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 300110)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以高铁、高速公路、地铁为骨干的综合交通得以快速发展,而“互联网+”加快了对交通领域的渗透融合,主要表现在私人交通工具网络共享、智能网联技术不断加深应用,这些技术都在快速提升交通领域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与此同时,交通行业对智能交通专业人才需求和要求也水涨船高,要求智能交通领域的从业者即掌握交通技术应用技能,又了解信息技术,同时具备扎实的实操能力。京津冀区域内拥有三所交通类职业院校开设了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三地各拥有一所院校。三所院校相关专业实力参差不齐,在教学师资、实训条件、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利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机遇,提高区域内相关院校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人才培养能力,适应新环境,提出新思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智能交通人才成为学科建设研究的重要课题。
北京交通职业运输学院作为区域内区位优势明显的公办交通类高职院校,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实力雄厚,结合北京市交通行业需求,该专业开设了两个方向,分别为交通大数据应用和交通运行监测两个方向。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河北省公办高职院校,也开设了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拥有较为齐全的实训实验室,专业实力较强。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是天津市唯一一所开办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的公办高职院校,但相对专业实力较弱,专任教师较少。三所院校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学科现状及与全国标杆院校对比,见表1。
表1 京津冀智能交通技术运用相关职业院校及全国标杆院校专业实力现状对比
数据来源:相关院校网络公开资料。
从表1可以得出,从专业办学条件看,京津冀区域内,北京和河北省交通类职业院校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实力较强,拥有较多的专任教师和较好的实训条件,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相关专业实力较弱,但与全国标杆院校相比,京津冀相关院校差距都比较明显;从学生人数和就业率看,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占有明显优势,专业在校人数最多,就业也较好;从教学成果看,北京和天津交通职业院校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教学成果突出,难能可贵的是天津以最少的师资力量,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成果。
在城际轨道交通方面,根据2016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的批复》显示,2020年,京津冀地区城际轨道将新建铁路1100公里,到2020年,与既有路网共同连接区域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实现京津石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城市地铁交通方面,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未来北京将打造一小时交通圈,到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达到1000公里左右,到2035年不低于2500公里,将是2017年底的4倍。根据《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2020年)》,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景年线网由28条线路组成,总长度1380公里。根据河北省发改委印发的《河北省轨道交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将新建城市轨道交通80公里。轨道交通里程的快速增长,进而相关人才的需求也稳步增长,轨道交通也呈现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自动驾驶地铁已实现试运营。2017年开通的北京燕房线、上海8号线三期等在通车后实现“全自动运行”,南京7号线也按照全自动驾驶设计。智能化轨道交通的持续发展,对智能交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培养符合新型智能化轨道交通的人才是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和机遇。
基于互联网、GPS、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共享交通正蓬勃发展。共享汽车、共享单车正改变着人们出行方式,也涌现了一批行业巨头。滴滴打车、美团打车成为中国共享汽车的两大巨头,摩拜单车、OFO单车称霸共享单车领域。电动汽车更是呈现百舸争流的状态,曹操专车、Gofun专车、EVCARD专车等力图在共享电动汽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政府部门也高度重视汽车共享租赁的发展,2017年8月8日,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鼓励分时租赁经营者采用信用模式代替押金管理”等。共享交通具有较强的粘性,能解决城市出行的痛点:共享单车能有效解决短途出行、网约车提高了出行的便利、电动共享汽车能规避交通限行和城市限牌等问题,发展前景广阔。共享交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共享交通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要掌握一定的互联网知识、了解GPS、云计算、大数据等知识,并能够熟练安装和调试智能终端。这些复合型人才特征与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人才契合度很高,将成为智能交通人才的一个重要就业方向。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高速发展,具有高度智能化的联网汽车已实现批量上市,如特斯拉model s、上汽荣威i6等车型,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汽车变革的三大技术方向之一。智能网联汽车已由交通运输工具蜕变为具有多种功能的智慧型交通伴侣,融合了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汽车本身相关的重大技术创新;并与智能交通技术深度融合,具体涉及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并在标准法规体系的指引下,把车、路、网组成的一个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网联汽车的崛起,对智能交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剧增。智能网联汽车要求相关人才掌握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导航技术等,这些技术与智能交通也密切相关,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人才也基本符合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的要求,但仍需要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趋势,优化调整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智能网联汽车的人才需求。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智能交通人才需求旺盛,相关职业院校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相关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以满足新型智能交通人才需求。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师资力量过于薄弱,专任教师严重不足,亟需补强。天津交职院相关专业拥有区域内最充沛的生源,同时学生就业也较好。如果不加速专任教师补强,将不利于学生培养,部分专业课将缺乏专任教师授课,过于依靠外部师资,将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和可靠。相关专业学生不能有效培养,将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将不利于学院声誉。由于补强师资非一蹴而就,因此建议与区域内兄弟院校在师资方面加强交流互动,快速提升新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施定期交流机制。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区域内河北交通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创新能力不足,加强教师交流互动,也有助于提高其教师的创新能力。
三校智能交通实训实验室各具特色,如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智能交通实训实验室侧重交通监测分析,河北交通技术职业学院侧重交通安全和交通控制,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智能交通实训实验室侧重路况监测分析等。三校相关专业优化实训课程设计,交流协调实训教学方案,加强实训设施共享,利于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智能交通设施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现代远程会议系统已经非常成熟可靠,铺设成本也不高,三校建设能够互联的现代远程会议系统,不仅可服务于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也可以的服务于其他有远程交流需求的专业。三校通过远程会议系统,可以实现教师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的开展学术交流,教学交流,提高相关专业老师教学水平。利用远程会议系统也可以实现不同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协同教学,提升学生上课兴趣;加强不同院校师生互动,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师生创新意识;加强不同院校师生交流,有助于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提升师生整体素质。
大学之间相近专业学生互派交流已成为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三地交通职业学院相关专业,可协商开展学生互派交流机制,实行学分互认、课程互认,根据学校情况和学生意愿,开展半年或整学年的交流互换。通过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学生的交流互换,扩大学生视野,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够提升学生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