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考点,分类作答

2018-09-11 08:16崔翔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标语主旨意象

崔翔

考点定位

一、炼字

炼字(包括炼词)不仅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而且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难点,有些考查诗歌语言、艺术特色的题也暗含对炼字的考查。

1.炼动词。诗歌通常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所以真正能构成鲜明的意象的词,多为具有表述性、表具象、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些动词往往能给做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穿”字,化静为动,突出了地势的险奇。

2.炼形容词。诗歌是自然景物、社会生活主观化的艺术升华,其中自然少不了绘景摹物,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这样景、物才能形象可感。而这通常是由修饰语来实现的,而修饰语大多为形容词。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考生特别注意:(1)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增强韵律,有强调作用。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的“点点滴滴”,不仅使诗句音韵和谐,舒缓连绵,而且描摹出了事物的形象性。(2)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使诗句形象生动。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字,不仅准确描绘出了景象,而且表现出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

3.炼数量词。数量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而且可以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万”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辽阔无边的画面,极力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4.炼特殊词。在古代诗歌中,有一些词本身就与众不同。(1)拟声词:使诗歌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萧萧”“滚滚”,使诗句生动形象。(2)表颜色的词:所用表颜色的词一般表现心情,这些词不管作谓语用、作定语用,还是作主语、作宾语用,其作用只有一个,即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

答题步骤:

步骤一:释字意。先看炼的字是什么词性,结合词性,解释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步骤二:析句意。结合炼的字所在诗句分析该诗句所写事情或描绘的景物、形象及特点。

步骤三:表感情、明效果。写出炼的字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起到什么作用或收到什么效果,如果运用了艺术手法也必须明确指出。

二、意境

意境类诗歌鉴赏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写景抒情诗(词曲)常常考查的,多以景物形象类鉴赏题的形式出现,也常与诗人的思想情感同时考查。意境是由多个意象构成的,把握意境当然首先要把握其中的意象。其次,应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意境氛围。再次,还要注意积累常见意象的内涵。

1.树木类。(1)松柏。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2)竹子。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常喻正直谦虚,坚贞高洁。(3)柳树。常喻离愁别绪,多用于送别怀人。(4)杨花。杨花(柳絮)多指飘忽不定、离愁别绪,多用于游子思归,好友相别。

2.花草类。(1)梅花。多喻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及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等。(2)菊花。多喻不畏权贵,坚贞高洁。另外其颜色淡雅,多喻淡泊名利,不求闻达。(3)浮萍、浮云。多指漂泊不定,多喻游子。(4)莲。多喻纯洁、脱俗、高洁,另外也借以表达爱情。

3.动物类。(1)大雁。雁姿雄壮,有雄浑悲壮之意;春秋迁徙多喻思乡之情。(2)猿、杜鹃。猿的叫声凄切,多表达悲凉凄清,忧愁忧思。杜鹃(子规、布谷)叫声凄切,也多表达悲凉凄清、忧愁忧思以及哀怨、思归之情。(3)鹧鸪。多用以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离愁别绪。(4)蝉。蝉栖高饮露,多喻志行高洁。(5)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绘荒凉、衰败之景,表凄清之情。(6)燕子。雌雄颉颃,飞则相随,多为爱情的象征,也传达思念情人之情。另外,也表现时事变迁,借以抒发昔盛今衰、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

4.自然景观类。(1)月。蕴含边人的悲愁以及情感的无奈。另外,也蕴含时空的永恒之意。(2)流水。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3)风、烟、霜。多表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答题步骤:

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加以解读,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二:概括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概括意境特点的常用术语有: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等。

步骤三:结合上述内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主旨

诗歌主旨包括内容主旨和情感主旨。内容主旨就是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情感主旨就是这首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分析诗歌主旨考生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所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二是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三是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生活经历;四是时代背景。

1.借助诗题,理解主旨。一首诗歌的题目,往往是这首诗歌的核心,或概括其主要内容,或暗示其感情基调,或表明其文体特点。分析题目,可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及诗人的情感。

2.关注序、注,体会主旨。一般序在诗前,注在诗后,它们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人物的遭遇,有的则为整个作品确定情感基调。考生在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一定要抓住这些信息。

3.借助关键字,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句中眼”指能使诗歌生动形象的字、词。关键字、词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最能体现作品的意境,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抓住了这些,就抓住了全篇。“篇中眼”指全诗中最为传神的关键性句子,多为议论、直接抒情句。它们有时出现在诗歌的中间,但更多的是出现在诗末,直接或间接点题。

4.品评意象,领会诗歌主旨。诗歌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往往是固定的,考生只有领悟了意象的寓意,才能把握住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5.抓表现手法,分析诗歌主旨。古代诗歌抒发情怀往往较为含蓄,通常运用化用名句、借景抒情、用典、比喻说理、托物言志、对比、虚实相生、象征、借古讽今等手法来表现。如用典,诗人所用的典故、化用的名句在内容上大多与自己的处境有关,所以,用典是为了影射现实,抒发自己的情怀和寄托某种愿望。再如运用比喻说理,可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并且生动形象。

6.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知人,就是了解诗人的个人经历、生平、个性品格、思想、创作风格。论世,就是在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时代风貌的基础上,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1.分析诗歌内容,确定感情基调,依此概括出的特色有:豪迈、沉郁、悲壮、轻松等。

2.鉴赏表现手法,重在抒情方式,依此概括出的特色有:含蓄委婉、直白酣畅等。

3.赏析意象意境,区别色彩境界,依此概括出的特色有:绚丽、明丽、朴素、雄奇等。

4.品味诗歌用词,重在语体色彩,依此概括出的特色有:典雅、华丽、通俗、浅显等。

5.把握诗歌节奏,体悟快慢抑扬,依此概括出的特色有:明快、顿挫等。

答题步骤:

1.明确该诗的语言特色,用两个双音节词进行概括。

2.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说明。分析时结合诗歌内容、主旨、技巧、用词进行分析说明。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有来路,没退路;留退路,是绝路!”每到高考前,很多学校会挂出这样一条条霸气侧漏的大红标语。有人说,这能鼓舞学生学习,是励志;也有人说,这会施加压力,适得其反,属病态;还有人说……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深入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津:

在这则材料作文中,其关键词语是“高考标语”。我们在写作中应围绕关键词进行写作,为此可从支持和否定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构思。

1.从否定高考标语的角度进行构思,理由如下:(1)这些口号让学生误以为学习就是为了高考,高考成功就是成功人士,高考不成功就是被社会淘汰的弱者。秉持这样的应试观念,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十分不利,而且也是基础教育的某种失败。(2)当励志标语被无德和蛮横所充斥,就从本质上失去了意义,弄巧成拙,贻笑大方。而且从备考的角度看,考生背负沉重压力,情绪极度紧张,这样的标语既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也不利于考生正常发挥。(3)这些口号凸显了我国目前单一化的社会评价标准,财富、权力和名望成为社会对于成功的唯一判断标准,而进入大学校门仿佛成了成功的唯一渠道,很容易误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其背后是赤裸裸的对物质和名利的狂热追求。(4)这样的标语,向学生、家长和社会传达着焦虑、不安和沉重的压力,传达着高考失败即人生失败的价值观。这种实用主义、急功近利,是与我国教育改革的目的背道而驰的。(5)高考标语日趋疯狂,折射出某些学校教育越来越背离育人宗旨,教育价值观越来越趋于偏执甚至走进死胡同的现状。这样的高考标语所要“励”的,不是符合理性、合乎教育本质的“志”,而是一种畸形的“志”。(6)校园本该是个温馨的地方,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考试临近,高三学生本来就承受着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巨大压力,学习疲劳之余,抬头看到这些标语,内心的压抑可能会愈发强烈,甚至会对高考萌生厌倦或恐惧。

2.从支持高考标语的角度进行构思,理由如下:(1)在考生即将走进考场、开始人生的第一场“挑战”时,需要一些“标语”“激励”,为他们加油打气。(2)在“读书无用论”“高考人数走低”等现实环境下,高考标语可以激励更多的青年才俊努力学习,务实担当,为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积蓄知识,增长本领。(3)高考标语是一则善意提醒和舆论引导,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冲破重重藩篱出人头地,唯有高考这“华山一条道”,且高考是一条最有效、最可行的通往成功的道路。(4)高考标语尽管在语言上缺乏温情,其传递的价值追求却契合时代潮流——即使是寒门子弟,依然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5)虽然有些高考标语显得疯狂甚至歇斯底里,但也大可不必担心这类标语会给考生带来多大的心理压力,要相信现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时夸张的语言,也可成为考生考前焦虑时的一种“调味品”。

佳作展示一

霸气标语,冷眼相待

◎徐世泽

当高考的号角吹皱了学生学习的一江春水,大红、霸气的高考标语应运而生。固然其一腔热血诚可贵,但以我观之:且以冷眼看标语。

在十年磨一劍只为高考的情势下,我们不得不整装待发,在励志性标语的督促下,以一腔热血迎战高考;在六月高考面前,我们像一匹满载希望的马向前奔跑。我们疲惫的内心,确实也少不了励志标语的积极引导。高考标语不失为一剂心灵补药。

然而,极度夸张的高考标语,在催促人努力的同时,不免让我们失去了灵魂安宁的栖息地。尽管励志标语能带给我们一股向上的斗志,但长期浸润其中的学子难免心生一股焦虑。且不说高考备战的白热化状态,让学子无法远眺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波澜壮阔之景;不说高考竞争激烈,剥夺了学子的休息娱乐权利,只说“只要读不死,就往死里读”这过度鼓吹高考的标语本身,其本质就是思想侵略、道德绑架,怎么谈得上涵养学生大气、灵气的思维品质与审美趣味?

试问,涌现层出不穷的标语的根源为何?其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有的人都坚信高考胜于一切:学校重视分数忽略学生人格的塑造;社会陷入分数至上、学历至上的短期利益怪圈;学生无法慢下脚步,无法先做一个真正的人,无法享受知识之美……

过于功利的高考标语,在本质上投射了人们内心的一种深层次焦虑。与它相关联的是,一考定终身制度只要不废除,标语喧嚣之风永远不会消退。人生的关键点在“几个关键的考试”,但“这几个考试”并不能决定我们的人生。我承认,我们劳累的精英式学习少不了来自学校、社会真切的励志慰藉,但我们内心的“灵魂安宁”“任你狂风暴雨,我自岿然不动”的精神也要得到更好的安放。

且以冷眼看待霸气标语,愿岿然不动的我们,能够在良性的高考氛围里“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阻碍”。

基础等级:作文紧扣题意分析现象,洞察本质,认为“我们像一匹满载希望的马向前奔跑”“我们疲惫的内心,确实也少不了励志标语的积极引导”“標语不失为一剂心灵补药”。但如果过度鼓吹高考标语,我们的灵魂就会失去安宁,充满焦虑,我们就会失去生而为人的思维品质与审美趣味,这违背了教育人格养成的本来要义。故本项评37分。

发展等级:考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高考标语是思想侵略、道德绑架。功利标语的背后,投射了人们内心的一种深层次焦虑。作文站在思想者的高度烛照高考标语,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见识。故本项评18分。

综合以上亮点,该作文最后得分:基础等级37分+发展等级18分=55分。

佳作展示二

自 渡

◎杨宇湘

有人说,中国人面对的第一个残酷转折点,就是高考。浩浩荡荡的高考大军奔向同一个终点,却只有少数人得以幸运过桥,圆理想之梦。我觉得,当桥梁未架起时,我们最需要的是自渡。

龙应台曾说:“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高考征途中,每个人都是决绝的独行侠,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为你送上的鼓舞与呐喊,让你知道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高考标语,大抵是中国高考的一大标识了,道道鲜红的横幅竖幅在校园里随处可见,那些或鼓舞人心或展望未来或勉励自我的文字,给身心俱疲的考生眼前点上了一盏明灯,让学子再次找准方向。这就是高考标语的目的。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高考标语的作用却开始变味与式微。

“知识改变命运”等所谓用来鼓舞学子的标语,有时又何尝不是压在学子心头的大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为的不过是一夕高考。而高考的实质则是为了实现自身社会地位的提升。自隋唐创新科举制度以来,社会阶级森严的等级大门便被打开了一条细缝,人们争相涌入那线细缝,渴望改写命运。而今天的高考本质也是决定人生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然而病态的择优制度却让高考变为无血无泪的修罗场,举世关注的年度盛事。诚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言:“刚开始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我们悲哀的不是高考的残酷,而是困于高考中的学子们,终于失去本心的麻木模样。

高考标语起着鼓励作用,但也同样会让我们变得麻木,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高考靠的还是自己。

一言以蔽之,高考标语、百日誓师都是为了高考,而高考却不是这些行为可以改变的。归根到底,无论是鼓励还是压力,努力的成果最终还是看自己如何在潮流浩荡中沉潜钻研。不论外界如何变化,这都是最明确的路。

三毛说:“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高考,人生,我们终要自渡。

基础等级:作文立意准确,尽显见解新颖之优点。该生对“高考标语”有自己独到的认识:校园里随处可见的道道鲜红的横幅竖幅,并不能渡我们走向胜利的彼岸,它只是在你身后为你送上鼓舞与呐喊,让你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果我们沉浸于标语营造的氛围中,最终我们很有可能走向自我麻痹。所以,无论是鼓励还是压力,最终还是看自己如何做。作文论证层层递进,论证严密,结构完整。故本项评36分。

发展等级:作文以“自渡”为题,以龙应台的话破题,以三毛的话收束,中间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引证,使得全文笼罩着一股浓浓的人文情怀,读来颇有文化底蕴。故本项评18分。

综合以上亮点,该作文最后得分:基础等级36分+发展等级18分=54分。

猜你喜欢
标语主旨意象
标语变变变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平淡真实显主旨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