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下,审计人员通过关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风险因素来判断审计风险。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环境而确定审计风险的方法更多的属于定性。由于经验丰富程度和职业判断准确程度会因人而异,所以审计风险的大小也会因审计人员的不同而出现差异,这就违背了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本文将研究对象聚焦到金融行业,它属于高风险行业。目前由于金融业受到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同时自身又具有高风险、高杠杆的特征,这使得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处处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还需要依赖外部审计,所以积极发挥金融审计的监督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相对于一般企业,审计人员在金融审计工作中面临的审计风险更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评估审计风险水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采用新的视角关注风险,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构建一个更加适用于金融行业的审计风险模型,为金融审计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将资产收益与风险相联系,这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支柱之一,也是本文的模型基础。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最终确定是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如何将收益与风险更好地联系在一起是首要问题,因此本文将从资产组合理论和风险收益均衡理论共同说明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从而将收益模型更合理地应用到风险模型中。
资产组合理论认为,当投资者仅面临不可分散风险时,投资组合的方式是最理想的,此时投资者承担一定的风险时所获得的投资收益最大,或者在投资者预期收益较高时所承担的风险最小。所以CAPM中的资产主要是风险资产,该资产定价的高低、预期收益的高低将受到它自身所承受风险大小的影响,二者相互制约。
风险收益均衡理论认为,投资者在投资中因承担了风险而可能获得额外收益。基于该理论,风险与收益是一种相互依存关系,风险的高低与预期收益的高低是相对应的,那么,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的投资产品收益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折射出该投资产品具有的潜在风险大小,即风险收益对称;另外,投资者只有选择含有高风险的投资产品,才能获得高收益,这说明收入是对风险的补偿,即风险收益均衡。
资产组合理论和风险收益均衡理论均说明了收益与风险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尽管CAPM关注的是某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但根据风险收益均衡理论,资产定价、资产收益与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所以本文认为该模型也可以衡量风险大小,这就为构建审计风险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以定价模型为基础也具有了一定的适用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审计风险的计量方法主要根据CAPM公式中各要素所表达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和探讨。
CAPM的表达式为R=Rf+β*(Rm-Rf)。其中,R是资产的预期收益率,Rf是无风险回报率,Rm是市场的预期收益率。该模型表明了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可以分为无风险收益率和有风险收益率。基于这一点,本文的总体思路是将审计风险按照风险源泉的不同分为外源性风险和内源性风险。外源性风险主要是来源于审计主体,而内源性风险主要来源于审计客体。
1.审计人员。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其业务量日益增加,业务经营方式越来越新颖。作为合格的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足够的审计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金融类知识,这样才更有可能关注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不易被发现的风险因素,更合理的评估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以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降低审计风险。
2.审计工作。竞争激烈的环境使得审计人员面临着时间约束,他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所以审计时间是否充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工作的安排和审计效果,进而影响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充分性,最终使审计结论受到影响。因此,当审计人员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审计时,其安排的工作内容会比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更丰富,所得到的审计结论更加客观,审计风险更小。
3.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上市公司每年都需要接受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所以会计师事务所在被审计单位的任期越长,对单位的经营发展和内部治理环境等了解越清楚,同时对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感知越明显,对审计人员进行下一年的审计风险评估越有利,降低审计风险。
企业存在的各种经营风险不仅对其本身的发展不利,也可能会造成审计人员发表的审计意见出现偏差,从而发生审计风险。
1.经营风险。首先,由于金融业的资产大多属于风险资产,所以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应收资产的安全性,减少不良资产的份额,提高资产质量。因此,信用风险越高,其应收资产的质量越低,企业遭遇亏损的风险也越大,那么审计人员也会面临较高的诉讼风险,从而发生审计风险的可能性越大。其次,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是因为企业对流动性的要求非常高,必须储备足够的流动性资金,以应对可能的支付需求。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越健全,流动性风险越小,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越低,从而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也会越小。再次,资本管理是要强化资本约束,保护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资本管理水平越高,企业发展越稳定,审计人员被诉讼的可能性越小,审计风险就越小。最后,盈利能力反映了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和管理层对企业治理的效率。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说明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越了解,企业有足够的能力获取利润,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审计风险就越小。
2.公司治理风险。公司治理特征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股权集中度、产权性质、董事会结构和勤勉性、审计委员会特征等方面。本文主要考虑的有:
首先,专门委员会独立于管理层,它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从不同角度协助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提供可靠的环境,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次,董事会作为公司的业务决策机构,承担了管理公司的责任,其勤勉程度决定着公司的发展。董事会勤勉度越高,越有可能发现公司运作中的问题,减少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可能,审计风险就会越小。其次,企业的市场风险较大,则表明资产价值容易出现波动,对经营发展产生威胁,审计风险越高。最后,操作风险也可以反映内部治理水平。操作风险越高,内部控制管理不完善的可能性越大,审计风险越高。综上所述,影响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影响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进行详细分类,并分析了CAPM公式的构成,本文构建审计风险模型的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构建模型的总体思路
根据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解,该模型将预期收益率区分为无风险的收益率和有风险的收益率两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并且是全面的。那么,根据前文的分析,审计风险被分类为外源性和内源性风险。相对于被审计单位而言,来自审计主体的风险属于外源性风险,而来自审计客体的风险则属于内源性风险,这两类风险之间的相对关系也是对立且全面的,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相似之处。
根据CAPM的表达式可知,有风险收益率由β系数和风险溢价(Rm-Rf)构成。那么在审计风险模型中的内源性风险可表示为λ系数与溢出风险的乘积。
首先,溢出风险是指审计客体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风险。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每种主要风险都可以由相应的风险指标来反映。指标的大小代表了企业的风险水平,它与行业平均风险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企业的溢出风险大小。
其次,CAPM中衡量价格随市场变化趋势的就是β系数。因为在整个市场中,不同投资产品的功能不同,所以系统性风险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而审计风险模型中的λ系数表示某风险相对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波动性,因此风险模型中的λ系数的含义和作用就类似于CAPM中的β系数。
最后,通过对影响审计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和分析,并引入了λ系数和溢出风险,则本文构建的审计风险模型为:
审计工作始终围绕着风险开展,评估风险是审计工作的重要部分,审计人员通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评估风险,确定审计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所以审计风险模型能够被应用到风险评估中。为了更好的说明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了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1.被解释变量——审计风险。由于金融行业对风险资产的管理比较严格,而风险资产的比重也代表了企业资产的安全性,所以本文以加权风险资产净额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来衡量审计风险。风险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越大,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越差,经营发展中存在的威胁越大,审计风险也就越大。
2.解释变量
(1)来自审计主体的风险。首先,本文以审计团队是否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统一反映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果审计团队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则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审计风险也就较低。
其次,审计周期是审计人员从开始接受委托到完成审计工作的时间间隔。由于审计人员接受委托的时间点难以确定,所以本文将审计周期的开始时间点统一确定为当年的资产负债表日,即当年的12月31日。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的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出具审计报告,故审计周期的结束日期则为审计报告的出具日期。
最后,会计师事务所任期是某事务所在同一被审计单位已经连续审计的年限。新聘任的相对于继续聘任的情况而言,新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本单位的整体情况进行重新了解,在了解程度上不够深入,使审计风险相对而言有所增加,因此,事务所任期长短也会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
(2)来自审计客体的风险。首先,最常用的评价银行信用风险的指标是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Non-Performing Loan Ratio,简写NPLR)越高,信贷资产的质量越差,信用风险越大。拨备覆盖率(Provision Coverage,简写PC)越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信用风险越小。
其次,本文选择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覆盖率来反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比例(Liquidity Ratio,简写LR)越高,表明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越强,流动性风险就越小。流动性覆盖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简写LCR)越大,表明银行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越充足,支付压力越小,流动性风险越小,审计风险也越小。
再次,反映资本管理水平的是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简写CAR)。该比率越高,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越高,债权人受保护程度越高,经营风险越小,审计风险也越小。
最后,利用净资产收益率衡量银行的盈利能力。该指标越大,盈利能力越强,现金流越稳定,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审计风险越小。
对于公司治理结构,首先是关于专门委员会和董事会的勤勉性,将以它们在报告期内召开的会计次数来反映。本文以三类专门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的会议次数除以全部专门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的会议次数来表示专门委员会的勤勉性。
其次,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利率的不利变动引起的资产价值减少的风险。本文利用净利差来反映银行的市场风险,净利差越大,市场风险越高。
最后,本文以银行是否存在违规或被诉讼的事件来表示操作风险的大小。若银行截止到报告期末尚存在违规或被诉讼的事件,则表明银行在内部治理方面存在漏洞,审计风险越大。
另外,本文还需要对审计周期、事务所任期、专门委员会和董事会的勤勉性进行改进,最终将以它们各自的倒数加入模型中。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类型,若其类型为“四大”,则取值为0,否则为1。最终本文所选择的变量名称、指标以及代码如表2所示。
表2 相关变量定义表
3.审计风险实证模型的构建。根据我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发布的2016年主要监管指标数据可知,2016年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4%,拨备覆盖率为176.4%,流动性比例为47.55%,资本充足率为13.28%。由于该发布内容中未说明流动性覆盖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所以本文通过计算得出行业的平均流动性覆盖率为110.69%,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29%。
由于不良贷款率越大,说明信用风险越大,所以溢出风险表示为不良贷款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值。而其余指标的数值越大,所表示的风险越小,所以溢出风险表示为行业平均水平与该指标的差值。经过这样处理过程之后,所得出的结果就能够代表溢出风险的大小。具体表示为:
将经营情况与整个行业相对比能够体现出各银行在行业中的发展状况和所处的行业地位,由于内部治理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所以,内部治理环境的管理不具有行业普遍性,本文将不进行溢出风险的处理。最终,根据前文的介绍,审计风险模型可以表示为:
本文选取的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所有上市商业银行,共有24家。以这24家商业银行在2017年披露的2016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选取样本的时间跨度为1年。
通过查阅各家银行披露的2016年年报,本文搜集并整理了模型所需的全部数据。在此过程中对部分缺失值的处理方式如下:(1)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连续任职的年限的确定方法是,由于其他上市银行披露的信息计算出平均任期为4.8年,所以本文将时间追溯到2011年,以此确定事务所的任职年限。(2)由于兴业银行的战略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召开会议次数以样本中其余商业银行所召开会议次数的平均数来代替。(3)对于2016年新上市的银行,它们存在的缺失值将以新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代替。其中有:江阴银行的董事会会议次数、专门委员会的会议次数和加权风险资产净额;无锡银行和吴江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最终本文得到了24家银行的全部数据。
表3 描述统计量
表3为模型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此表可以看出,上市银行审计风险的极小值为0.5079,极大值为0.7272,均值为0.6276,风险水平普遍较高,这与该行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相吻合。在会计师事务所方面,事务所类型的均值为0.17,说明上市银行更倾向于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合作。在上市银行的经营管理方面,溢出拨备覆盖率的均值为-0.2470,说明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较高,溢出信用风险较小;溢出流动性比例均值为-0.0154,说明上市银行的流动性水平普遍高于行业水平,企业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较低。关于公司治理特征,董事会召开会议的平均次数为9次,最多的达到19次,最少的只有6次,表明董事的勤勉性在银行之间的差异较大。检查风险的均值为0.75,说明银行的检查风险普遍较高。
在对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如表4所示。表中的结果显示出,溢出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覆盖率均与审计风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4和0.391,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越大,该溢出风险越小,审计风险越小。检查风险与审计风险的相关系数为-0.366,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相关,说明银行检查风险的大小会影响审计风险。溢出净资产收益率与审计风险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67,说明银行盈利能力越强,溢出净资产收益率越小,审计风险越小。
表4 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5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二)
表5是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的结果。专门委员会的勤勉性、流动性覆盖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其中专门委员会的勤勉性、流动性覆盖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对审计风险有正向影响。审计周期、事务所任期、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比例的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其中Cycle的回归系数为-14.82,该结论与理论分析出现了矛盾,原因可能是,在正式开始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水平的预估较高,需要安排的审计工作较多,审计时间较长。相对于初步评估的低审计风险而言,尽管经审计后的审计风险均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但总体的审计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所以出现了审计周期越长,审计风险越大的情况。事务所类型的回归系数为0.042,在10%的水平下显著。
进一步,各解释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4,相对于VIF小于10的判断标准而言,数值很小,所以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明细的多重共线性。
本文风险模型中的多数要素对审计风险的预期影响关系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验证,所以该模型用来计量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研究结论有:(1)对于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不仅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环境,还有从会计师事务所具有的特征考虑。研究发现,事务所类型、审计工作所花费的时间长度,事务所的连续任期长短都会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2)审计风险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或管理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情况。研究表明,经营风险和专门委员会的勤勉程度对审计风险有显著影响。
将理论模型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本文有了以下启发和思考:(1)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审计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还要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等职业道德,还要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事务所也要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在市场中的知名度。(2)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要加强企业的主要风险指标的管理。在符合监管标准的基础上,要系统地考虑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制约关系。同时,还可以考虑开发适合本企业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实现多角度管理,多方位监督。(3)在内部治理方面,管理层要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提出建设性的方案和意见。
本文的研究贡献及不足之处在于:首先,将金融领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运用到审计领域的审计风险计量模型中。本文所构建的审计风险模型主要适用于金融业,这就导致了该模型的适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其次,将构建的审计风险计量模型进行了实际运用,但是样本数据太少,缺乏说服性,所以在后续研究中加入更多的样本,得出更可靠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