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嘉泉
【摘要】眩晕症是指以头晕目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临床上将其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主要是由于视觉系统或前厅系统引发,假性主要是由系统性疾病引起,该病发生时间不定,多在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后发病,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基于此,本次就温胆汤治疗眩晕症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
【关键词】王渊;温胆汤;眩晕症;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8.23..02
王渊主任医师是鄂尔多斯市名中医。从医40余年来,医术精湛,经验丰富,医者无数。余有幸拜入门下,获益匪浅,现整理应用温胆汤治疗眩晕症经验如下。
1 基本概念
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称为眩晕。患者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无法站立,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甚至昏倒,眩晕最早出现的在殷商甲骨文中,通过历代中医学家对该疾病的研究,从辩证方面将其分为肝风致眩、水饮致眩、因火而眩、因虚而眩、瘀血致眩五种。治疗应遵循阴阳气血的调整。
2 方剂源流
温胆汤最早出现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方剂组成:生姜35 g、半夏20 g、橘皮30 g、竹茹20 g、枳实5 g、灸甘草15 g[1]。《三因方》和《千金》中记载的温胆汤药剂差异不大,《千金》中记载的温胆汤只是在各药物的剂量上有所调整,患者在其基础上增加了大枣和茯苓两种药材,其中大枣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等疾病,茯苓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主治多为西医所谓的“神经官能症”,使用其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也有一定的效果[2]。
3 方剂加减变化
温胆汤中含有大量的生姜、半夏等,从理论上分析,眩晕症患者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在临床的应用中也因症状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药物加减,结合临床经验,该方剂在临床治疗中多与其他方剂合用来进行治疗,较少单独使用[3]。常见的合用方剂有:葛根汤、小柴胡汤、茱萸汤、四物汤等。针对于气郁痰热症状的患者,其临床症状主要有眩晕、恶心、口干、胸闷等症状,對症应予化痰兼清热,加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夏枯草(清肝胆之热)、黄芩(清热燥湿)进行清肝泻火;胸闷头晕为肝气瘀滞,属于不升之象,加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可疏导胸胁气机,其与小柴胡汤合用,治疗效果较好。针对颈项拘急患者,可加葛根(扩张血管、解肌发表)、防风(发汗、止汗),其用量均维持在40 g左右,在临床针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多遵循解肌通络的治疗方法,将葛根、防风、姜黄合用治疗效果确切。针对于气血上浮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走路出现恍惚之感,临床中医学认为其属于下虚上实之症,应用天麻(平肝息风、祛风止痛)、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川断(补肾益肾、保护骨质)进行治疗,效果确切。
4 治疗经验
案例举证,张某,男,48岁,因头晕如乘方舟,站立不稳、头痛、恶心呕吐入院,同时伴有纳呆、面色潮红,心烦易怒,脉弦。辩证;属于痰湿、浊邪上犯、清气不升。方剂中应添加祛痰调气的药剂,半夏20 g、陈皮20 g、茯苓25 g、枳实20 g、竹茹15 g、甘草8 g、石菖蒲20 g、生姜8 g、大枣5 g、佩兰15 g,水煎服用,2次/d,1剂/d,患者服用3剂后,就诊,诊断显示:目眩头晕明显缓解,舌苔变薄,腻苔减轻,其余症状明显缓解,联续服用上述方剂7天后,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
案例举证,成某,女,35岁,因左侧肢体无力,头晕入院,显示为(舌体胖大、苔白腻、脉短、尺脉虚)等临床症状体征,西医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使用西药治疗症状无好转,给予中药治疗。方剂中应添加补肾息风的药剂,龙胆草10 g、夏枯草15 g、赤芍12 g、川断10 g、珍珠母25 g、菊花10 g、半夏20 g、陈皮20 g、茯苓25 g、枳实
20 g、甘草5 g、天麻15 g、钩藤20 g、竹茹15 g,水煎服用,2次/d,1剂/d,患者服用2剂后,就诊,诊断显示:头晕及其他症状明显缓解,联续服用上述方剂5天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
5 治疗体会
中医学将眩晕纳入“眩冒”范畴,认为该病多应气血不足、饮食不节、外感风邪、年老体弱等所致,病理机制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等,治疗应遵循调整阴阳气血的原则,眩晕的发生及其治疗在临床中描述较多,其发病原因无外乎风、火、痰、虚四个方面,王渊主任在[4]《阳主阴从、重阳扶阴》中提到,阳气在人体整个生命活动中占据及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外避邪气、保养正气、节制饮食、劳逸结合,如此养生方可固护人体真阳之气,达到治疗的目的。生姜、半夏、竹茹、枳实、灸甘草等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成分,其中生姜性味辛温,具有散寒发汗的功效,半夏味辛、苦,性温,具有燥湿化痰的作用,竹茹有化痰、止呕、安神的作用,枳实味苦,性寒,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灸甘草具有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的作用。
6 结 论
综上所述,围绕温胆汤在眩晕症中的治疗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通过其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中医临床辩证思路,结合中医临床治疗经验,对疾病进行辩证分析治疗,明显的减轻药物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胡嫦娥.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6):98-99.
[2] 汪 鹏,赵含森.温胆汤加减治疗眩晕8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7,39(10):1514-1516.
[3] 陈乃钱,吴文栩.温胆汤合西比灵治疗颈性眩晕症68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05):291-292.
[4] 李寿庆,王 渊.阳主阴从、重阳扶阳——重读《黄帝内经》有感[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3):68-69.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