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摘要:从文化学视野下对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武术教学主要存在师资匮乏、教材陈旧、教学模式单调三个方面,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没有形成武术的文化自觉,研究认为,高校武术发展需要从提高武术教师专业知识、更新教材体系、改进教学模式,严谨治学态度,使学生深刻认识武术的本质,以此推动我国高校武术的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文化自觉 高校武术 武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8—0081—03
“文化自覺”源自费孝通先生的思想,意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它的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以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学校是武术传播的重要领地,担任着培养学生习武兴趣,传承武术项目的任务。高校学生众多,是我国新一代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武术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是传承武术的基础。
1 武术文化自觉
放眼我国高校体育,西方体育项目充斥着校园的各个角落,武术项目在寥寥学生的演练下正在被边缘化。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对武术简单定义为散打、防身术等,同时也有学生把博大精深的武术项目误读成简单的套路表演,更是把太极拳理解成是老年人的健身项目,武术教学也没能使人们对武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武术的认识还很浅薄。
具体而言,一是对武术文化价值缺少和深刻认知和坚守,造成自我价值混乱,其中深层原因是对“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标准的自动放弃。二是对武术缺乏主动承担的责任意识,造成利益至上。当下,因为跆拳道、泰拳等项目的火爆,一部分武术教师转行跆拳道、泰拳等运动项目,陶醉在追名逐利的俱乐部培训中,没有把自己当成武术的传承者,甚至缺乏
应有的职业操守,只是把武术当作生存的工具、获得名利的手段,缺少武术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武术文化精神不够敬重,对自身的武术使命缺少自觉,是武术界“浮躁”风气的重要根源。三是对武术缺少足够的自信。因为“武术套路操化”现象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武术套路不被大学生主动接受,导致中国武术传统文化价值在当代的失语。基于武术套路增强表演性质而忽略了攻防,大学生也对“花拳绣腿”的武术套路缺乏必要的兴趣,已经由儿时心中对武术的神圣向往转变成对武术的不自信。目前大学生对武术缺少文化自觉,要让武术重新走进大学生的锻炼生涯,了解武术,学习武术,练习武术。
2 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西方体育高度渗透到我国广大青少年业余生活。作为中国传统体育代表的武术,从礼仪规范和拳理招式的范畴融合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武术体现着浓厚的民族精神,然而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却显得淡漠和生疏,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高校武术早在1916年就开始进入学校,期间也推出了许多相关教材,但是各大高校的武术教学现状却良莠不齐。
高校武术教师非常欠缺,通常一所高校武术教师在体育教师中的占比不足5%。武术教学不严谨,比如以24式太极拳教学为例,这是高校武术课程必学项目之一,有的学校则是把一学期的内容分成2学期进行教学,有的学校在体育考试中没有严格要求,学习后无法单独演练,但依然是合格。
武术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动作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学生对于武术课的兴趣也呈下降趋势,在武术套路的学习过程中,动作记忆不清晰,肢体不协调,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动作充满笑点,伤害学生自尊心。总结起来就是三个方面:
第一,武术师资力量薄弱;
第二,教学不够严谨;
第三,教学模式单一,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武术课程体系在设置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不同时代的学生,武术教学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3 现代武术教育的发展改革方向
3.1 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知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系统科学的发展武术,必须加强武术教师的综合培训和继续教育。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才能优质高效的教学。
面对普通的学生,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看教师的技能水平。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示范腾空飞脚的动作做不好,正踢腿自己也踢不起来,这样的老师学生在心底已经在打腹稿。武术教师演练动作气势如虹,闪展腾挪尽显优美姿势,学生喜欢,更会激发其学习兴趣。
3.2 更新武术教材
武术教材一直以来保持不变,规格严谨缺少生气,几十年不变的“老三样”(初级拳、初级剑和简化太极拳),对当今大学生已经再无吸引。很多大学生反应,从小学就开始学习五步拳,一直到初中,高中和大学。太极拳是学了又忘,忘了又学,到最后还是遗忘。
通常来说,大学生相对来说是比较喜欢散打,对与长拳刀术剑术等套路只是一时的心理欣赏,觉得动作好看但是不实用;对太极拳这种强调养生的拳种,缺乏兴趣,而太极拳却又是在教材中反复出现,反复学习,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吸引力。而学生的心理也是对此感到厌倦,身未疲惫心已倦,从开始抱怨到无奈学习,被动的学习过程、消极的学习心理,只会产生无奈的学习效果。
随着电影《叶问》的播出,咏春拳红遍全国,在武术教材的编写中,应该加入咏春拳。咏春拳不仅学生喜欢,本身来说咏春拳也涵盖着各种技击方法,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拳种,涵盖“踢、打、摔、拿”等一系列实用性招数,对大学生来讲这将会是更有吸引力的地方。
武术教材应采用“简单、易学”的特点,使学生一看就喜欢,喜欢上了又好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武术教材的更新是迫在眉睫。
3.3 改变教学模式
在武术的教学中,首先是进行礼仪、武德的教育,让学生在服饰、礼仪、道德等方面具有高度规范性,“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讲礼貌,守规矩,有武德是武术教学的首要规范。
其次,在技能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套路教学模式,先从套路中的单个技术动作入手,讲解该动作的攻防含义,接着讲解理论要点,例如,冲拳为什么要蹬地转腰送肩,弹腿为什么要脚尖绷直,正蹬腿为生命脚尖勾起。先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分析,引起学生内心思考,直到最后把思考用于在实际的技术动作。
最后,再传授规定套路,各个技术动作的串联形成整套动作,剑术中的点剑、刺剑、云剑、撩剑等单个技术动作的串联,配上步法,就是初级剑术的整套动作。
例如,在教授腾空飞脚的跳跃动作时,先不要去按部就班的讲解动作,而是先让学生自主的凭想象进行跳跃,凭直观视野模仿,最后进行引导,对各种跳跃进行分析、讲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加学习的效果。
3.4 严谨治学态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严谨本身来说是教师基本的业务素养,同时也是基本的职业操守。武术教学不容一丝马虎,不能随随便便,应做到一丝不苟,对于各个动作技能不容一丝偏差,教学严谨不仅是对武术教师的要求,同時也体现武术本身的武学思想。严格要求学生,先从严格要求教师自身做起。在教学中坚持实事求是的中心思想,先严于律己,再严于待人。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纪律要求,严明的教学风格,推动武术教学发展。
4 结语
高校武术教学要站在时代高度,更新武术教材体系,建立适应性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发扬武术的精神,传承武术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文化的自觉,使大学生认识武术,理解武术,学习武术,发扬武术,传承武术,让更多大学生参加武术锻炼,促进身心健康,正确理解武术的精深含义,是高校武术教学努力进取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尹宁宁,张婧,司红玉.“健康中国”视野下的高校武术教学[J].武术研究,2018(04):85-87.
[2]刘玉振.高校武术教学与其他体育项目教学的差异化研究[J].武术研究,2018(04):88-89,93.
[3]杨啸原.高校对外武术教学文化传导问题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01):45-48.
[4]严永军.高校武术教学研究[J].武术研究,2017(12):66-67,82.
[5]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