”。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当地农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农民发展符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的家庭农场。引导专业大户进行工商登记,依法获得法人身份;鼓励合作社中符合条件的社员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大学生、外出创业回归者、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创建家庭农场。
第二,重点培育,探索发展。鼓励家庭农场增加技术、资本、无形资产等要素投入,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筛选一批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家庭农场,列入重点帮扶计划,示范带动一批。引导有一定实力的家庭农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进一步带动、提升家庭农场发展壮大。
第三,要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制定助推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争取在土地流转、财政、融资、科技、税收、保险、信息、市场、水电、用地和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有新的突破。积极推行家庭农场生产和质量标准,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稳定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起完善的家庭农场信用评价体系,引导农户诚信经营,最终实现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强服务,加速发展。积极推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科技装备支持,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
第五,要加强培训,助力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对家庭农场主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制定专门计划,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學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开办家庭农场。培训内容包括实用技术、粮食蔬菜高产优质栽培、简易农业机械操作与维修知识、各级政府的支农政策和农业法律法规等。实施家庭农场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培训、考核合格者发放中高级证书,使家庭农场主持证上岗,提高农场主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为家庭农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人力支撑。
(作者单位为庆元县农业局)
[作者简介:吴庆荣(1966—),男,浙江庆元人,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