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喜旺
(淮阴工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从最初略显业余的创业比赛,到如今专业全面的创业课程,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经过了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考验。当前,高校毕业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如何打破就业难的坚冰,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社会各方面都关注的重点问题。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中对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提出了更加具体和深入的要求:在当前的创业教育课程中,不仅要在课程设计上注意课程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全面性,更重要的是运用大数据技术,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培养各类创新创业人才。
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最初以创业竞赛的形式从国外引入,引起部分高校的高度重视。2002年,教育部先后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9所高校启动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鼓励各高校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2003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这一培训举措象征着我国的创业教育正式开始,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逐步展开;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实施扩大就业战略,强调“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得到了社会和高校的关注和重视。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国家层面上再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从最初的以创业比赛进行初次探索到现在的全面深化创业教育,已经进入到了多元化、强调内涵的新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地方高校依托相关政策的扶持和自身的教育资源,积累了一定的创业教育课程经验,同时也总结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全国高校推动创业教育事业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实施模式中,主要有3种典型的做法:一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通过相关创新创业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来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推动大众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和关心;二是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拓展创业资源,例如建立专业实验室、创业孵化基地和建立训练中心,注重考察学生运用实践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依托企业或者科技园,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通过企业实训或各种实践性的创业活动来针对性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开拓大学生的创业思维。
总的来说,在我国十几年的创业教育过程中,各高校重点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创业教育课程,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以适应和满足不同年代下的社会就业需求,同时依托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各大高校的办学理念,培养适合地方经济或科技发展的复合型创业人才。这些创业教育的创新政策,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提高重视程度的同时,也推动了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没有形成一套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教育体系。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所谓的创业教育仅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任何的实践过程。部分授课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和缺乏理论基础支撑,往往自己对于创业教育一知半解,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枯燥,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配套机制不健全,所建立的实验室、创业园长时间处于空置状态,无法发挥其自身价值。政府政策支持的宣传机制不完善,创业教育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并结合政策进行相关的政策解读,高校学生在创业教育课程中获取的知识,往往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导致学生创业教育结束后,对目前创业政策的认识出现了明显的偏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虽然我国创业教育相对来说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大部分同学并不能真正被创业教育课程激发创业潜力,无法达到地方政府和企业优秀创业人才的标准。与此同时,部分同学由于家庭背景、性格孤僻等原因,在没有得到教师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辅导时,会产生挫败感,逐渐打消自己的创业想法。如何运用大数据,针对每位同学进行个性化的创业教育辅导,已经引起了社会和高校的关注。
由美国学者提出的K-means模型,用于对类似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在工业和学术上已经成为了比较公认的聚类算法。2012年,解英杰在《聚类算法及其在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中,提出将K-means算法改变并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2014年,李哲、张映雪、胡惠等人在《聚类分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通过使用K-means算法对学生的档案进行分析,用于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K-means在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算法优势,无疑给创业思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分析的框架;2017年,吴婷在《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大学生心理管理系统研究》一文中,在传统系统的基础功能上使用数据挖掘的思想对学生心理数据进行二次利用。本文借鉴上述论文中的K-means模型,将创业思维进行了多维度的拆解,设计具体题目通过实例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得到有关某高校大学生创业思维的相关信息,客观真实且具有针对性地反映现实状态,为进一步探究问题和提出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简易的K-means算法是J.B MacQueen在1967年提出的,目前已经成为工业和科学应用中的一种极有影响的聚类技术。该算法通过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得到处于坐标系中的坐标,通过比较不同数据的坐标,将相似的数据聚成一种类型。
K-means是一种典型的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采用距离作为相似性的评价指标,即认为两个对象的距离越近,其相似度就越大(如图1)。该算法认为簇是由距离靠近的对象组成的,因此把得到紧凑而且独立的簇作为最终目标。
图1 K-means算法
如图1,K-means算法会产生一个临界线,坐标上的每一点,代表被结构化的数据。当数据超过一定的距离时,此算法便认为两组数据处于不同状态,因而便将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从现实角度审视,大学生的创业思维的养成,来源于许多因素。因此,通过K-means算法来分析大学生创业思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创业思维的状况。
借助K-means模型,以毕业学生的及时掌握创业政策、承担风险的能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系统掌握创业理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体验与收获为基准,得到了某高校368名毕业生关于创业思维各项要素的调查数据,如图表1、表2、表3所示。
调查问卷一共有10个问题,具有明显特征的问题为:及时掌握创业政策、承担风险的能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系统掌握创业理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表1 选择创业学生调查结果
题目比例(单位:%)同意不同意中立及时掌握创业政策68.115.616.3承担风险的能力87.53.49.1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65.520.314.2系统掌握创业理论80.38.711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89.61.29.2
表2 选择就业学生调查结果
题目比例(单位:%)同意不同意中立及时掌握创业政策55.730.513.8承担风险的能力66.912.320.8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58.918.322.8系统掌握创业理论60.310.729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89.94.55.6
表3 选择深造学生调查结果
题目比例(单位:%)同意不同意中立及时掌握创业政策40.942.316.8承担风险的能力48.323.827.9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58.720.620.7系统掌握创业理论35.740.723.6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72.18.519.4
1. 及时掌握创业政策
在“及时掌握创业政策”的题目下,创业学生、就业学生、深造学生选择分别为68.1%、55.7%、40.9%。及时获取创业政策,结合创业理论知识,根据政府和市场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创业方向,对于一名选择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选择创业的学生中,有68.1%的同学选择了同意及时掌握创业政策,超过了其他两类学生的比例,这也表明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选择毕业后创业,在大学期间能够及时掌握创业政策是自己做出创业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表明多数学生对创业教育中应该多传递创业政策持肯定态度,也意识到了创业政策支持在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2.承担风险的能力
强大的心理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对困难能否完美解决的关键因素。大学期间针对承担风险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选择创业后,在职业生涯中的进步与上升空间。在考察“承担风险的能力”题目中,65%的大学生肯定了承担风险心理对创业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的三类学生比例接近,并且有48.3%的选择升学的学生持肯定态度,比例略低于选择创业和就业的学生。由此表明,承担风险的心理,是高校学生普遍认为在创业教育中应该学到的知识。
3.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对于毕业后选择道路具有很大的参考性。这也就意味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应该很好地反映不同类型毕业生的选择。因此,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的问题中,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多少少影响了自己的毕业选择,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创业教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4.系统地掌握创业理论
在“系统掌握创业理论”的问题下,三类毕业生中,共有七成学生认为这是毕业选择创业道路特别重要的一点。掌握系统的创业理论,能够很好地帮助高校大学生规避创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思维或行动上的错误,有助于促使他们形成一套较为完善和合理的创业体系,使得高校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吸收并参考之前学过的理论知识,来解决一些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使得高校学生在未创业之前,就能够在心里形成自己的一套创业理论,在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采用正确的方法规避风险和解决问题。
5.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创业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点,选择创业的高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往往体现了这个人的个人魅力,更为重要的是,人际交往能力也是体现一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能力之一。通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题目进行考察发现,89.6%的创业型毕业学生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较为满意并且认为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每一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其他两类毕业生中,也有近六成的学生认为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创业人员必备的综合素质。
在图2中,当我们对参加调查的部分学生信息进行数据量化,并编写程序,导入到上文提到的算法中,可以发现当使用了K-means聚类算法后,可以很好地描述毕业生中选择创业、选择就业与选择升学深造这三种重要的毕业去向。也间接地验证了不同的毕业去向,必然会在某些因素上产生不同。创业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大数据,通过算法得到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创业潜力的激发。
图2 K-means聚类分析创业能力聚类结果
为了验证该算法是否具有普遍性,文章选取某高校大二学生200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创业思维教育课程训练。在课程初期,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了200名学生的相关信息,对指定的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了如图3所示的聚类分布情况。
图3 开始阶段学生聚类分布
由图3可以看出,未授课之前,具有一定创业思维的仅有6人,其他的学生,或多或少地缺少创业思维应该满足的方面。根据初期得到的结果,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课程结束后,再次对200人进行创业思维的算法评价,得到如图4所示的结果。
图4 结束阶段学生聚类分布
可以看出,在经过一个月的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后,最终共有18人对创业有一定的选择倾向,并有了初步的创业思维。实验证明,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对高校学生进行量化分析,并针对性开展创业教育,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K-means算法调查的问卷和得到的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的创业教育仍然存在着创业政策无法及时获取、学生承担风险能力较弱、无法针对性地培养人际交际能力等隐性问题,即当前的创业教育还是较为粗糙的,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针对这种情况,当前的创业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为了支持高校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地方各大企业也纷纷实施了相应的大学生创业支持方案,鼓励优秀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便前往企业进行培训。可以说,对于想要创业的大学生,了解这些优惠政策,才能够走好创业的第一步。
作为一名在学校中学习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长期处于校园的学习与生活,大量的学习任务和学生活动,使其很难有充足的精力或者时间去了解相关的创业政策。因此,及时向大学生传达和解读相关的优惠政策,是目前创业教育最需注意的方面之一。为了及时传达创业优惠政策和相关信息,地方高校应该建立健全获取创业优惠政策的信息获取平台,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和各级政府优惠政策、市场就业动向等信息。与此同时,高校在制定创业教育课程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信息的及时性和可变性,组织相应的教授学者定期召开创业教育信息交流会,在经过认真讨论和表决的情况下,及时对之前制定的创业课程进行更新和修改,以政府政策和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适应当前环境的教育方法;各高校要大力宣传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用邀请政府或企业负责人召开创业指导座谈会等方式,方便高校大学生通过交流,解答自己对于创业的各种困惑。
毋庸置疑的是,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的理论案例中,多以通过讲授励志的创业成功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然而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对学生规避风险的能力培养。而这种忽视的后果,很有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盲目创业以及在创业的过程中,无法正确判断或者处理创业的风险。因此,创业教育教师在制定创业教育课程计划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规避风险的能力。
作为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创业风险的出现,无疑考验着创业者的心理素质和规避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仍然较为浅显,加上自身认知的不足,对创业发展带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因此极有可能会出现盲目创业、技术能力不成熟、创业后期无法管理团队等问题。各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应该综合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基础、性格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制定相对应的规避风险能力的培养方案;创业教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如何科学地规避风险,或者通过实战模拟等方式,对某一具体风险情况下该如何处理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如何看待自己、看待社会的态度,也是最终选择何种创业方向的关键问题,并且能够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是高校学生能够激发出创业潜力、产生创业思维最重要的一部分。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做出的认知、理解和判断,即人认定事物、判定是非的一种思维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的价值或作用。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作用,这也就意味着,高校学生的创业潜力的激发,需要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逐渐了解创业思维的深度含义,积极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平等交流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自己的观点并自主探索更为深入的知识;教师要把每一位学生看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意见,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创业观念进行讨论,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反馈,引导学生意识到创业思维的存在,不是为了财富或者是其他物质,而是一种对于未来探索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值得去学习其内在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优秀品质。
一名优秀的创业者,必然在创业之前就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与传统的理论知识不同,这里讨论的理论知识,不仅仅是我国十几年创业教育总结出来的被印刷在书本上的经验,更包括了各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而总结出来的具有创新和实践性质的理论知识。
一套完整、系统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是学生在创业教育课程所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得到的成果。这就要求高校在制定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与企业进行深入的沟通和合作的同时,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客观记录并且量化评价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注重考察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到实践上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属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大学生参加创业教育课程,得到的系统的创业理论体系,不仅仅是前辈流传下来的经验,更有自己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地总结、反思而得到的更为珍贵的知识。
人际交往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一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创业者必须要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人际交往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一个学习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交往的场合,灵活地运用适合的方式进行语言和思想上的交流,并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来拉近与交流对象的距离。因此,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
近年来,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深入化、内涵化的阶段,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地方企业的积极合作,使得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创业教育,仍然是较为粗糙的,不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如今高校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环境下,如何通过创业教育,用创业推动就业,已经成为社会重点讨论的问题。本文尝试使用工业上十分成熟的K-means算法,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结果表明,使用K-means算法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并能够根据得到的结果,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并且针对性强的教育资源,为创业教育个性化教学方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