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翼阳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认识比喻句,首先能辨别比喻句,会使用比喻句,体现出基本的语文素养,也表现出孩子们的才情。从比喻修辞的概念、形式、分类、作用及判断等方面进行深刻分析,使这一“天才的标志”更为清晰、准确地为学生所用,为语言增光添彩。
关键词:比喻;修辞手法;小学生
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钱钟书也曾说过:“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特点”“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擅长”。比喻犹如一根魔法棒,可以点石化金、化腐朽为神奇,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使晦涩的语言变得明朗,在苏教版12册语文课本中含有近340句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其中含比喻句的近110句,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有比喻句。在要求三年级学生找出三年级下册课文中含有各种修辞手法的20句话时,大部分学生找的句子,含有的比喻句在13~17句范围内。但也有部分学生,尤其是初学者,对比喻句的判断不是很清晰,在使用上缺乏正确的指导。接下来,我们对比喻修辞手法进行详细剖析、全面了解,更加直观地赏析比喻句。
一、比喻的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用一种事物来描述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二、比喻的类型及作用
(一)比喻的类型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句,即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是小学阶段最常遇见的比喻类型,我们往往直接说为“比喻”。
2.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的比喻句,即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比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句,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二)比喻的作用
不同的修辞手法有着不同的作用,那么比喻句的作用有哪些呢?
(1)说理容易让人明白、接受。
(2)能让抽象的事物更加具体清晰。
(3)能使形容的事物更加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美化文章的语言和情感。
综合以上四点不难发现,要使小学生记住这些作用确实有些难度,我们不妨把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生动形象”。当然,在小学阅读中赏析比喻句时,不单单要说出要赏析的这個比喻句是把什么比作成什么,还要说出这个比喻句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总结比喻句: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例: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运用答题公式可以做如此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成云、海、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轻盈、繁茂和艳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如何判断句子不是比喻句
某公立学校二年级下学期的某次期末测试中,出现如下一道题:
判断以下三句哪句是比喻句,是比喻句的在后面括号里打“√”。
1.这只小松鼠的身体像老鼠那么大。( )
2.小刺猬身上的刺像钢针那么锐利。( )
3.森林里树木种类繁多,像松树、白桦、红松、水曲柳……
( )
这所学校二(3)班45名同学,做出正确选项的有14名同学,当然也包括有些学生选择两项或三项答案。为什么会出现这类情况呢?就是因为学生们对比喻的概念、类型还没有区分清楚,看到带有“像”字的句子就认为是比喻句。
第一项“这只小松鼠的身体像老鼠那么大。”是“像”字句中表示比较关系的句子,因为松鼠和老鼠都是“鼠”类动物;第二项“小刺猬身上的刺像钢针那么锐利。”这一句有本体“小刺猬的刺”,有比喻词“像”,有喻体“钢针”,“像”字前后的两个事物不同类且有相似点,所以这一句是比喻句;第三项“森林里树木种类繁多,像松树、白桦、红松、水曲柳……”是“像”字句中表示举例的句子,是为了说明森林里树的种类繁多。因此,这道题的答案为第二项。
四、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注意事项
(一)传达感情色彩
比喻要有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通过使用比喻修辞手法,能够更直接、更显现、更生动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突出事物特点
在日常写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生动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形象地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三)运用比喻原理
在使用比喻修辞手法时了解比喻的特点,不要随便写,要遵守“把什么比作什么”的比喻原理,区分五种“像”字句不是比喻句。
(四)更加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使本体更加地生动、易懂、直观、形象,使读者更加容易体会语言的灵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比喻,课文、诗歌、古诗或者文言文都会出现,并且会使用不同的比喻方法,通常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所以在运用比喻时,我们要注意,一是本体和喻体是有本质的不同的,注意比喻词前后是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要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称之为比喻句。
对于小学生来说,认识比喻句,首先能辨别比喻句,会使用比喻句,体现出基本的语文素养,也表现出孩子们的才情。从比喻修辞的概念、形式、分类、作用及判断上进行深刻分析,使这一“天才的标志”更为清晰、准确地为学生所用,为我们的语言增光添彩。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