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的评价

2018-09-11 03:20周明
新课程·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本信息技术评价

周明

一、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评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国家三级课程体系下,短短几年时间,校本课程的开设遍地开花。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学生喜欢的学科,相关课程的开设如雨后春笋,但是形成完整课程体系的案例数据较少,特别是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评价在实践方面的内容仍然是缺失的。新课标改革大力主张各地区学校在贯彻落实国家与地方的政策之际,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当地学校的特点、学生需求相适应,从而开发符合当地学校发展情况的校本课程。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评价务必要着重强调各智能全面发展的社会任务,不但要使得学生各项智能达标,而且还要开发不一样的智能,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满足社会对当代人才的各种需求。所以,课程评价应当给教师科学、合理的信息反馈,促使教师对自身教学方式、教学方案进行恰当的修改,剖析探究问题的源头,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增强教师的综合实力,提高教学

质量。

二、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

1.学校与社会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评价

以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教学理念作为课程评价的指导思想,全方位剖析研究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设必要、课程所需、课程内容、课程形式、教学方案等信息,学校对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做出恰当的评价,能够有效地推进课程评价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任务。而另一方面社会对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评价也对课程评价体系的开发研究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比如开设“scratch趣味编程”校本课程,教师可以积极地鼓动学生独自或者自行组队来设计创意性编程作品,例如走迷宫、自动画图等,而且学校也可以将学生设计的作品投放在学校的校园网上或者微信公众号上,进而筑造学校的特色教育。

2.教师对课程教学过程的反省性评价

教师对自身讲解的校本课程内容、教学方案、教学模式进行科学恰当的反省过程,可以让教师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教学方案的不足、了解当代学生所需,更好地依据现存的不足重新制定或者完善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身为当今社会的一名知识传授者,教师不应该强迫学生接受自身的看法,而是应该允许看法不一的现象存在,积极地鼓励学生敢于假设、敢于表达、敢于挑战,让学生乐于和教师共同分析研究,从而共同取得进步与发展。

3.学生对课前学习、课堂感受、课后感悟的课程评价

学生是教学课程的主体,是直接感受与体会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评价的价值所在,是最能够真实反映课程教学质量的群体之

一。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各项评价实质上就是校本课程的内容,而且学生的每一项评价都较能体现现阶段学生的学习所需,例如“数码摄影”这部分内容,单纯讲解摄影原理并且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单反机操作,每项操作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无味,很难激发起学生对学习内容进一步学习的兴致。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掌握各项基本操作之后,带领学生外出寻找素材,发掘身边的美,并举办有关摄影作品展或者比赛,并且把优秀作品在校园网上展评,这种教学模式在让学生熟练相关操作的同时,还能够激发起学生的竞争欲、展现学校的人文气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三、完善校本课程评价的策略

1.多方参与,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的自编课程,因此学校教师不仅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还是课程评价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他们在校本课程的评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评价专家则是掌握校本课程评价理论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可以为学校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我们要鼓励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共同参与校本课程评价,提供有关的反馈信息。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的教育需求与期望,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对校本课程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全面的评价来自丰富的信息,丰富的信息来自多方参与、多角度观察。校本课程评价是一个民主开放的信息流动的过程,在多元主体的多方面参与下,实现信息的流动,需要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学生家长及社区代表共同参与评价,需要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建议和意见。

2.关注情境,适应学生多种需要

校本课程是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的特定的学生群体、特定的情境而设计的。每一所学校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所以在评价时,要关注特定的情境。就一个学校的内部环境而言,包括:学生的能力和既定的教育要求;教师的价值观念、态度、技能、知识经验、特长和弱点;校风及学校权力结构;学校物质资源等。全面、动态、系统地考虑特定的环境,把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也只有在充分分析学校情境的基础上,才能满足学校、教师、学生的多种需要,评价的结果才能真正被校本课程的参与者所接受,评价才具有效果。

3.积极对待,认同结果的多样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评价结果。充分尊重学校与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提高評价的针对性和结果的真实性。不仅不同的评价有不同的反应,而且对同一评价也有不同的反应。由于不同的学生的能力、性格、兴趣、需要及家庭环境的不同,评价的结果必然会多样化。这种多元性的结果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在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我们理应接受评价结果的多样化。只有积极对待不同的结果,才能使校本课程更能体现其本质内涵,即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而设计的理念,更好地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对评价来说,无论何种反应只要是真实的,都能提供有用的信息,都是有意义的。只有积极对待评价的结果,才能为学生与校本课程的发展提供全面而详尽的信息。结果不等于效果,只有正确对待才有效果。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校本信息技术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