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宜居 生活更美好
——都匀市棚户区改造出实效

2018-09-12 10:45覃淋
当代贵州 2018年29期
关键词:都匀市都匀马鞍山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覃淋

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都匀市抢抓机遇,依托自身“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桥在水中、人在景中”的资源禀赋,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努力把“大都匀”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桥城、生态城市。

“九溪归一”的剑江河畔,碧玉般的剑江水自北向南穿城而过,形成独特的城市布局。沿江莺语流花,青山耸翠,山水交融的生态环境让人神往。

这座有着600余年历史的老城是黔南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因中心城区内棚户区、城中村交织分布,导致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一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从2013年开始,都匀市经过不断推进棚户区改造,一场“老”城“新”生的美丽蜕变正在上演。

拆——旧城改造顺势而为

“东边挤、西边乱、南面散、北面空、中间堵。”这是2013年以前,都匀市民对城市发展的深刻印象。

都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蒋俊晖回忆,曾经的都匀市大大小小分布着数十个棚户区,棚户区里路面坑洼不平,街巷狭窄拥堵,基础设施滞后,居住条件较差,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

同时,都匀市中心区汇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资源,也是人口密集之处,由此带来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大、交通拥堵、优质资源竞争激烈等问题。

怎样在规划布局上让老百姓住得舒心,又能缓解老城区资源压力、实现“突围”发展?这就要求科学规划城市发展空间,使资源更加合理的分布,引导人流更加合理的流动。因此,棚户区改造迫在眉睫。

5年来,都匀市累计投入资金200亿元,完成征收改造22000户,建设12114套安置房。图为都匀市新体育馆夜景。(卢桃 / 摄)

2013年4月,根据黔南州委、州政府安排,都匀市规划了龙昌、七星、观澜、谢官冲、环西、西山、大西门、蒙家桥、剑东(马鞍山)、剑西十大棚户区改造项目。2013年9月23日,黔南州棚户改造现场会在都匀举行,标志着以都匀市为中心的黔南州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启动。

按照“整体规划、连片开发”的工作思路,都匀市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为指导,以“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为目的,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我们的棚改工作主要是按照‘以人为本、阳光征拆、让利于民、注重奖励’的原则,通过合理化安置保障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蒋俊晖说。

5年来,都匀市累计投入资金200亿元,完成征收改造22000户,建设12114套安置房,其中已建成并交付使用4906套,预计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安置房交付使用。

建——开启百姓美好生活

仲夏时节,走进都匀市马鞍山安置小区,记者看到高楼林立,公园围绕,道路宽阔,行人如织,俨然一幅都市新生活的美好画卷。

“今年初我就搬进新房来住了,三室两厅一厨一卫100平方米,采光良好,住起来舒心惬意。没想到我这么大岁数了,还能离开棚户区住上电梯房!”近80岁高龄的杨大爷提起棚改工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杨大爷是原马鞍山棚户区砖瓦厂片区的居民,祖孙三代挤在一个40平方米的低矮破旧房屋里。“走进他家,屋里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周边环境更是脏乱差。我们曾感叹:一条马路两边建,上面住宅下面店。车子开不进,人也出不来。”说起当时去征收房屋的情景,马鞍山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代敏至今记忆犹新。

为让居民早日住上干净敞亮的新房,2013年9月,马鞍山项目指挥部成立。按照州委“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和“大都匀”的建设布局,以人为核心,统筹“人、地、钱”三大要素,遵从“居住成区、道路成网、生态成系、商业成集、设施成套”的要求,统筹兼顾、整体规划、连片开发、系统建设。

改造工作启动以来,马鞍山棚户区完成征收住户4455户,搬迁单位65家,建成回迁安置房5430套,保障性住房618套,商品住房3984套;新建城市道路5条,约10.7公里;新建停车位10712个(其中公共停车位1758个);新建学校1所,幼儿园1所,新建和改造公园3个,完成投资约77.8亿元。

昔日小巷成大道,旧时蜗居变新楼。经过4年多的改造,马鞍山棚户区旧貌换新颜,公共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市民文化活动日趋丰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成为都匀市新坐标。

都匀市抢抓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机遇,依托自身“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桥在水中、人在景中”的资源禀赋,努力把“大都匀”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桥城、生态城市。

以十大棚户区改造为抓手,都匀着力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统筹实施医教文体、综合管廊、文化保护等160多个重点城建项目,深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积极探索PPP运行模式,与国开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合作,争取银行贷款30亿元以上,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棚户区建设资金100亿元以上。

把生态项目放在核心位置,全市新增绿地(湿地、水面)3000多亩,铺设污水管网100多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建成南沙洲民族文化公园、杉木湖中央公园、观澜滨水景观、环西沿河景观,加快建设三江堰、雨花湖湿地公园、青云湖公园,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中尽享大自然的气息。

以交通路网建设为骨架,打造“2688(两环六横八纵八射线)”的交通布局。投入资金210亿元,新建主次干道228公里,改造城市主次干道141公里,完成县乡道路提质176公里,建成通村通组路406.9公里,实现城区道路畅通无阻、乡村道路互联互通、联外交通快捷通畅。

“十二五”期间,都匀城区面积从过去的24平方公里扩容至68平方公里,扩大了近3倍。先后荣获2015年度、2017年度“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管——民生红利持续释放

“你看,这是我们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这片黄色区域代表农业空间,绿色区域代表生态空间。”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直观地看到都匀市区域规划建设的范围、城市用地等信息。”

在都匀市住建局,工作人员张扬正通过电脑上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系统向记者介绍:“棚户区改造是民生工程,后续的管理工作也至关重要。在平台上我们可以监控到国土、环保等工作指标,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生态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实现改革红利的可持续化。”

棚户区改造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手段,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实施“多规合一”能够保障区域协调发展,让百姓住得称心、安心、舒心。

举全市之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需要破旧迎新的决心,更需要运筹帷幄的魄力。

根据都匀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2018年至2020年,都匀地区计划实施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其中,都匀市8个,经开区1个。都匀市实施的8个棚户区覆盖面积338.2万平方米,整理土地18349.55亩,共需投入资金364.72亿元,受益家庭将达22424户。

同时,都匀将全面启动路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西山大道三期、杉木湖大道、东山大道南北段等城市主干道建设;继续抓好城市内部路网疏通工程,打通“断头路”,完善“丁字路”,推动形成“2688”城市骨干路网结构,进一步攻坚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形象。

“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都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按照‘123456’战略,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牢牢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努力建设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协同进步、民族文化繁荣、生态优势突出、民主法治健全、人民幸福安康的活力都匀。”黔南州委常委、都匀市委书记王建忠表示。

在这片改革发展的广袤热土上,一个个棚户区拆迁重建、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路连接成环、一处处美景点缀其间,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城镇正悄然崛起。

链接

都匀市棚户区改造路线图

2012年底

都匀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开始谋划部署,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为指导进行征收准备工作。

2013年4月

根据黔南州委、州政府安排,都匀市规划了龙昌、七星、观澜、谢官冲、环西、西山、大西门、蒙家桥、剑东(马鞍山)、剑西十大棚户区改造项目,拉开了棚改工作的序幕。

2013年9月23日黔南州棚户改造现场会在都匀举行,标志着以都匀市为中心的黔南州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启动。

2018年—2020年

都匀地区计划实施9个棚户区(都匀市8个,经开区1个)改造项目。其中,都匀市的改造工程包含大西门棚户区、大西门棚户区育英巷片区、谢官冲棚户区、剑西棚户区、蒙家桥棚户区、剑东棚户区、绿茵湖棚户区、龙昌棚户区,覆盖面积338.2万平方米,共需投入资金364.72亿元,受益家庭将达22424户。

猜你喜欢
都匀市都匀马鞍山
野猴闯入蛋糕店吃“霸王餐”
关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城市转型发展的研究
阳光体育背景下都匀市中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分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都匀市挂牌成立老干部党校
都匀 向春节返乡人员送温暖
绘就“大都匀”画卷
都匀市召开2016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都匀市老干部心系都匀的旅游发展
马鞍山塑造转型“新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