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至善 温润童心

2018-09-11 03:20王集华
新课程·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

王集华

摘 要: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要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

关键词:教育;对待;教学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少犯错误,这是为人的准则。”在我们为师的经历中,或多或少会有一部分学生让我们头疼,这些学生就是我们眼中的“问题学生”,他们在学习、思想、心理或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作为班主任,如何用一个教育者的良知对待问题学生,用爱心感化、用耐心转化、用真心激励,最终使“问题学生”不再成为问题,这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今天探讨的主题。

一、公平地对待“问题学生”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班集体。要让每个学生都明白:自己是这个集体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而且绝对与学习成绩无关!班主任要牢记:任何一个来到班级的学生都是这个集体理所应当的一员。“问题学生”往往不是一时半会儿造就的,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就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问题学生”这个帽子早已让他们的身心受到过太多的打击。其实,他们不但需要教师的公平待遇,也需要同学的公平待遇。我刚调入民勤六中那年遇到过一个学生叫郭×,他见我不是高大健壮型的班主任,便向我流露出挑衅的眼光,也不配合我的工作,后来我在放学路上碰到了他,就与他交流。他跟我说:“反正老师早就知道我是个‘坏学生,再怎么表现也是个老师心中的‘坏学生,在这个班里不会有我的‘位置……。”听了他的话,我心中为之一震。为了转化郭×,让他尽快融入班集体,我做好了班干部的思想工作,要求他们主动接近和帮助郭×,耐心做好帮扶工作。同时,还要求全班同学对犯过错误的同学要重新认识。人都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错误,不断进步。很快郭×同学就有了转变,还经常向我汇报班级内发生的事情。可见,这样的学生并不是不需要公平的待遇,而是不敢再“奢求”公平的待遇。所以班主任必须给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的公平!

二、热心地对待“问题学生”

很多人说“问题学生”都比较冷漠,对学校和班级的事总是不关心、不负责任、不积极。其实他们的这种表现很正常,甚至是应该的,因为学校、班级、班主任经常就是以这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在民勤六中2009级,我有一个学生叫徐××,行为懒散,个人习惯较差,学习成绩落后,骂人、打架更是家常便饭,身上有很多社会混混的习气。为了了解这个孩子,我专门和他交流过多次。第一次,他的防范意识很强,我几乎没有收获。于是,我向其他同学了解他的家庭情况,终于得知,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城里租房照顾他们兄妹俩,每到农忙时间母亲就下乡侍弄庄稼,留下兄妹两人。放学后兄妹俩经常吃不上饭。为了照顾妹妹,十三岁的他居然学会了做几样简单的饭菜,听到这里已为人父的我的鼻子酸酸的。于是我打听到他们的住处,找到徐××,还见到了他的妹妹,小女孩的衣服比较干净,身体也不错,看来他把妹妹照顾得不错。我笑着对徐××说:“好小子!十三岁就会照顾妹妹了!就是不會照顾自己!说吧,哪天能让我尝尝你的手艺?”徐××一愣,“你不是会做饭吗?不请我尝尝?”我接着说,徐××不好意思地扭头笑了笑,于是这次谈话终于得以顺利进行。后来我经常关心这个孩子,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期间我故意没有急着叮嘱他好好学习、遵守纪律等等,仅仅是关心、帮助和倾听。两周以后他竟然主动对我说:“潘老师,你放心,我会好好学习的,至少我不会成为一个坏学生!”从此以后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任课老师都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的确,冷漠的师傅就会教出来冷漠的徒弟,热心的教师会有热情的回报!

三、真心地对待“问题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生的希望之火。如,上学期我班学生香×,期中考试时数学只考了68分,试卷发下去,我就见她哭成了泪人。我赶紧把她叫到办公室和她谈心:“一次考不好,并不代表永远,只要你认真分析没考好的原因,总结经验,期末肯定能取得好成绩”。我见她情绪稳定了就一起和她分析试卷,并指导有关学习的方法,我让她准备一本错题集,把这次做错的题目在错题集上重做一遍,并叮嘱她以后随时要把作业和考试中的错题改正在错题集上,这样复习时方便高效。香×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后半学期,香×同学学习劲头十足,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中香×同学数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总成绩在班级中也有很大的提升。因此,真心对真心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信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总之,我们要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让我们摒弃对“问题学生”的偏见,多给他们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成长,这样才能带“问题学生”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阮为文.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

[2]曹毅.对待问题学生的特殊方法[J].新课程(初中版),2007(3).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