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波
【摘要】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是思想状态、心理品质、学习策略、能力水平等诸方面能力的集合,是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分析了构成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个要素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施对策。即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愿学;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引导学习创想,使学生善学;创造合适机会,使学生自学。
【关键词】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策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本身就是各种心理因素协同活动的过程,活动的结果是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与提高。从这个角度而言,数学学习过程不仅是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情感、学习习惯的发展过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认知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协同活动的过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也是运用学习策略方法的过程。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是思想状态、心理品质、学习策略、学习方法、能力水平等诸方面能力的集合,这是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
一、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个要素与应遵循的原则
(一)构成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个要素
1.数学学习动力。愿学,即有明确的数学学习目标。
2.数学学习心理状态。面对一个现实背景,能从数学的角度认识问题、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能从生活原型中萌发出数学模型的雏形。
3.数学学习策略。具有一定的数学学习的途径、方法和策略。面对一种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去解决它,从而,主动构建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
4.数学学习能力水平。把数学知识和方法加以运用,解决身边存在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是生理智能无问题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质,因此,从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研究实践、数学知识的发现至学习内容的拓展等,他们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完成。使他们会学、得法、善学。
2.活动性原则。主张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学习,把数学探究学习活动搞活,使全体学生动起来,积累经验,发展探索创新能力。
3.创造性原则。激励和发扬学生乐于并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4.整体性原则: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分析、综合、交流的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与资料的能力,自主地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力量的社会实践能力。
5.成功性原则。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按课程标准对评价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使学生品尝成长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施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愿学
1.以“标”引发主动性。有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任何事情都是由目标开始的,最后回归目标。教师把这些目标贴在启示板上,随时提醒学生。这样使学生心中目标明、方向清,从而引发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
2.以“趣”激发主动性。首先注重创设充满数学情趣的学习环境。其次必须注重创设充满数学情趣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还有注重创设充满数学情趣的课外活动,设立学习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最后,教师必须注重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以“实”保持主动性。学生学习产生兴趣了,必须保持。数学课不是娱乐场,不可能节节都有趣,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肩负的责任使命。因此,教师要关注社会收集数学信息,注重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价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史及重要数学家的故事,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造福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向学生介绍圆周率的历史;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发展史。
4.以“评”增强主动性。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及时反馈,肯定学生的成绩,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
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向学生渗透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受学法。会阅读是我们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的学习素质。数学课堂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要想不断地开拓视野,就需广泛地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必然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在每学习一单元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寫出内容、重点、难点、知识点网络。
2.经历过程,使学生体验和探索数学的学法。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课本素材,注重让学生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获得的途径方法,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小结,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使学生学到数学的思想方法,并感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
3.启发学生联想,使学生运用学法。独立思考是成功的基石,数学学习的价值就在于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及现实问题。能否合理联想到有用的信息,是能否顺利解题的关键。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依据条件信息或目标信息展开联想,推断出与其有联系的其他数量,相关的数学公式,相关的数学性质,相关的数学方法,相关的数学命题等。达到了开拓学生学习数学的思路,提高独立解题能力的目的。
(三)引导学习创新,使学生善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能力,让学生学有创新。
1.指导学生有学有问,内化知识。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头脑中没有问题,就不会去思考。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让学生读书、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沿着一定的思维方向去质疑,或者是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对书本的内容质疑。
2.鼓励学生学有创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科学研究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否则,就不能发现那些新的人类尚不了解的规律。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适当进行创造性思维也具有重要意义,使学生养成了创新探究的习惯。
(四)创造合适机会,使学生自学
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可以灌输获得的,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合适的机会,使知识技能逐步内化,成为学生经常性的行为表现。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与学的实践中来,摆脱师长监督而进行自觉学习,形成了初步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落实了初步的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并非一日之功、不能立竿见影,但只要小学数学教师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思想出发,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想法,就一定能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有效转化。
参考文献:
[1]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曾小平,肖栋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金成梁,刘久成.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郑毓信.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08.
[6]孙晓天.读懂学生——从重视学生的活动经验谈起.小学数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