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思考

2018-09-11 09:04朱立强
职业·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学产教教学质量

朱立强

2017年岁末,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未来走向至关重要的一个战略性的指导方针,一个方向性的顶层设计。邢台技师学院在产教融合转型发展方面已经历了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很多不足。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务处针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有一些初步设想。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科学论断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突出“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特色,建立校企双制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办学模式,完善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二、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学院专业设置是否符合企业生产是产教融合的关键,专业建设要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健全学院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

第一,加大企业调研力度,深入研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开设的可行性。结合京津冀等邢台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特点,针对3D打印技术与服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电子商务等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航空服务、高铁乘务等国家支持发展的社会领域专业,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关专业进行广泛深入调研,调查人才需求情况,探讨专业开设的可行性。

第二,制定新专业的申报办法。按照河北省新增专业申报办法要求,规范学院新增专业申报流程。各二级学院新专业申报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至少提前三个月向教务处提交申报材料。

第三,出台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教务处每年对学院各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招生就业情况、人才培养质量情况建立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根据各专业发展情况对专业进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三、全方位贯彻产教融合理念

1.人才培养模式

各二级学院各专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题会议,建立产教融合的教学机制,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促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教材与学材的开发、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全面对接。在二级学院的各个专业,自觉、自然、有效地融入有关的行业企业活动,同时把企业理念、企业技术、企业文化、企业力量引入教学活动,参与育人过程。

2.专业课程改革

进一步推进一体化课程改革,促进技工教育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推进和深化一体化课程改革。

(1)进一步扩大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改革覆蓋面。在教学中继续推进并不断完善第一、第二批一体化课程,组织机械工程学院和自动化学院积极配合其他七个兄弟院校,完成第三批试点“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化控制专业”教学资源开发任务(现已完成企业调研、专家访谈、典型工作任务提取、一体化课程转化、第一学期工作页的开发)。

(2)将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为一体化课程。以商务软件解决方案、木工、工业控制、家具制作、信息网络布线、平面设计、美发、精细木工等8个重点项目,以及CAD机械设计、汽车喷漆、车身修理、电器装置和电子技术等5个二线项目为载体,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先进的技能理念、技能标准、评价体系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建设一体化学习资源库、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培养和认定一批一体化教师。将竞赛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以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为载体,构建工作过程课程体系,首先在自动化学院和汽车工程学院世赛班实践,然后在其他二级学院逐步推广。

(3)以企业冠名班为依托,与合作企业共建一体化课程。各二级学院以引进的企业或产教融合项目为基础,参照行业企业标准开展专业建设,开发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教学辅助资料等,如京东店长班(电子商务专业)、永旺班(会计专业)、多米琪班(烹饪专业)、三星电子班(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灵牛影视动画班(动漫专业)、北京现代班(汽车维修专业)、航空高端项目精英班(航空乘务专业)、海尔机电班(数控技术专业)、市政机电班(机电一体化专业)、栋梁班(工业机器人专业)、奕杰阳光班(学前教育专业)等等。

3.文化课程改革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制定学生通用职业素质的培养标准,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作为职业素养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每周三下午全院统一安排为职业素养课程,将“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华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心理健康、法律常识、通用能力训练”等内容依次贯穿到每个学期。

4.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017年3月,笔者学院成立了由主管教学院长牵头、教务处及各二级学院教学科长共同参与的“构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课题研究小组。该课题被批准立项为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

(1)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质量评价的构建原则。将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要转化为学校内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引导学院的教学向企业的方向发展;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的设计要符合实际,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符合技工教育的特点。

(2)以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质量观为指导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观、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观、基于工作情境的教学设计观、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观等新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结合学院自身特点,研究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请行业企业专家对学院教学计划进行论证,根据专家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修订;要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采用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评价;要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评价标准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要全面、合理、公开,可定量、可测量。

(3)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的评价。跟岗、顶岗实习是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模式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加强实训课、实习课等实践教学评价的比例。

四、培养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坚持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对接,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互用、双向挂职锻炼的力度。学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技术革新,企业专家参与学院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质量评价等。另一方面,将教师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条件,激发教师进企业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在烹饪等几个重点专业设立大师工作室。聘请了烹饪行业的专家担任大师,指导并参与学院烹饪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带动专业教师团队成长。

第二,企业骨干到学院“上挂”任教。合作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到学院承担一学年的实践性教学与培训任务,将行业发展、生产一线的最新成果带进课堂,积极参与到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习实训建设工作中去,结合他们的工作经验和企业实际提出更适合的行业企业需求的建议。借鉴企业“师带徒”的办法,促进专业课教师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及“师傅”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

第三,专业教师“下派”到企业锻炼。要求所有专业教师每年在企业实践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0天,鼓励专业教师脱产深入企业到生产一线,逐步形成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长效机制。教师在企业通过直接参与一线的生产及管理实践,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尤其是专业、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发展趋势,逐渐积累专业课程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提升业务能力。

五、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促进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体现了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工作中并构建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教育现代化建设。

围绕“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校企远程视频互动平台、校企共建学习资源开发平台、顶岗实习校企共同管理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学校信息化整体水平,助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校企远程视频互动平台:指的是将企业延伸到课堂,企业专家可将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场景借助互联网、通讯软件,实时传输到课堂上,使学生不出课堂就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

校企共建学习资源开发平台:指的是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课程学习资源包,对生產过程进行分解剖析,采用微课、慕课等在线学习方式实现学校课程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

顶岗实习校企共同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学校和企业共同拥有管理权限,并可通过手机微信、QQ、微博等常用通讯软件进行信息查阅和内容分享,只要有手机、网络,无论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学校、企业都可随时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内容与状态,实现信息化管理。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工学产教教学质量
盐工学人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工学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