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洁,刘影影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7)
近年来,对于中后期肾脏疾病患者主要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进行维持生存治疗,而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前提是需要血管的畅通与完整。目前临床发现自体动静脉瘘是最理想的选择,但部分患者在透析期间十分容易发生出血、感染、形成血栓等并发症,给临床治疗加大难度[1]。护理干预无疑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选择,我院为了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进行了以下研究。
选取本院收治的79例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收治时间为2016年12月8日至2017年12月8日,把患者分为两组(随机抽签),所有患者均为肾脏疾病且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家属在知情的前提下签署同意书,排除患有精神疾病者,两组患者详细资料见表1。
表1 基本资料[(±s );n(%)]
表1 基本资料[(±s );n(%)]
组别 男性(例) 女性(例) 平均年龄(岁) 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肾病 肾小球肾炎观察组(n=38) 20 18 54.31±3.28 13 17 8对照组(n=38) 21 17 55.19±4.17 14 15 9卡方/T值 0.0530 0.0530 1.0225 0.0574 0.2159 0.0758 P值 0.8180 0.8180 0.3099 0.8106 0.6422 0.7831
对照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上组基础上加用早期护理干预,主要有以下几点。
术前指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先对其病情以及个人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采用最适合患者的方式来给其讲解维持性透析的基本知识,并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同时,也要给患者讲解内瘘以及造瘘的重要性。若患者因害怕治疗而产生紧张、抑郁、烦躁等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疏导,帮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服从性[2]。
肢体护理:先对患者左右手进行使用评估,造瘘时尽量选择不常用手,减少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对造瘘手进行握力、伸缩等训练,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并且尽量不对造瘘肢体进行静注、测血压等容易影响血管的操作。同时,护理人员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血管分布以及走向进行观察,选出最佳的穿刺点[3]。
术后护理:穿刺时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能有效延长内瘘的使用期限,并且,选取最佳的穿刺部位以及定期的更换穿刺部位,是减少内瘘狭窄以及瘢痕发生的有效方法[4]。当需要抽血化验时,抽血部位要尽量避开内瘘侧位,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并且内瘘后不能对针眼进行揉搓。叮嘱患者尽量选择宽松衣物,注意肢体的清洁,勿接触水、提重物以及患侧躺卧位。若发生出血、液体渗出当立即更换辅料,并定期对辅料进行检查更换,保持干燥、清洁。饮食方面尽量选择低脂低盐类食物,可根据患者个人爱好给其搭配一日三餐,保证患者每日的营养需求[5]。
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身体评分、心理评分、社交评分)。
把患者各项数据录入到SPSS17.0中进行比较,用P小于或大于0.05来表示两组之间的差。
表2 并发症情况[n(%)]
表3 生活质量(±s;分)
表3 生活质量(±s;分)
?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肾脏疾病的主要方法,而保证血管通路顺畅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方式[6]。临床通常采用护理干预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常规护理效果并不显著,本次研究采用了早期护理干预。根据结果可以得知,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9%与36.84%,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两组生活质量总评分分别为(79.49±9.84)分与(53.08±8.28)分,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这也与苏凌阳、孔玲洁等人在《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中得出的结论相仿[7]。由于需要透析治疗的患者血液粘稠度都较高,而手术又会使血液保持在高凝状态,患者十分容易发生血栓。因此,护理人员还需要叮嘱患者每天进行适当的活动,同时可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抗凝类药物[8]。并且,大部分透析患者都伴有肾功能不全、免疫力低下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个人卫生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