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见习记者 / 谌晗
自2013年六盘水市首次创办马拉松赛事以来,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跨越,在全国千余场马拉松赛事中异军突起,一跃成为高原夏日马拉松典范。
又是一年盛夏,2018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以下简称“六马”)、“我要上奥运”(六盘水站)将于7月29日鸣枪开跑。自2013年六盘水市首次创办马拉松赛事以来,“六马”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跨越,在全国千余场马拉松赛事中异军突起,一跃成为高原夏日马拉松典范。
连续三年获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称号、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被贵州省体育局评为贵州省“2017年十佳体育赛事”“贵州省马拉松训练基地”称号……
从2013年的“蹒跚起跑”到2017年的“步稳蹄疾”,五年马拉松“跑”出了沉甸甸的荣誉,也助推六盘水市“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晨光熹微,水城河岸,来来往往健身的跑者络绎不绝。他们或单人行进,或三五成群、相邀约跑,有着18年跑龄的潘虎刚跑在队伍前列。
“跑步多年,我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也愿意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作为六盘水市长跑运动协会的发起人之一,潘虎刚将带动更多人“跑起来”“动起来”当作自己的追求。
2013年“六马”首跑后,潘虎刚同两位本地跑友联合发起成立六盘水市田径俱乐部。2015年,俱乐部在相关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下,正式更名为六盘水市长跑运动协会。六年时间,协会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目前的逾1000名注册会员,并在各个县(市、区、特区)设立分会,在市中心城区各街道组建“跑团”,影响力与日俱增。
六年来,水城河岸、明湖湿地公园里、凤池园边、瑶池畔、体育馆里、梅花山乡愁步道上……留下了凉都跑者的串串足迹,一场马拉松正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人民的生活方式。
“以前过的是‘酒吧人生’,现在过的叫‘运动人生’。”戴着耳机、疾步前行的长跑爱好者方念停下脚步打趣地对记者说。
方念感慨的是自己身边的变化,在“六马”组委会工作人员的眼中,这种变化更为直观——2018年“六马”开放报名仅5天,3万个参赛名额全部报满,报名火热程度远超历届。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1岁,于他们而言,成绩不是目的,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才是意义所在。
更让凉都人民欣喜的是,2017年中国首个马拉松博物馆在六盘水开馆,中国首个地方性法定活动日“六盘水马拉松日”成功申报。这个全国首创的形式,充分彰显了这座城市对马拉松运动的热情和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决心、信心。
爱在路上城市公益徒步、“‘六马’扭动”全城健身舞大赛、“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钟山站……自2018年5月开始,“季季有赛事、月月有活动”,八大全民健身系列活动陆续开展,六盘水市钟山区全民健身事业“跑”出加速度。
“藏”在乌蒙山深处的六盘水市,夏季平均气温19.7℃,加之“凉爽、舒适、滋润、清新和紫外线辐射适中”等气候特点,2005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
“真是没想到曾经‘半城煤灰一城土’的‘江南煤都’,摇身一变居然成了‘一城青山半城绿’的‘中国凉都’。”
“六盘水天气凉爽、空气清爽、人民豪爽,去年我和朋友来参加马拉松,今年我带着家人一起来避暑。”
这里有六盘水人的感慨,也有外来游客的赞誉。
从“煤都”到“凉都”,尽管只是一字之变,折射出的却是六盘水市在经济发展方式上的巨大转变,彰显的是六盘水借“赛”出“山”,打响“中国凉都”核心品牌城市形象的担当和作为。
在赛道设置中将“三线”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融为一体,明湖湿地公园、凉都宫、水城古镇等城市地标及靓丽自然风景都在赛道沿线,参赛选手不仅能体验到六盘水的自然风光,还能切身感受独特的人文景观;依托广播电视、平面媒体、网络新媒体等媒介传播平台,让偏隅西南的六盘水走出大山,在世人面前立体地呈现出“蓝天白云常相伴,峰丛湿地绿相融”的城市景观。
“敢于在夏季举办马拉松比赛,本身就说明了六盘水对于当地夏季凉爽气候的信心。”在2017年六盘水马拉松旅游论坛上,清华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一语中的。
2017年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期间,钟山区接待游客58.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7亿元。图为比赛现场。(六盘水市钟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2017年夏季,著名综艺节目主持人孟非发布微博称:“如果不考虑省会因素,真正的中国凉都只有一个:六盘水。”名人发声让六盘水名声大噪,与此同时,在“六马”赛前,非洲运动员为了“御寒”穿上羽绒服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
每年夏季,来自重庆、武汉、长沙、南京等“火炉”城市的“纳凉客”纷至沓来,尽享“清凉一夏”。
以首届“六马”为起点,六年久久为功,六盘水市“煤”越“跑”越远,“凉”越“跑”越深入人心。凉都“19℃的夏天,360°的激情”和“世界这么热、我要去凉都”也正成为更多人的共识与向往。
六年马拉松,“跑”出了体育的盛会、市民的节日、城市的品牌,也“跑”出了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作为一座因煤而兴、因煤建市的能源工业城市,长期守着雄奇壮美自然风光、丰富多彩民族风情和别具特色“三线”文化的六盘水,却一度“藏在深闺人未识”。
如何摆脱“路径依赖”、跳出“资源陷阱”,在“绿水青山”中成就“金山银山”?六盘水的选择是借赛出“山”,着力打造“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
服务业风生水起。旅游、酒店、餐饮、零售等相关产业都因马拉松比赛获得商机,马拉松赛事为六盘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六马”赛事期间,仅钟山区接待游客就达58.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7亿元,同比增长36.9%和68.34%。
产业链做大做强。六盘水充分利用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平台,积极挖掘和培育赛事广告策划、冠名赞助、娱乐表演、休闲旅游等体育市场,拓展了体育产业的领域和发展空间。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马拉松经济”正成为六盘水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以体促旅、激活旅游发展新动力。如今,走进六盘水,气候“凉”资源正演变成旅游“热”经济。巍峨雄壮的“贵州屋脊”韭菜坪、“百里乌蒙千仞壁,一地锦绣万树花”的乌蒙大草原、世界第一长的梅花山索道、“环山无翳水无波,四望城浮一叶荷”的水城古镇……正敞开怀抱喜迎八方来客。
“三池三湖六盘水,千岩万壑一凉都”,风景养眼、气候养人、医药养体、温泉养容、运动养身、文化养心的“康养胜地·中国凉都”六盘水走出了一条“凉爽”的旅游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